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支票的開立及格式
第一條 (支票要件)
支票應記載下列事項:
1.以作成該證券的語言,在證券文句中記載表明其為(wei) 支票之文字;
2.支付一定金額之單純委托;
3.支付者(付款人)的名稱;
4.付款地;
5.出票日及出票地;
6.開立支票人(出票人)的簽名。
第二條 (支票要件的欠缺)
欠缺前條所載任何一項內(nei) 容之證券,無支票之效力。但有下列各項情形者,不在此限:
1.於(yu) 付款人名稱下附記之地址,如無特別表示者,則以該地為(wei) 付款地。於(yu) 付款人名稱下附記數個(ge) 地址者,最先之地址視為(wei) 付款地。
2.無前項記載或其他表示時,以支票出票地視為(wei) 付款地。
3.未記載出票地的支票,以附記於(yu) 出票人名稱下的地址視為(wei) 出票地。
第三條 (支票資金、支票契約的必要)
支票應向於(yu) 支票提示時有出票人得處分資金的銀行開立,且依可使出票人以支票處分資金的明示或默示的契約行之。但是,雖不依此規定開立者,不妨礙證券的支票效力。
第四條 (承兌(dui) 的禁止)
對於(yu) 支票不得為(wei) 承兌(dui) 。於(yu) 支票上記載已承兌(dui) 者,視為(wei) 無記載。
第五條 (受款人的記載)
(一)支票得以下列任何一種方式出票;
1.記名式或指示支票;
2.於(yu) 記名式支票上記載“禁止指示”或與(yu) 之有相同意義(yi) 之文句的支票;
3.憑票付款支票。
(二)於(yu) 記名支票上附記“或憑票付款”文句或有相同意義(yi) 之文句時,則該支票視為(wei) 憑票付款支票。
(三)未記載受款人之支票視為(wei) 憑票付款支票。 第六條 (指己支票、委托支票、對己支票)(一)支票出票人得以本人為(wei) 受款人而出票。
(二)支票出票人得代表第三人出票。
(三)支票出票人得以本人為(wei) 付款人而出票。
第七條 (利息的約定)
在支票上記載利息約定之事者,視為(wei) 無記載。
第八條 (於(yu) 第三人住所付款的記載)
支票不問在付款人住所地或在其他地點,得以第三人的住所為(wei) 付款地。但該第三人須是銀行。
第九條 (支票金額記載有差異情形)
(一)以文字及數字記載的支票金額有差異者,以文字記載之金額為(wei) 支票金額。
(二)以文字重複記載支票金額或以數字重複記載支票金額時,如所載金額有差異,則以其中之最小金額為(wei) 支票金額。
第十條 (支票債(zhai) 務的獨立性)
支票上雖有無債(zhai) 務負擔能力人的簽名、偽(wei) 造的簽品、假設人的簽名,或因其他事由而不能使支票簽名人或其本人承擔義(yi) 務的簽名時,不妨礙其他簽名人的債(zhai) 務的效力。
第十一條 (支票行為(wei) 的代理)
無代理權人作為(wei) 代理人在支票上簽名時,應自負該支票義(yi) 務。該人為(wei) 付款後,與(yu) 被簽名人有同樣的權利。超越代理權限的代理人亦同。
第十二條 (出票人的責任)
出票人擔保付款。出票人載有不擔保付款旨意的一切文句,均視為(wei) 無記載。
第十三條 (空白支票)
於(yu) 未完成的支票上,補充與(yu) 預先協議不同的內(nei) 容時,不得以其違反協議對抗持票人。但持票人因惡意或重大過失取得支票者,不在此限。
第二章 轉讓
第十四條 (當然的指示證券性)
(一)記名式或指示式支票得依背書(shu) 轉讓之。
(二)記名式支票上有“禁止指示”或與(yu) 此同義(yi) 的文句時,依指名債(zhai) 權讓與(yu) 方式,且僅(jin) 得以其效力讓與(yu) 之。
(三)得對出票人或其他債(zhai) 務人為(wei) 背書(shu) 。上述人等也得再為(wei) 支票之背書(shu) 。
第十五條 (背書(shu) 的要件)
(一)背書(shu) 應為(wei) 單純背書(shu) ,於(yu) 背書(shu) 上附記條件者,視為(wei) 無記載。
