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票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作成票據時,應以票據文義(yi) 表明其為(wei) 匯票之文字。
二、支付一定金額之無條件委托。
三、應為(wei) 支付之人(付款人)之名稱。
四、到期日之記載。
五、付款地之記載。
六、受款人或可指定受款人之名稱。
七、發票日及發票地之記載。
八、發票人之簽名。
第二條〔票據要件記載之欠缺〕
(1)欠缺前條規定應載事項之一者,其匯票無效,但有下列各項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2)未載到期日之匯票,視為(wei) 見票即付。
(3)付款人名稱附記之地,無特別表示者,視為(wei) 付款地及付款人住所地。
(4)未載發票地之匯票,以發票人名稱附記之地,視為(wei) 發票地。
第三條〔已受匯票,已付匯票,委托匯票〕
(1)匯票發票人得以自己為(wei) 受款人。
(2)匯票發票人得以自己為(wei) 付款人。
(3)匯票得以第三人之計算而發票。
第四條〔在第三人住所付款之記載〕
匯票不問在付款人之住所地或他所地,得於(yu) 第三人之住所為(wei) 付款。
第五條〔利息之約定〕
(1)見票即付或見票後定期付款之匯票,發票人得記載對於(yu) 票據金額支付利息之約定,其他之匯票如有此種約定之記載時,視為(wei) 未曾約定。
(2)利率應載明於(yu) 票據,其未載明者,對利息約定之記載,視為(wei) 未曾約定。
(3)利息如無特約者,自發票日起算。
第六條〔有關(guan) 票據金額不同之記載〕
(1)匯票金額以文字及數字記載者,其金額有不符時,以文字記載之金額為(wei) 票據金額。
(2)匯票金額以文字或數字為(wei) 重複記載者,其金額不符時,以最低金額為(wei) 票據金額。
第七條〔票據行為(wei) 獨立之原則〕
匯票雖無負擔票據債(zhai) 務能力人之簽名,偽(wei) 造之簽名,假設人之簽名,或因其他事由致不能由匯票簽名人或其本人負義(yi) 務時,其他簽名人之債(zhai) 務,並不因此影響其效力。
第八條〔票據行為(wei) 之代理〕
無代理權而以代理人名義(yi) 簽名於(yu) 匯票者,應自負票據上之義(yi) 務,因而付款者,享與(yu) 本人同一之權利,逾越權限之代理人亦同。
第九條〔發票之效力〕
(1)發票人應擔保承兌(dui) 付款。
(2)發票人得為(wei) 免除擔保承兌(dui) 之記載,有免除擔保付款文句者,視為(wei) 無記載。
第十條〔空白匯票〕
匯票未備要件之發票,票據債(zhai) 務人對其補充與(yu) 當事人預先所為(wei) 之合意有異時,不得以之對抗執票人,但執票人取得票據為(wei) 惡意或重大過失者,不在此限。
第二章
背書(shu)
第十一條〔法律上當然之指示證券性〕
(1)匯票雖非依指示式而發票,自得依背書(shu) 而轉讓。
(2)發票人於(yu) 匯票載有“禁止指示”之文句,或與(yu) 此同一意義(yi) 之文句者,票據僅(jin) 得依指名債(zhai) 權之方式而為(wei) 轉讓,其效力亦同。
(3)匯票承兌(dui) 或拒絕承兌(dui) 之付款人,得依背書(shu) 而受讓與(yu) 發票人及其他票據債(zhai) 務人,並得依背書(shu) 轉讓之。
第十二條〔背書(shu) 之要件〕
(1)背書(shu) 應為(wei) 單純。附記條件者,其條件視為(wei) 記載。
(2)一部之背書(shu) 無效。
(3)持票人付款式背書(shu) 與(yu) 空白背書(shu) 有同一之效力。
第十三條〔背書(shu) 之方式〕
