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征收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發[2000]16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切實做好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的個(ge) 人所得稅征管工作,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製定了《關(guan) 於(yu)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征收個(ge) 人所得稅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現印發你們(men) ,並就有關(guan) 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確保政策調整和征收工作順利進行。國務院通知對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停征企業(ye) 所得稅,隻對其投資者的經營所得征收個(ge) 人所得稅,是我國鼓勵個(ge) 人投資、公平稅負和完善所得稅製度的一次重大政策調整,既為(wei)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利於(yu)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又是規範所得稅製度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於(yu) 進一步加強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因此,各級稅務機關(guan) 的領導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切實做好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的各項工作,掌握這項政策調整給征管和收入帶來變化的有關(guan) 情況,及時研究解決(jue) 其中產(chan) 生的有關(guan) 問題,確保政策到位、征管到位。
二、做好政策調整的宣傳(chuan) 解釋工作。調整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及其投資者的所得稅政策,涉及麵廣,政策性強,社會(hui) 關(guan) 注程度高,因此,應認真作好宣傳(chuan) 解釋工作。從(cong) 事所得稅工作的人員要首先學習(xi) 和理解國務院通知的精神和意義(yi) ,領會(hui) 規定的內(nei) 容,在此基礎上,向廣大個(ge) 人投資者廣泛宣傳(chuan) 國務院通知對支持和鼓勵個(ge) 人投資辦企業(ye) 的重要意義(yi) 、所得稅政策調整的具體(ti) 規定和征收管理的具體(ti) 辦法,為(wei) 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做好征收管理各項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準確掌握個(ge) 人投資者情況和稅源狀況。各主管稅務機關(guan) 要及時與(yu) 工商管理部門聯係,盡快摸清現有獨資、合夥(huo) 性質的企業(ye) 及其投資者的基本情況,建立經常聯係渠道,隨時掌握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的登記情況;要對已成立的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限定時間辦理變更稅務登記;做好內(nei) 部的管理銜接工作,建立個(ge) 人投資者檔案,對查賬征收、核定征收、稅源大戶和一般戶的個(ge) 人投資者,要區分情況分類管理;對實行核定征收所得稅的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改征個(ge) 人所得稅後,原則上應保持原所得稅定額水平。
四、做好所得稅優(you) 惠的銜接工作。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停止征收企業(ye) 所得稅後,原有按照企業(ye) 所得稅有關(guan) 規定享受的稅收優(you) 惠、尚未執行到期的,可在2000年12月31日前繼續執行。從(cong) 2001年1月1日起,停止執行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統一按照個(ge) 人所得稅法的有關(guan) 規定執行。
五、做好2000年年終的個(ge) 人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2000年年度終了後投資者進行個(ge) 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2000年已預繳的企業(ye) 所得稅稅款可以抵扣投資者應繳納的個(ge) 人所得稅稅額。匯算清繳需要退稅的,先退預繳的企業(ye) 所得稅,不足部分再退預繳的個(ge) 人所得稅。
附件:1.關(guan) 於(yu)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征收個(ge) 人所得稅的規定
2.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個(ge) 人所得稅申報表
3.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個(ge) 人所得稅匯總申報表
4.《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個(ge) 人所得稅申報表》填報說明
5.《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個(ge) 人所得稅匯總申報表》填報說明
附件1:
關(guan) 於(yu)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征收個(ge) 人所得稅的規定
第一條 為(wei) 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征收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ge) 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guan) 規定,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是指:
(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ge) 人獨資企業(ye) 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huo) 企業(ye) 法》登記成立的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合夥(huo) 企業(ye) ;
(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ye) 暫行條例》登記成立的獨資、合夥(huo) 性質的私營企業(ye) ;
(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登記成立的合夥(huo) 製律師事務所;
(四)經政府有關(guan) 部門依照法律法規批準成立的負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其他個(ge) 人獨資、個(ge) 人合夥(huo) 性質的機構或組織。
第三條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以投資者為(wei) 納稅義(yi) 務人,合夥(huo) 企業(ye) 以每一個(ge) 合夥(huo) 人為(wei) 納稅義(yi) 務人(以下簡稱投資者)。
第四條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和合夥(huo) 企業(ye) (以下簡稱企業(ye) )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yu) 額,作為(wei) 投資者個(ge) 人的生產(chan) 經營所得,比照個(ge) 人所得稅法的“個(ge) 體(ti) 工商戶的生產(chan) 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征收個(ge) 人所得稅。
前款所稱收入總額,是指企業(ye) 從(cong) 事生產(chan) 經營以及與(yu) 生產(chan) 經營有關(guan) 的活動所取得的各項收入,包括商品(產(chan) 品)銷售收入、營運收入、勞務服務收入、工程價(jia) 款收入、財產(chan) 出租或轉讓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業(ye) 務收入和營業(ye) 外收入。
第五條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的投資者以全部生產(chan) 經營所得為(wei) 應納稅所得額;合夥(huo) 企業(ye) 的投資者按照合夥(huo) 企業(ye) 的全部生產(chan) 經營所得和合夥(huo) 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合夥(huo) 協議沒有約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產(chan) 經營所得和合夥(huo) 人數量平均計算每個(ge) 投資者的應納稅所得額。