(二)部分的背書(shu) 為(wei) 無效。
(三)付款人的背書(shu) 為(wei) 無效。
(四)憑票付款背書(shu) 與(yu) 空白背書(shu) 有同樣效力。
(五)對付款人所為(wei) 之背書(shu) ,僅(jin) 有受領票據的效力。但付款人有數個(ge) 營業(ye) 所時,對支票應付款營業(ye) 所以外的營業(ye) 所所為(wei) 之背書(shu) ,不在此限。
第十六條 (背書(shu) 的方式)
(一)背書(shu) 於(yu) 支票上或粘單上為(wei) 之。
(二)背書(shu) 得不指定被背書(shu) 人,或僅(jin) 記背書(shu) 人簽名(空白背書(shu) )。於(yu) 此情形,背書(shu) 不於(yu) 支票背麵或粘單上為(wei) 之者,為(wei) 無效。
第十七條 (背書(shu) 的權利移轉的效力)
(一)背書(shu) 移轉由支票所產(chan) 生的一切權利。
(二)背書(shu) 為(wei) 空白背書(shu) 時,持票人:
1.得於(yu) 空白處補充本人的名稱或他人的名稱;
2.依空白式或作付與(yu) 他人之表示而再為(wei) 背書(shu) ;
3.得不補充空白,亦不背書(shu) ,而將支票讓與(yu) 第三人。
第十八條 (背書(shu) 的擔保效力)
(一)如無相反規定,背書(shu) 人擔保付款。
(二)背書(shu) 人得禁止再背書(shu) 。於(yu) 此情形,該背書(shu) 人對以後的支票被背書(shu) 人不負擔保責任。
第十九條 (背書(shu) 的資格授予效力)
得為(wei) 背書(shu) 的支票占有人,依背書(shu) 之連續證明其權利時,視為(wei) 合法持票人。最後背書(shu) 雖為(wei) 空白背書(shu) 時亦同。塗銷的背書(shu) 在此情況下視為(wei) 無記載。空白背書(shu) 下有其他背書(shu) 時,其背書(shu) 人視為(wei) 依空白背書(shu) 取得支票者。
第二十條 (無記名支票的背書(shu) )
於(yu) 憑票付款支票上為(wei) 背書(shu) 時,背書(shu) 人依有關(guan) 追索規定負其責任。但證券不因此而變為(wei) 指示式支票。
第二十一條 (支票的善意取得)
不問係何事由,支票占有人喪(sang) 失其占有時,取得該支票的持票人,在支票係憑票付款支票或得為(wei) 背書(shu) 支票時,或在證明其有第十九條規定的權利時,不負返還義(yi) 務。但因惡意或重大過失取得支票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二條 (人的抗辯的限製)
支票之被提示人,不得以對出票人或其他持票人前手之關(guan) 係為(wei) 理由而以抗辯對抗持票人。但持票人知曉對其債(zhai) 務人有損害而取得支票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三條 (委任取款背書(shu) )
(一)背書(shu) 上載有“為(wei) 收款”、“為(wei) 領取”、“為(wei) 代理”或其他表示單純委任之文句時,持票人得行使支票所產(chan) 生的一切權利。但持票人僅(jin) 得以代理身份背書(shu) 。
(二)如有前項情形,債(zhai) 務人對持票人得提出之抗辯,以得對抗背書(shu) 人者為(wei) 限。
(三)依“為(wei) 代理”背書(shu) 的委任,不因委任人的死亡或喪(sang) 失行為(wei) 能力而終止。 第二十四條 (到期後背書(shu) )
(一)於(yu) 拒絕證書(shu) 或與(yu) 之有同樣效力的聲明作成後所為(wei) 之背書(shu) ,或於(yu) 提示期限屆滿後作為(wei) 之背書(shu) ,僅(jin) 有指名債(zhai) 權讓與(yu) 的效力。