(1)背書(shu) 應在匯票或與(yu) 之連接之紙張(粘單)上為(wei) 之,並由背書(shu) 人簽名。
(2)背書(shu) 得不指定被背書(shu) 人,或得僅(jin) 有背書(shu) 人之簽名(空白背書(shu) ),其後之背書(shu) ,非在匯票背麵或其粘單上為(wei) 之者無效。
第十四條〔背書(shu) 對權利移轉之效力〕
(1)匯票上之一切權利因背書(shu) 而移轉。
(2)空白背書(shu) 之執票人。
一、得於(yu) 空白內(nei) 填補自己或他人之名稱。
二、得以空白背書(shu) 或記載他人名稱再為(wei) 背書(shu) 轉讓。
三、得不填補空白且不背書(shu) 而將票據交付轉讓與(yu) 第三人。
第十五條〔背書(shu) 之擔保效力〕
(1)背書(shu) 人以無相反之文句為(wei) 限,負擔保承兌(dui) 及付款之責。
(2)背書(shu) 人得禁止背書(shu) ,該背書(shu) 人對於(yu) 禁止後被背書(shu) 人,不負擔保之責。
第十六條〔背書(shu) 之資格授與(yu) 效力〕
(1)匯票之占有人依背書(shu) 之連續證明其權利時,視為(wei) 合法執票人。最後之背書(shu) 為(wei) 空白背書(shu) 時亦同。塗銷之背書(shu) ,關(guan) 於(yu) 背書(shu) 之連續,視為(wei) 無記載。空白背書(shu) 之次有其他背書(shu) 時,視為(wei) 其背書(shu) 人因空白背書(shu) 而取得票據。
(2)無論其事由如何,執票人喪(sang) 失匯票之占有時,如執票人依前項規定能證明其權利者,不負返還票據之義(yi) 務,但執票人之取得票據為(wei) 惡意或重大過失者,不在此限。
第十七條〔人的抗辯限製〕
依匯票被請求付款者,不得以自己與(yu) 發票人或其他執票人之前手間基於(yu) 人的關(guan) 係得以抗辯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但執票人明知有害於(yu) 票據債(zhai) 務人而取得票據者,不在此限。
第十八條〔委任取款背書(shu) 〕
(1)背書(shu) 有“為(wei) 收款”(原文:回收為(wei) @),“為(wei) 取款”(原文:取立為(wei) @),“委托代收”(原文:代理為(wei) @),及其他表示有委任之文句者,執票人得行使匯票上一切權利。但執票人僅(jin) 得為(wei) 委任取款之背書(shu) 。
(2)前項情形,票據債(zhai) 務人所得抗辯執票人者,以得對抗背書(shu) 人者為(wei) 限。
(3)以委任取款為(wei) 目的而為(wei) 之背書(shu) ,其委任不因委任人之死亡或其成為(wei) 無行為(wei) 能力人而終止。
第十九條〔設質背書(shu) 〕
(1)背書(shu) 人記載“因擔保”、“因設質”,或其他設定質權之文句時,執票人得行使匯票上一切權利,但執票人所為(wei) 之背書(shu) ,僅(jin) 有委托代書(shu) 背書(shu) 之效力。
(2)票據債(zhai) 務人不得以基於(yu) 人的關(guan) 係得抗辯背書(shu) 人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但執票人明知有害於(yu) 票據債(zhai) 務人而取得票據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條〔到期後背書(shu) 〕
(1)到期後背書(shu) 與(yu) 到期前之背書(shu) 有同一效力,但付款拒絕證書(shu) 作成後之背書(shu) ,或作成付款拒絕證書(shu) 期限經過後所為(wei) 之背書(shu) ,僅(jin) 有普通債(zhai) 權讓與(yu) 之效力。
