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法規
企業重組上市IPO

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wei) 了規範外幣交易的會(hui) 計處理、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和相關(guan) 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基本準則》,製定本準則。
第二條 外幣交易,是指以外幣計價(jia) 或者結算的交易。外幣是企業(ye) 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外幣交易包括:
(一)買(mai) 入或者賣出以外幣計價(jia) 的商品或者勞務;
(二)借入或者借出外幣資金;
(三)其他以外幣計價(jia) 或者結算的交易。
第三條 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guan) 會(hui) 計準則:
(一) 外幣項目的套期,適用《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
(二) 與(yu) 構建固定資產(chan) 相關(guan) 的外幣借款產(chan) 生的匯兌(dui) 差額,適用《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
(三) 現金流量表中的外幣折算,適用《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

第二章 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第四條 記賬本位幣,是指企業(ye) 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中的貨幣。
企業(ye) 通常應選擇人民幣作為(wei) 記賬本位幣。業(ye) 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wei) 主的企業(ye) ,可以按照本準則第五條規定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wei) 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報表應當折算為(wei) 人民幣。
第五條 企業(ye) 選定記賬本位幣,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 該貨幣主要影響商品和勞務的銷售價(jia) 格,通常以該貨幣進行商品和勞務的計價(jia) 和結算;
(二) 該貨幣主要影響商品和勞務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費用,通常以該貨幣進行上述費用的計價(jia) 和結算;
(三) 融資活動獲得的貨幣以及保存從(cong) 經營活動中收取款項所使用的貨幣。
第六條 企業(ye) 選定境外經營的記賬本位幣,還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境外經營對其所從(cong) 事的活動是否擁有很強的自主性;
(二)境外經營活動中與(yu) 企業(ye) 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經營活動中占有較大比重;
(三)境外經營活動產(chan) 生的現金流量是否直接影響企業(ye) 的現金流量、是否可以隨時匯回;
(四)境外經營活動產(chan) 生的現金流量是否足以償(chang) 還其現有債(zhai) 務和可預期的債(zhai) 務。
第七條 境外經營,是指企業(ye) 在境外的子公司、合營企業(ye) 、聯營企業(ye) 、分支機構。在境內(nei) 的子公司、合營企業(ye) 、聯營企業(ye) 、分支機構,采用不同於(yu) 企業(ye) 記賬本位幣的,也視同境外經營。
第八條 企業(ye) 記賬本位幣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除非企業(ye) 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企業(ye) 因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確需變更記賬本位幣的,應當采用變更當日的即期匯率將所有項目折算為(wei) 變更後的記賬本位幣。

第三章 外幣交易的會(hui) 計處理

第九條 企業(ye) 對於(yu) 發生的外幣交易,應當將外幣金額折算為(wei) 記賬本位幣金額。
第十條 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wei) 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采用按照係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yu) 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第十一條 企業(ye) 在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 外幣貨幣性項目,采用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日即期匯率與(yu) 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chan) 生的匯兌(dui) 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 以曆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
(三) 以公允價(jia) 值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采用公允價(jia) 值確定日的即期匯率折算。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ye) 持有的貨幣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金額的貨幣收取的資產(chan) 或者償(chang) 付的負債(zhai) 。非貨幣性項目是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第四章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十二條 企業(ye) 將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並入本企業(ye) 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一) 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中的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項目,采用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采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 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係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yu) 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三) 按照本條(一)、(二)折算產(chan) 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並入後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其中屬於(yu) 少數股東(dong) 權益的部分,並入少數股東(dong) 權益項目。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企業(ye) 在並入處於(yu) 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首先對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jia) 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jia) 指數變動予以重述;然後再按照最近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yu) 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jia) 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ye) 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已列入並入後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的、與(yu) 該境外經營相關(guan) 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ye) 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準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wei) 人民幣財務報表。

第五章 披露

第十六條 企業(ye) 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yu) 外幣折算有關(guan) 的下列信息:
(一) 企業(ye) 及其境外經營采用的記賬本位幣及選定的原因;記賬本位幣發生變更的,說明變更理由。
(二) 采用近似匯率的,近似匯率的確定方法。
(三) 當期損益中的匯兌(dui) 差額。
(四) 處置境外經營對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的影響。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