(二)未記載日期的背書(shu) ,推定為(wei) 於(yu) 拒絕證書(shu) 或與(yu) 之有同樣效力的聲明作成前,或於(yu) 提示期限屆滿前作為(wei) 。
第三章 保證
第二十五條 (保證的可能)
(一)支票得依其金額之全部或分部分作出保證而擔保其付款。
(二)付款人以外之第三人也得為(wei) 前項保證。於(yu) 支票上簽名者亦同。
第二十六條 (保證的方式)
(一)保證應於(yu) 支票或粘單上為(wei) 之。
(二)保證以“保證”或其他意義(yi) 相同之文句表示之,保證人應簽名。
(三)於(yu) 支票正麵所為(wei) 之單純簽名,視為(wei) 保證。但出票人的簽名不在此限。
(四)保證應表示為(wei) 何人保證,無此表示時,視為(wei) 為(wei) 出票人保證。
第二十七條 (保證的效力)
(一)保證人與(yu) 被保證人負同樣責任。
(二)保證所擔保之債(zhai) 務,除保證方式有瑕疵外,在因其他任何原因而使債(zhai) 務無效時,保證仍然有效。
(三)保證人為(wei) 支票付款後,即取得被保證人以及被保證人對支票債(zhai) 務人的、由支票所產(chan) 生的權利。
第四章 提示及付款
第二十八條 (支票的見票即付性)(二)載有作為(wei) 出票日的日期時,在該日期前為(wei) 付款提示的支票,視為(wei) 應於(yu) 提示日付款的支票。
第二十九條 (付款提示期限)
(一)於(yu) 國內(nei) 開立並付款的支票,應於(yu) 10日內(nei) 為(wei) 付款提示。
(二)付款地與(yu) 出票地不在同一國時,如出票地與(yu) 付款地屬同一洲,支票應於(yu) 20日內(nei) 為(wei) 提示。出票地與(yu) 付款地不屬同一洲時,應於(yu) 70日內(nei) 為(wei) 提示。
(三)於(yu) 歐洲一國出票,於(yu) 地中海沿岸一國付款之支票,或於(yu) 地中海沿岸一國出票,於(yu) 歐洲一國付款之支票,視為(wei) 由同一洲開立並在同一洲付款之支票。
(四)本條所載期限的起算日為(wei) 支票出票日。
第三十條 (曆月之標準)
支票於(yu) 曆月不同的兩(liang) 地間開立時,出票日應換算為(wei) 付款地曆月的相應日期。
第三十一條 (票據交換所的提示)
於(yu) 票據交換所所為(wei) 之支票提示,與(yu) 付款提示有同樣效力。
第三十二條 (付款委托的撤銷)
(一)支票付款委托的撤銷,僅(jin) 於(yu) 提示期限屆滿後有效。
(二)無付款委托撤銷時,雖於(yu) 提示期限屆滿後,付款人仍得付款。 第三十三條 (發票人的死亡、喪(sang) 失行為(wei) 能力)
出票人於(yu) 出票後死亡或喪(sang) 失行為(wei) 能力時,不影響支票的效力。
第三十四條 (證券的收回,部分付款)
(一)支票付款人付款時,得要求持票人於(yu) 支票上記載收訖字樣,並交付支票。
(二)持票人不得拒絕部分付款。
(三)如係部分付款,付款人得要求持票人在支票上記載其部分付款事,並交付收據。
第三十五條 (付款人的審查義(yi) 務)
得為(wei) 背書(shu) 支票的付款人,對背書(shu) 是否連續完整有審查義(yi) 務,但無審查背書(shu) 人簽名的義(yi) 務。
第三十六條 (應支付之貨幣)
(一)對載有以非付款地的通貨為(wei) 支付旨意的支票,在提示期限內(nei) ,得依付款日的價(jia) 格,以指定國的通貨付款。提示而未獲付款時,持票人得依其選擇,請求按提示日或付款日的價(jia) 格,以指定國的通貨支付支票金額。
(二)外國通貨的價(jia) 格,以付款地的習(xi) 慣決(jue)
(一)支票為(wei) 見票即付票據,與(yu) 此相反之記載視為(wei) 無記載。定之。但出票人得於(yu) 支票上記載依預定之換算率計算支付金額。
(三)如出票人載有應以特種通貨為(wei) 支付手段者(以外國通貨現實支付文句),不適用前兩(liang) 款規定。