(2)未載有期日之背書(shu) ,推定其在作成付款拒絕證書(shu) 期限經過前為(wei) 之。
第三章
承兌(dui) 引受
第二十一條〔承兌(dui) 提示之自由〕
匯票之執票人或其占有人,於(yu) 匯票到期日前,得於(yu) 付款人之住所為(wei) 承兌(dui) 之提示。
第二十二條〔承兌(dui) 提示之命令或禁止〕
(1)發票人得在匯票上為(wei) 應請求承兌(dui) 之記載,並得指定其期限或不指定之。
(2)發票人得於(yu) 票據為(wei) 禁止請求承兌(dui) 之記載,但票據在第三人處或非在付款人住所所在地支付時,或見票後定期付款者,不在此限。
(3)發票人得為(wei) 於(yu) 一定日期前禁止請求承兌(dui) 之記載。
(4)各背書(shu) 人得為(wei) 應請求承兌(dui) 之記載,並得指定其期限或不指定之。但發票人禁止請求承兌(dui) 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三條〔見票後定期付款匯票之提示義(yi) 務〕
(1)見票後定期付款之匯票,應自發票日期起一年內(nei) ,為(wei) 承兌(dui) 之提示。
(2)前項期限,發票人得縮短或延長之。
(3)前二項期限,背書(shu) 人得縮短之。
第二十四條〔猶豫期間〕
(1)付款人於(yu) 執票人請求承兌(dui) 時,得請其在第一次提示之次日應為(wei) 第二次之提示,利害關(guan) 係人得以此請求在拒絕證書(shu) 有記載時為(wei) 限,主張其未曾提示承兌(dui) 。
(2)執票人為(wei) 承兌(dui) 之提示時,無需交付票據於(yu) 付款人。
第二十五條〔承兌(dui) 之方式〕
(1)承兌(dui) 應在匯票正麵記載承兌(dui) 或與(yu) 承兌(dui) 同一意義(yi) 之字樣,並由付款人簽名,付款人僅(jin) 在票麵簽名者,視為(wei) 承兌(dui) 。
(2)見票後定期付款之票據,或依特別記載應於(yu) 一定期限內(nei) 提示承兌(dui) 之票據,除執票人請求記載提示日外應記載承兌(dui) 之日期,無日期之記載者,執票人如欲保全對背書(shu) 人及發票之人追索權,應依於(yu) 合理期間作成之拒絕證書(shu) 證明其欠缺承兌(dui) 日之記載。
第二十六條〔非單純承兌(dui) 〕
(1)承兌(dui) 之記載須為(wei) 無條件,但付款人得就票據金額之一部為(wei) 之。
(2)變更匯票記載事項而為(wei) 承兌(dui) 者,發生拒絕承兌(dui) 之效力,但承兌(dui) 人仍依其所變更之承兌(dui) 文義(yi) 負責。
第二十七條〔承兌(dui) 人之第三人付款之記載〕
(1)發票人記載與(yu) 付款人之住所地相異之付款地於(yu) 匯票時,未為(wei) 指定第三人付款之記載,付款人於(yu) 承兌(dui) 時,得指定第三人付款,不為(wei) 指定時,視為(wei) 承兌(dui) 人於(yu) 付款地自負付款之義(yi) 務。
(2)票據應於(yu) 付款人之住所付款者,付款人得於(yu) 承兌(dui) 時。定付款地之付款處所。
第二十八條〔承兌(dui) 之效力〕
(1)付款人因承兌(dui) 而負於(yu) 匯票到期時負有付款之義(yi) 務。
(2)未為(wei) 付款時,執票人對於(yu) 承兌(dui) 人就第四十八條及第四十九條所定得請求之一切金額,享有匯票上之直接請求權,執票人雖係原發票人時亦同。
第二十九條〔承兌(dui) 之撤銷〕
(1)在匯票上記載承兌(dui) 之付款人,於(yu) 未將匯票交還執票人以前撤銷其承兌(dui) 者,視為(wei) 拒絕承兌(dui) ,其撤銷推定在票據返還前為(wei) 之。
