截止到2009年底,在韓國二板市場上市的中國本土企業(ye) 已有5家,今年還將有近20家企業(ye) 登陸高斯達克。韓國股市上的“中國風”說明境內(nei) 生產(chan) 、境外融資已經成為(wei) 眾(zhong) 多中國企業(ye) 另一種“走出去”的方式。
一是中國經濟的整體(ti) 發展有助於(yu) 企業(ye) 的海外融資。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高斯達克的投資者對於(yu) 中國企業(ye) 其實並不了解,但他們(men) 關(guan) 注的是“中國經濟”這個(ge) 背景和主題,而且越是以中國內(nei) 需市場為(wei) 主的企業(ye) 越能吸引外國投資者的眼球。這說明,中國經濟越是發展越有利於(yu) 中國企業(ye) 在海外上市融資。
二是海外上市促進中國企業(ye) 成長。在企業(ye) 說明會(hui) 上,記者看到的是中國企業(ye) 代表與(yu) 韓國當地合作夥(huo) 伴同時出場,中國企業(ye) 代表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現出的自信和果斷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企業(ye) 經營人員對通過上市提高企業(ye) 管理水平的期待也使人感到中國民營企業(ye) 正在走向成熟。海外上市對中國企業(ye) 是個(ge) 巨大的鍛煉,在與(yu) 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中國企業(ye) 管理層的水平也在明顯提高。
三是要讓外國投資者更多地了解中國企業(ye) 。在韓國上市的中國企業(ye) 都是中小企業(ye) ,國內(nei) 國外都不知名,但是他們(men) 往往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國內(nei) 市場的某個(ge) 領域占有一定優(you) 勢。由於(yu) 國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ye) 缺乏了解,中國企業(ye) 的公募規模和股票價(jia) 格都在一定程度受到影響。高斯達克的管理層人士提醒中國企業(ye) 要特別注意企業(ye) 宣傳(chuan) ,要讓更多的外國投資者了解企業(ye) 情況。
四是中國二板市場要盡快發展。中國民營企業(ye) 在海外紛紛上市反映了他們(men) 對於(yu) 融資的渴求。韓國的經驗證明,發展二板市場對於(yu) 打破民營企業(ye) 的資金瓶頸、提高企業(ye) 擴大再生產(chan) 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韓國高斯達克的黃成允理事非常看好中國二板市場的發展。他說,韓國二板市場用了十幾年時間才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相信中國二板市場在發揮後發優(you) 勢、充分借鑒外國經驗的基礎上,能夠發展得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