(四)依出票國及支付款國間之同名異價(jia) 通貨為(wei) 支票金額者,應推定為(wei) 以付款地通貨作支付。
第五章 畫線支票
第三十七條 (畫線支票的種類、方式)
(一)支票出票人或持票人得於(yu) 支票上劃平行線。畫線有下條規定之效力。
(二)畫線支票的正麵應劃平行線兩(liang) 條,畫線支票分為(wei) 普通畫線支票與(yu) 特別畫線支票。
(三)平行線內(nei) 不載任何指定,或記載“銀行”及意義(yi) 相同之文字時,該支票為(wei) 普通畫線支票。如於(yu) 平行線內(nei) 載有銀行名稱,則為(wei) 特別畫線支票。
(四)普通畫線支票得改變為(wei) 特別畫線支票,但特別畫線支票不得改變為(wei) 普通畫線支票。
(五)平行線或指定銀行被塗銷時,視為(wei) 未塗銷。
第三十八條 (畫線支票的效力)
(一)普通畫線支票的付款人僅(jin) 得對銀行或付款人的客戶為(wei) 付款。
(二)特別畫線支票的付款人僅(jin) 得對被指定銀行,或於(yu) 被指定銀行為(wei) 付款人時,僅(jin) 得對本銀行的客戶為(wei) 付款。但被指定銀行得使其他銀行代為(wei) 收款。
(三)銀行僅(jin) 得從(cong) 本銀行的客戶或其他銀行處取得畫線支票,不得為(wei) 其他人代收畫線支票。
(四)對有數對特別平行線的支票,付款人不得為(wei) 支付。但有兩(liang) 對特別平行線時,其中一個(ge) 未在票據交換所為(wei) 代收時,不在此限。
(五)違反前四款規定的付款人或銀行,對因此而產(chan) 生之損害,在不超過支票金額範圍內(nei) ,負賠償(chang) 責任。
第六章 因付款被拒絕而產(chan) 生的追索
第三十九條 (追索的要件)
於(yu) 適法期限內(nei) 提示的支票被拒絕付款,得以下列各項證明付款被拒絕時,持票人得對背書(shu) 人、出票人或其他債(zhai) 務人行使追索權:
1.公證證書(shu) (拒絕證書(shu) );
2.載有支票提示期日並附作成日期的付款人聲明;
3.證明支票於(yu) 適法期限內(nei) 曾提示未獲付款,並附記日期的票據交換所聲明。
第四十條 (拒絕證書(shu) 的作成期限)
(一)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應於(yu) 提示期限屆滿前作成。
(二)於(yu) 期限最後一日提示時,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得於(yu) 提示日後的第一營業(ye) 日作成。
第四十一條 (追索的通知)
(一)持票人應於(yu) 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作成日後,如有“不承擔費用”之文句時,則於(yu) 提示日後4個(ge) 營業(ye) 日內(nei) ,向本人的背書(shu) 人及出票人通知拒絕付款事由。各背書(shu) 人應於(yu) 收到通知後兩(liang) 個(ge) 營業(ye) 日內(nei) ,將本人所收通知通知本人的背書(shu) 人,並列明上述通知人的名稱、住所,逐次推及出票人。此期限自各自收到通知日起算。
(二)依前款規定通知支票的簽名人時,應於(yu) 同一時期內(nei) 將同一內(nei) 容通知其保證人。
(三)背書(shu) 人未記載其住所或記載的住所難以辨認時,通知該背書(shu) 人的前一手即可。
(四)應為(wei) 通知者得以任何方法為(wei) 之。單純將支票退還也作為(wei) 通知。
(五)應為(wei) 通知者應證明其在適法期限內(nei) 已為(wei) 通知。在此期限內(nei) 將通知書(shu) 付郵遞送者,視為(wei) 遵守期限。
(六)不於(yu) 前款期限內(nei) 為(wei) 通知者,不喪(sang) 失其權利。但因其過失而發生損害,應於(yu) 不超過支票金額範圍內(nei) ,負賠償(chang) 責任。