前款所稱生產(chan) 經營所得,包括企業(ye) 分配給投資者個(ge) 人的所得和企業(ye) 當年留存的所得(利潤)。
第六條 凡實行查賬征稅辦法的,生產(chan) 經營所得比照《個(ge) 體(ti) 工商戶個(ge) 人所得稅計稅辦法(試行)》(國稅發[1997]43號)的規定確定。但下列項目的扣除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一)投資者的費用扣除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參照個(ge) 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費用扣除標準確定。投資者的工資不得在稅前扣除。
(二)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的工資支出按標準在稅前扣除,具體(ti) 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參照企業(ye) 所得稅計稅工資標準確定。
(三)投資者及其家庭發生的生活費用不允許在稅前扣除。投資者及其家庭發生的生活費用與(yu)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費用混合在一起,並且難以劃分的,全部視為(wei) 投資者個(ge) 人及其家庭發生的生活費用,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四)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和投資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資產(chan) ,難以劃分的,由主管稅務機關(guan) 根據企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類型、規模等具體(ti) 情況,核定準予在稅前扣除的折舊費用的數額或比例。
(五)企業(ye) 實際發生的工會(hui) 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在其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的標準內(nei) 據實扣除。
(六)企業(ye) 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和業(ye) 務宣傳(chuan) 費用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ye) )收入2%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後納稅年度結轉。
(七)企業(ye) 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yu) 其生產(chan) 經營業(ye) 務直接相關(guan) 的業(ye) 務招待費,在以下規定比例範圍內(nei) ,可據實扣除:全年銷售(營業(ye) )收入淨額在1500萬(wan) 元及其以下的,不超過銷售(營業(ye) )收入淨額的5‰;全年銷售(營業(ye) )收入淨額超過1500萬(wan) 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3‰。
(八)企業(ye) 計提的各種準備金不得扣除。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稅務機關(guan) 應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個(ge) 人所得稅:
(一)企業(ye) 依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
(二)企業(ye) 雖設置賬薄,但賬目混亂(luan) 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
(三)納稅人發生納稅義(yi) 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guan) 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第八條 第七條所說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額征收、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
第九條 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方式的,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所得稅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或 =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應稅所得率應按下表規定的標準執行:
應稅所得率表
行 業 | 應稅所得率(%) |
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 | 5~20 |
建築業、房地產開發業 | 7~20 |
飲食服務業 | 7~25 |
娛樂業 | 20~40 |
其他行業 | 10~30 |
投資者姓名 | 投資者身份證號碼 | |||||
企 業 名 稱 | 企業稅務登記證號 | 企業電話 | ||||
企 業 地 址 | 行業(ye) 類別 |
企業銀行賬號 | ||||
項 目 | 行次 | 本期數 | 累計數 | 補 充 資 料 | ||
一、收入總額 | 1 | 1.年平均職工人數 納稅人簽字: | ||||
減:成本 | 2 | |||||
費用、稅金 | 3 | |||||
營業外支出 | 4 | |||||
二、企業利潤總額 | 5 | |||||
三、納稅調整增加額 | 6 | |||||
1.超過規定標準扣除的項目 | 7 | |||||
(1)從業人員工資支出 | 8 | |||||
(2)職工福利費 | 9 | |||||
(3)職工教育經費 | 10 | |||||
(4)工會經費 | 11 | |||||
(5)利息支出 | 12 | |||||
(6)廣告費 | 13 | |||||
(7)業務招待費 | 14 | |||||
(8)教育和公益事業捐贈 | 15 | |||||
(9)提取折舊費 | 16 | |||||
(10)無形資產攤銷 | 17 | |||||
(11)其他 | 18 | |||||
2.不允許扣除的項目 | 19 | |||||
(1)資本性支出 | 20 | |||||
(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 | 21 | |||||
(3)違法經營罰款和被沒收財物損失 | 22 | |||||
(4)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 23 | |||||
(5)災害事故損失賠償 | 24 | |||||
(6)非教育和公益事業捐贈 | 25 | |||||
(7)各種讚助支出 | 26 | |||||
(8)計提的各種準備金 | 27 | |||||
(9)投資者的工資 | 28 | |||||
(10)與收入無關的支出 | 29 | (本欄目由稅務機關(guan) 主管稅務機關(guan) 蓋章
| ||||
3.應稅收益項目 | 30 | |||||
(1)少計應稅收益 | 31 | |||||
(2)未計應稅收益 | 32 | |||||
四、納稅調整減少額 | 33 | |||||
1.彌補虧損 | 34 | |||||
2.國庫券利息收入 | 35 | |||||
3.投資者標準費用扣除額 | 36 | |||||
4.其他 | 37 | |||||
五、經納稅調整後的生產經營所得 | 38 | |||||
六、應納稅所得額(分配比例 %) | 39 | |||||
七、適用稅率 | 40 | |||||
八、應納所得稅額 | 41 | |||||
減:減、免所得稅額 | 42 | |||||
九、應繳入庫所得稅額 | 43 | |||||
加:期初未繳所得稅額 | 44 | |||||
減:實際已繳納所得稅額 | 45 | |||||
十、期末應補(退)所得稅額 | 46 |
合夥(huo) 企業(ye) 投資者個(ge) 人所得稅匯總申報表納稅人編碼: 申報期: 年 月 日至 月 日
金額單位:元
投資者姓名 | 投資者身份證號碼 | ||
投資者經常居住地地址 | 投資者電話 | ||
項 目 | 行次 | 數 額 | 補 充 資 料 |
一、應匯總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 | 1 | 填表人簽字:___________ 納稅人簽字:___________ | |
1. | 2 | ||
2. | 3 | ||
3. | 4 | ||
4. | 5 | ||
5. | 6 | (本欄目由稅務機關(guan) 填寫(xie) ) 主管稅務官員簽字: | |
6. | 7 | ||
二、適用稅率 | 8 | ||
三、應納所得稅額 | 9 | ||
減:減、免所得稅額 | 10 | ||
五、應繳入庫所得稅額 | 11 | ||
加:期初未繳所得稅額 | 12 | ||
減:實際已繳納所得稅額 | 13 | ||
六、期末應補(退)所得稅額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