(2)付款人已向執票人或在票上簽名之人,以書(shu) 麵通知承兌(dui) 者。應依所書(shu) 承兌(dui) 文句負責,不受前項規定之拘束。
第四章
保證
第三十條〔要件〕
(1)匯票之付款得依保證為(wei) 擔保其金額之全部或一部。
(2)得由第三人為(wei) 前項之保證,雖簽名於(yu) 票據上者亦同。
第三十一條〔方式〕
(1)保證應在匯票或其粘單為(wei) 之。
(2)保證應以表示保證及其他同一意義(yi) 之文字為(wei) 之,並由保證人簽名。
(3)僅(jin) 在匯票上所為(wei) 之簽名視為(wei) 保證,但付款人或發票人之簽名,不在此限。
(4)保證應有表示為(wei) 何人而保證之意旨,未表示者,視其為(wei) 發票人而保證。
第三十二條〔效力〕
(1)保證人與(yu) 被保證人負同一之責任。
(2)保證除其所擔保債(zhai) 務之方式有瑕疵外,雖基於(yu) 其他任何事由至其債(zhai) 務無效時,保證仍為(wei) 有效。
(3)保證人為(wei) 匯票之付款時,對被保證人及其匯票之債(zhai) 務人,取得匯票上之權利。
第五章
到期日
第三十三條〔到期之種類〕
(1)匯票得依下列方式而發票。
一、見票即付。
二、見票後定期付款。
三、發票日後定期付款。
四、定日付款。
(2)與(yu) 前項不同之到期日或分期付款之匯票無效。
第三十四條〔見票即付票據之到期日〕
(1)見票即付之匯票以提示日為(wei) 付款日,其票據自發票日起一年內(nei) 應為(wei) 付款之提示,發票人對此期限得縮短或延長之,背書(shu) 人亦得縮短其期限。
(2)發票人得指定見票即付之匯票不得於(yu) 一定日期前為(wei) 付款之提示,此時提示之期限自該日期起算。
第三十五條〔見票後定期付款票據之到期日〕
(1)見票後定期付款之匯票,依承兌(dui) 日或拒絕承兌(dui) 證書(shu) 作成日定到期日。
(2)無拒絕承兌(dui) 證書(shu) 又未載明承兌(dui) 日者,以承兌(dui) 人為(wei) 限,依承兌(dui) 提示期限之末日定到期日。
第三十六條〔到期日之決(jue) 定及期限之計算方法〕
(1)發票日後或見票後一個(ge) 月或數個(ge) 月付款之匯票,以在應付款之月與(yu) 該日期相當之日為(wei) 到期日,無相當日者,以該月末日為(wei) 到期日。
(2)發票日後或見票後一個(ge) 月半或數個(ge) 月半付款之匯票,應先計算全月。
(3)月初、月中(一月之中、二月之中等)或月底之到期日,謂月之一日,十五或末日。
(4)八日或十五日並非一星期或二星期,乃謂滿八日或滿十五日。
(5)半月,謂十五日之期限。
第三十七條〔與(yu) 日曆相異地之到期日決(jue) 定方法〕
(1)與(yu) 發票地之日曆不同之地定日付款之匯票,其到期日,視為(wei) 依付款地之日曆。
(2)與(yu) 日曆不同之二地間發出之匯票,其發票日後定期付款時。發票日以付款地日曆相當日換算,依此而定到期日。
(3)匯票之提示期限,依前項規定計算。
(4)前三項之規定,如依匯票文句或僅(jin) 票據之記載得知其他意思時,不適用之。
第六章
付款
第三十八條〔付款之提示〕
(1)定日付款,發票日後定期付款或見票後定期付款之匯票,執票人應於(yu) 付款日或其後二營業(ye) 日內(nei) ,為(wei) 票據付款之提示。
(2)於(yu) 票據交換所為(wei) 匯票之提示者,與(yu) 付款之提示有同一之效力。
第三十九條〔返還證券性,一部付款〕
(1)匯票之付款人於(yu) 付款時,得要求執票人於(yu) 票據記載收訖字樣,並交出匯票。
(2)執票人不得拒絕一部付款。