第四十二條 (拒絕證書(shu) 的免除)
(一)出票人、背書(shu) 人或保證人在證券上簽名並記載“不承擔費用”、“免作拒絕證書(shu) ”字樣及其他意義(yi) 相同之文句時,持票人得免作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而行使追索權。
(二)前款的文句,不免除持票人於(yu) 法定期限內(nei) 提示支票的義(yi) 務及通知的義(yi) 務。對持票人援用未在法定期限內(nei) 發出通知者,應負舉(ju) 證責任。
(三)出票人記載第一款之文句時,對所有簽名人均生效。背書(shu) 人或保證人記載上述文句時,僅(jin) 對其背書(shu) 人或保證人生效。不拘出票人已有此記載,持票人仍使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時,其費用由持票人承擔。背書(shu) 人或保證人記載上述文句,持票人使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時,得使所有簽名人償(chang) 還費用。
第四十三條 (支票義(yi) 務人的連帶責任)(一)支票上的各債(zhai) 務人對持票人負連帶責任。
(二)持票人得不拘債(zhai) 務負擔的先後順序,對前款所載債(zhai) 務人之任一人或全體(ti) 行使請求權。
(三)支票上的簽名人於(yu) 收回支票後,亦有上述權利。
(四)對債(zhai) 務人之一行使請求權後,不妨礙對其他債(zhai) 務人行使請求權。對被請求人的後手,亦同。
第四十四條 (追索金額)
持票人得向被追索人請求下列金額:
1.未取得支付的支票金額;
2.依年利6厘計算之提示日後的利息;
3.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的費用、為(wei) 通知的費用及其他費用。
第四十五條 (再追索金額)
收回支票之人得向其前手請求下列金額:
1.所支付之總金額;
2.前項金額依年利6厘計算,自支付日起的利息;
3.所支出之費用。
第四十六條 (被追索人的權利)
(一)已被或應被追索的債(zhai) 務人為(wei) 清償(chang) 時,得請求持票人交付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附以收訖之收據及支票。
(二)背書(shu) 人為(wei) 清償(chang) 後,得塗銷本人及其後手的背書(shu) 。
第四十七條 (不可抗力及期限的延長)
(一)因不可避免之障礙(因國家法令禁止、限製或不可抗力),致使持票人於(yu) 法定期限內(nei) 不能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之聲明時,其期限應延長。
(二)持票人應從(cong) 速將不可抗力之事實通知其背書(shu) 人,並將通知記載於(yu) 支票或粘單上,附記日期、簽名。有關(guan) 通知的其他事項,準用第四十一條的規定。
(三)不可抗力之事實終止時,持票人應從(cong) 速為(wei) 支票之付款提示,必要時應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之聲明。
(四)不可抗力之事實,於(yu) 持票人對其背書(shu) 人發出不可抗力通知起15日後仍繼續時,雖於(yu) 提示期限屆滿前為(wei) 其通知,也無須提示、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之聲明而直接行使追索權。
(五)關(guan) 於(yu) 持票人或持票人委托為(wei) 提示、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之聲明之人的單純個(ge) 人的事由,不認為(wei) 其構成不可抗力。
第七章 複本
第四十八條 (複本開立的條件及方式)
