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法規
企業重組上市IPO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8號

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解釋第8號

一、商業(ye) 銀行及其子公司(以下統稱為(wei) "商業(ye) 銀行")應當如何判斷是否控製其按照銀行業(ye) 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相關(guan) 規定發行的理財產(chan) 品(以下稱為(wei) "理財產(chan) 品")?

答:商業(ye) 銀行應當按照《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以下簡稱《合並財務報表準則》)的相關(guan) 規定,判斷是否控製其發行的理財產(chan) 品。如果商業(ye) 銀行控製該理財產(chan) 品,應當按照《合並財務報表準則》的規定將該理財產(chan) 品納入合並範圍。

商業(ye) 銀行在判斷是否控製其發行的理財產(chan) 品時,應當綜合考慮其本身直接享有以及通過所有子公司(包括控製的結構化主體(ti) )間接享有權利而擁有的權力、可變回報及其聯係。分析可變回報時,至少應當關(guan) 注以下方麵:

可變回報通常包括商業(ye) 銀行因向理財產(chan) 品提供管理服務等獲得的決(jue) 策者薪酬和其他利益:前者包括各種形式的理財產(chan) 品管理費(含各種形式的固定管理費和業(ye) 績報酬等),還可能包括以銷售費、托管費以及其他各種服務收費的名義(yi) 收取的實質上為(wei) 決(jue) 策者薪酬的收費;後者包括各種形式的直接投資收益,提供信用增級或支持等而獲得的補償(chang) 或報酬,因提供信用增級或支持等而可能發生或承擔的損失,與(yu) 理財產(chan) 品進行其他交易或者持有理財產(chan) 品其他利益而取得的可變回報,以及銷售費、托管費和其他各種名目的服務收費等。其中,提供的信用增級包括擔保(例如保證理財產(chan) 品投資者的本金或收益、為(wei) 理財產(chan) 品的債(zhai) 務提供保證等)、信貸承諾等;提供的支持包括財務或其他支持,例如流動性支持、回購承諾、向理財產(chan) 品提供融資、購買(mai) 理財產(chan) 品持有的資產(chan) 、同理財產(chan) 品進行衍生交易等。

商業(ye) 銀行在分析享有的可變回報時,不僅(jin) 應當分析與(yu) 理財產(chan) 品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及各項合同安排的實質,還應當分析理財產(chan) 品成本與(yu) 收益是否清晰明確,交易定價(jia) (含收費)是否符合市場或行業(ye) 慣例,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導致商業(ye) 銀行最終承擔理財產(chan) 品損失的情況等。商業(ye) 銀行應當慎重考慮其是否在沒有合同義(yi) 務的情況下,對過去發行的具有類似特征的理財產(chan) 品提供過信用增級或支持的事實或情況,至少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

1.提供該信用增級或支持的觸發事件及其原因,以及預期未來發生類似事件的可能性和頻率。

2.商業(ye) 銀行提供該信用增級或支持的原因,以及做出這一決(jue) 定的內(nei) 部控製和管理流程;預期未來出現類似觸發事件時,是否仍將提供信用增級和支持(此評估應當基於(yu) 商業(ye) 銀行對於(yu) 此類事件的應對機製以及內(nei) 部控製和管理流程,且應當考慮曆史經驗)。

3.因提供信用增級或支持而從(cong) 理財產(chan) 品獲取的對價(jia) ,包括但不限於(yu) 該對價(jia) 是否公允,收取該對價(jia) 是否存在不確定性以及不確定性的程度。

4.因提供信用增級或支持而麵臨(lin) 損失的風險程度。

如果商業(ye) 銀行按照《合並財務報表準則》判斷對所發行的理財產(chan) 品不構成控製,但在該理財產(chan) 品的存續期內(nei) ,商業(ye) 銀行向該理財產(chan) 品提供了合同義(yi) 務以外的信用增級或支持,商業(ye) 銀行應當至少考慮上述各項事實和情況,重新評估是否對該理財產(chan) 品形成控製。經重新評估後認定對理財產(chan) 品具有控製的,商業(ye) 銀行應當將該理財產(chan) 品納入合並範圍。同時,對於(yu) 發行的具有類似特征(如具有類似合同條款、基礎資產(chan) 構成、投資者構成、商業(ye) 銀行參與(yu) 理財產(chan) 品而享有可變回報的構成等)的理財產(chan) 品,商業(ye) 銀行也應當按照一致性原則予以重新評估。

二、商業(ye) 銀行應當如何對其發行的理財產(chan) 品進行會(hui) 計處理?

