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證券交易所主要是股票、債(zhai) 券、股份指數期貨、股份指數期權等現貨和衍生商品交易的證券市場,它的交易規模和市價(jia) 總值進入世界10強之內(nei) 。
1956年,證券交易所第一次開盤的時候上市公司隻有12個(ge) ,買(mai) 賣交易的品種也是國債(zhai) 為(wei) 主。經濟開發5年計劃的推進和政府為(wei) 了有效地扶持資本市場,還有企業(ye) 公開政策的實施,使韓國的證券市場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邁出大步。
1985年韓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有限度地允許外國投資者直接買(mai) 賣韓國股票;1988年進一步允許外國投資者在互惠的基礎上自由地對韓國證券進行投資,並且準許國內(nei) 基金經財政部同意後可以在國外證券市場上發行股票籌資。
1991年7月,韓國公布了新外匯管製法案,開始實行外匯對外開放的新政策,打破了韓國30多年來的外匯管製;1992年,韓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進入快車道。1992年1月3日韓國股市正式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了直接投資。
1991年年末,韓國證券市場來自19個(ge) 國家的總計565個(ge) 外國投資者在證券監督委員會(hui) 登記購買(mai) 韓國股票。從(cong) 1992年1月3日到1992年5月,在韓國登記的外國投資者已達710個(ge) ,包括個(ge) 人476個(ge) ,法人234個(ge) ;到1993年6月,投資韓國證券市場的國家和地區為(wei) 38個(ge) ,較1991年增長63%,進行了登記的外國投資者達到2049個(ge) ,比1991年年末增加了1339個(ge) ,增長率為(wei) 189%。從(cong) 資金規模擴張速度來看,1993年投資上市股票4372萬(wan) 股,占市場總股數的0.85%,投資金額占市場總值的1.27%。1993年,外資在韓國證券市場的淨投資為(wei) 54億(yi) 美元,1994年為(wei) 12億(yi) 美元。從(cong) 1994年年末的總體(ti) 情況看,外資在韓國證券市場的持股總比例達到10%。
一些表現良好的創業(ye) 板也進行了規則檢討,如2001年10月26日,KOSDAQ公布了其規則修改決(jue) 定,主要是收緊退市標準,新規則在2002年1月生效。新規則規定,有下列情形者將被勒令退市:經過正式核實後,已經進入破產(chan) 程序的,或由於(yu) 財務危機銀行資金交易被凍結的,或會(hui) 計行拒絕出具審計意見的公司將即即刻退市,另外,連續2年資本被侵蝕50%以上的公司也將即刻上市;如果持續三個(ge) 月每日交易量低於(yu) 1000股,或者少於(yu) 300個(ge) 股東(dong) ,將被迫下市;兩(liang) 年內(nei) 信息披露誤導投資者三次以上將自動下市。另外,從(cong) 2002年4月起,股價(jia) 持續10天低於(yu) 麵值20%的上市公司將被勒令下市。市場分析師認為(wei) ,新規則生效後,將有20~30家上市公司麵臨(lin) 退市的危險。在同年3月13日,KOSDAQ還收緊了上市程序,公布了多達131項上市標準,包括技術水平,盈利模式、財務狀況、領導人的專(zhuan) 業(ye) 水平等,審核程序中還首次引入業(ye) 內(nei) 人士的麵談和專(zhuan) 業(ye) 評估。KOSDAQ的一係列收緊市場標準的努力,得到市場的讚同,為(wei) 控製風險,維持市場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證券交易所為(wei) 了有價(jia) 證券公正的價(jia) 格形成和保護投資者實施以下業(ye) 務:
(1)上市公司必須及時地公開投資者對投資判斷有利的一切企業(ye) 信息,並且公開的信息通過電子係統實時傳(chuan) 送。證券交易所設立世界上最佳的綜合監理係統。
(2)跟國際上的連接和協作,加強國外證券交易所的協作,建立尖端的電算係統,以方便投資者。
(3)為(wei) 了市場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設立現貨和期貨的監理係統,加強網上違反交易的查處。
(4)國內(nei) 企業(ye) 的國外上市和國外企業(ye) 的國內(nei) 上市,改進市場結構,緩解市場進入牆,推進買(mai) 賣和結算等各種製度的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