以一國為(wei) 出票地、以他國或出票國的海外領土為(wei) 付款地的支票,以一國海外領土為(wei) 出票地、以該國為(wei) 付款地的支票,以一國同一海外領土為(wei) 出票地、付款地的支票,以一國某海外領土為(wei) 出票地、以該國另一海外領土為(wei) 付款地的支票等,除憑票付款者外,得開立有同樣內(nei) 容的數份支票。開立數份支票時,應於(yu) 其證券文句中附記編號。無編號者視為(wei) 獨立的支票。
第四十九條 (複本的效力)
(一)就複本一份付款時,支票上雖無其他複本無效之記載,也免除對其他複本之付款義(yi) 務。
(二)背書(shu) 人及其後手分別將複本讓與(yu) 數人時,對經其簽名而未收回之複本,應負責任。
第八章 更改
第五十條 (更改的責任)
支票文句被更改時,於(yu) 更改後簽名者,依更改後之文句負責;於(yu) 更改前簽名者,依原有文句負責。
第九章 時效
第五十一條 (時效期限)
(一)持票人對背書(shu) 人、出票人及其他票據債(zhai) 務人的請求權,自提示期限最後一日起經過6個(ge) 月者,因時效而消滅。
(二)對應為(wei) 支票付款債(zhai) 務人或其他票據債(zhai) 務人的請求權,自債(zhai) 務人為(wei) 清償(chang) 之日起或被訴之日起,經過6個(ge) 月者,因時效而消滅。
第五十二條 (時效的中斷)
時效中斷僅(jin) 對產(chan) 生時效中斷事由者有效。
第十章 付款保證
第五十三條 (付款保證的方式)
(一)付款人得於(yu) 支票上為(wei) 付款保證。
(二)付款保證以在支票正麵記載“保證付款”及其他意義(yi) 相同之文句表示之。記載應附日期,付款人應簽名。
第五十四條 (付款保證的要件)
(一)付款保證為(wei) 單純保證。
(二)因付款保證而對支票記 載事項所加變更,視為(wei) 無記載。
第五十五條 (付款保證的效力)
(一)為(wei) 付款保證的付款人,僅(jin) 於(yu) 提示期限屆滿前提示支票時,負其付款義(yi) 務。
(二)如為(wei) 前款提示而未獲付款時,應依第三十九條規定證明之。
(三)第四十四條及第四十五條規定,準用於(yu) 前款情形。
第五十六條 (同前)
出票人及其他支票債(zhai) 務人,不因付款保證而免其責任。
第五十七條 (不可抗力及期間的延長)
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準用於(yu) 為(wei) 付款保證的付款人之行使權利。
第五十八條 (付款保證人義(yi) 務的時效)
對為(wei) 付款保證的付款人的支票請求權,於(yu) 提示期限最後一日起經過一年者,因時效而消滅。
第十一章 通則
第五十九條 (銀行)
本法中“銀行”,字樣,包含依法令視同銀行的人及機構。
第六十條 (休假日)
(一)支票的提示及拒絕證書(shu) 作成,僅(jin) 得於(yu) 營業(ye) 日為(wei) 之。
(二)凡屬支票行為(wei) ,特別是為(wei) 提示或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之聲明時,如法定期限的最後一日正值休假日,則期限延長至到期日後的第一個(ge) 營業(ye) 日。期限中的休假日計入期限。
第六十一條 (期限的第一日)
本法規定的期限,其第一日不計入。
第六十二條 (寬限日)
寬限日,不問其係法律上或訴訟上者,均不予允許。
附則
第六十三條 (施行期日)
本法施行期日以法令定之。
第六十四條 (舊法的廢止)
《商法》第四編第四章刪除。
第六十五條 (舊規定的適用)
於(yu) 本法施行前開立之支票,仍依以前之規定。
第六十六條 (過渡規定)
於(yu) 本法施行後6個(ge) 月內(nei) 於(yu) 日本開立的支票,雖未記載出票地,也有支票之效力。
第六十七條 (簽名) 本法中的簽名,包括記名印章。
第六十八條 (提示期限的延長)(略)