答:商業(ye) 銀行發行的理財產(chan) 品應當作為(wei) 獨立的會(hui) 計主體(ti) ,按照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的相關(guan) 規定進行會(hui) 計處理。

(一)會(hui) 計核算

對於(yu) 理財產(chan) 品持有或發行的金融工具,在采用《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以下簡稱《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準則》)、《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以下簡稱《金融工具列報準則》)和《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jia) 值計量》(以下簡稱《公允價(jia) 值計量準則》)時,應當至少考慮以下內(nei) 容:

1.分類

對於(yu) 理財產(chan) 品持有的金融資產(chan) 或金融負債(zhai) ,應當根據持有目的或意圖、是否有活躍市場報價(jia) 、金融工具現金流量特征等,按照《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準則》有關(guan) 金融資產(chan) 或金融負債(zhai) 的分類原則進行恰當分類。

如果理財產(chan) 品持有的非衍生金融資產(chan) 由於(yu) 缺乏流動性而難以在市場上出售(如非標準化債(zhai) 權資產(chan) ),則通常不能表明該金融資產(chan) 是為(wei) 了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如為(wei) 了近期內(nei) 出售,或者屬於(yu) 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近期采用短期獲利方式對該組合進行管理),因而不應當分類為(wei) 以公允價(jia) 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chan) 中的交易性金融資產(chan) 。

如果理財產(chan) 品持有的權益工具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jia) ,且采用估值技術後公允價(jia) 值也不能可靠計量,則不得將其指定為(wei) 以公允價(jia) 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chan) 。

如果商業(ye) 銀行因為(wei) 估值流程不完善或不具備估值能力,且未能或難以有效利用第三方估值等原因,無法或難以可靠地評估理財產(chan) 品持有的金融資產(chan) 或金融負債(zhai) 的公允價(jia) 值,則通常不能表明其能以公允價(jia) 值為(wei) 基礎對理財產(chan) 品持有的金融資產(chan) 或金融負債(zhai) 進行管理和評價(jia) ,因而不得依據《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準則》,將該金融資產(chan) 或金融負債(zhai) 指定為(wei) 以公允價(jia) 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工具。

理財產(chan) 品發行的金融工具,應當按照《金融工具列報準則》的相關(guan) 規定進行分類。

在對理財產(chan) 品進行會(hui) 計處理時,應當按照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的相關(guan) 規定規範使用會(hui) 計科目,不得使用諸如"代理理財投資"等可能引起歧義(yi) 的科目名稱。

2.計量

對於(yu) 理財產(chan) 品持有的金融資產(chan) 或金融負債(zhai) ,應當按照《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準則》、《公允價(jia) 值計量準則》和其他相關(guan) 準則進行計量。其中:

(1)公允價(jia) 值計量

對於(yu) 以公允價(jia) 值計量的金融資產(chan) 或金融負債(zhai) ,應當按照《公允價(jia) 值計量準則》的相關(guan) 規定確定其公允價(jia) 值。通常情況下,金融工具初始確認的成本不符合後續公允價(jia) 值計量要求,除非有充分的證據或理由表明該成本在計量日仍是對公允價(jia) 值的恰當估計。

(2)減值

理財產(chan) 品持有的除以公允價(jia) 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之外的金融資產(chan) ,應當按照《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準則》中有關(guan) 金融資產(chan) 減值的規定,評估是否存在減值的客觀證據,以及確定減值損失的金額並進行會(hui) 計核算。

(二)列報

商業(ye) 銀行是編報理財產(chan) 品財務報表的法定責任人。如果相關(guan) 法律法規或監管部門要求報送或公開理財產(chan) 品財務報表,商業(ye) 銀行應當確保其報送或公開的理財產(chan) 品財務報表符合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的要求。

三、商業(ye) 銀行應當在2016年年度及以後期間的財務報告中適用本解釋要求。本解釋生效前商業(ye) 銀行對理財產(chan) 品的會(hui) 計處理與(yu) 本解釋不一致的,應當進行追溯調整,追溯調整不可行的除外。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