第六十九條 (票據交換所)
第三十一條的票據交換所由法務大臣指定。
第七十條 (拒絕證書(shu) 的作成)
關(guan) 於(yu) 拒絕證書(shu) 作成的事項,以法令定之。
第七十一條 (罰則)
支票出票人違反第三條規定時,處5000日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二條 (利益償(chang) 還請求權)
支票權利雖因手續欠缺或時效而消滅時,持票人仍得向出票人、背書(shu) 人或為(wei) 付款保證的付款人提出在其既得利益限度內(nei) 請求償(chang) 還的請求。
第七十三條 (消滅的時效中斷)
(一)背書(shu) 人對其他背書(shu) 人及出票人的支票請求權的消滅時效,在後者被訴時,因對前手的訴訟告知而中斷。
(二)前款中斷的時效,自判決(jue) 確定時重新進行。
第七十四條 (結算支票)
出票人或持票人在支票正麵記載“轉帳結算”或有同樣意義(yi) 的其他文字、而禁止以現金支付的支票,如係從(cong) 外國開立,於(yu) 日本付款者,有普通畫線支票的效力。
第七十五條 (休假日的定義(yi) )
本法中所謂休假日,係指祭祀日、節日、星期日及其他普通休息日。
第七十六條 (行為(wei) 能力)
(一)支票義(yi) 務人的行為(wei) 能力,依其本國法定之。如其本國法律規定依其他國法律決(jue) 定時,則適用其他國法律。
(二)雖依前款法律為(wei) 無行為(wei) 能力人,如在其他國領域內(nei) 為(wei) 簽名,根據其他國法律應為(wei) 有行為(wei) 能力人時,則應負責任。
第七十七條 (付款人的資格)
(一)支票付款人的資格,依付款地所屬中國的法律定之。
(二)依付款地所屬國法律,因無資格者為(wei) 付款人而致支票無效時,不妨礙因該付款人於(yu) 無同一規定的其他國所為(wei) 簽名而產(chan) 生債(zhai) 務的效力。
第七十八條 (行為(wei) 的方式)
(一)支票上的行為(wei) 方式,依簽名地所屬國的法律定之,但依付款地所屬國法律規定的方式即可。(二)支票上的行為(wei) ,雖依前款規定為(wei) 無效,如依以後行為(wei) 地所屬國法律為(wei) 適式時,以後的行為(wei) 不因以前行為(wei) 不適式而妨礙其效力。
(三)日本人在外國所為(wei) 之支票行為(wei) ,以其行為(wei) 適合日本法律規定的方式為(wei) 限,對其他日本人有效。
第七十九條 (行為(wei) 的效力)
支票義(yi) 務的效力,依簽名地所屬國的法律定之。但行使追索權的期限,對所有簽名人均依支票出票地所屬國法律定之。
第八十條 (應依付款地法的特則)
下列事項,以付款地所屬國法律定之:
1.支票是否須為(wei) 見票即付、是否得作為(wei) 見票後定期付款支票開立及先於(yu) 所載期日付款的效力;
2.提示期限;
3.支票是否得為(wei) 承兌(dui) 、付款保證、確認或查證,以及此類事項的記載的效力;
4.持票人能否請求部分付款,以及有無同意部分付款的義(yi) 務;
5.是否得於(yu) 支票上劃平行線,是否得於(yu) 支票上記載“轉帳結算”及有同樣意義(yi) 的文字,以及平行線及上述文字的效力;
6.持票人對資金有無特別權利以及此類權利的性質;
7.出票人是否得撤銷支票的付款委托,是否得為(wei) 止付手續;
8.支票喪(sang) 失或被竊時應為(wei) 之程序。
9.為(wei) 保全對背書(shu) 人、出票人及其他支票債(zhai) 務人的追索權,是否須作成拒絕證書(shu) 或有同樣效力的聲明。
第八十一條 (權利行使、保全的要件)
拒絕證書(shu) 的方式及作成期限,以及其他行使或保全支票權利所必要的行為(wei) 的方式,依應作拒絕證書(shu) 地或其行為(wei) 地所屬國的法律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