(3)一部付款時,付款人得要求執票人在匯票上記載所收金額,並另給收據。
第四十條〔到期前之付款,付款人之調查義(yi) 務〕
(1)匯票之執票人,於(yu) 到期日前之付款,得拒絕之。
(2)付款人對到期日前因付款所發生之危險,應自負其責。
(3)到期而付款者,除惡意或重大過失外,免負其責。付款人對背書(shu) 連續之完整有調查之義(yi) 務,但對背書(shu) 人之簽名,無調查之義(yi) 務。
第四十一條〔以外國貨幣表示票據之付款〕
(1)表示匯票金額之貨幣,非付款地通用者,得依到期日行市以該國通用貨幣支付之,債(zhai) 務人遲延付款者,執票人得選擇到期日或付款日之該國貨幣,請求為(wei) 匯票金額之支付。
(2)外國通用貨幣之價(jia) 格依付款地習(xi) 慣定之,但發票人得記載票據上所定換算率為(wei) 付款金額之計算。
(3)前二項規定,於(yu) 發票人在票上載有支付特種通用貨幣(外國通用貨幣現實付款文句)者,不適用之。
(4)發票國與(yu) 付款國之通用貨幣名同價(jia) 異者,如欲定匯票金額,推定依付款地之貨幣。
第四十二條〔票據金額之提存〕
依第三十八條所定期限內(nei) ,不為(wei) 匯票付款之提示時,票據債(zhai) 務人得將票據金額提存於(yu) 管轄官署,其費用及危險由執票人負擔。
第七章
因拒絕承兌(dui) 或拒絕付款之追索
第四十三條〔追索權之實質要件〕
匯票到期而不獲付款時,執票人得對背書(shu) 人,發票人及其他債(zhai) 務人行使追索權,有下列之情形者雖在到期前亦同。
(1)拒絕為(wei) 全部或一部承兌(dui) 時。
(2)已承兌(dui) 或未承兌(dui) 之付款人破產(chan) ,停止付款或對其財產(chan) 強製執行而未獲效果時。
(3)禁止為(wei) 提示承兌(dui) 之票據發票人破產(chan) 時。
第四十四條〔追索權之形式要件〕
(1)承兌(dui) 或付款之拒絕,應依公證書(shu) (拒絕承兌(dui) 證書(shu) 或拒絕付款證書(shu) )證明之。
(2)拒絕承兌(dui) 證書(shu) ,應於(yu) 提示承兌(dui) 期限內(nei) 作成之,有依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於(yu) 期限末日為(wei) 第一次提示時,其拒絕證書(shu) 得於(yu) 其次日作成之。
(3)定日付款,發票後定期付款或見票後定期付款匯票之拒絕付款證書(shu) ,應於(yu) 匯票之拒絕付款日或其後二營業(ye) 日內(nei) 作成之。見票即付票據之拒絕付款證書(shu) ,依前項所定關(guan) 於(yu) 拒絕承兌(dui) 證書(shu) 作成之條件作成之。
(4)有拒絕承兌(dui) 證書(shu) 時,無須付款之提示及拒絕付款證書(shu) 。
(5)已承兌(dui) 或未承兌(dui) 之付款人停止付款時,或對其財產(chan) 之強製執行未獲效果時,執票人如未對付款人為(wei) 票據付款之提示,並作成拒絕證書(shu) ,不得行使追索權。
(6)已承兌(dui) 或未承兌(dui) 之付款人受破產(chan) 之宣告時,或禁止提示承兌(dui) 之票據發票人受破產(chan) 宣告時,執票人如欲行使追索權,以提出破產(chan) 宣告書(shu) 即可。
第四十五條〔追索之通知〕
(1)執票人應於(yu) 拒絕證書(shu) 作成之日起,或有免費償(chang) 還文句者,自提示日起四營業(ye) 日內(nei) ,對於(yu) 自己之背書(shu) 人及發票人,將拒絕承兌(dui) 及拒絕付款之事由通知之,各背書(shu) 人於(yu) 受通知日起二營業(ye) 日內(nei) ,載明前段通知人全部之姓名及住所,將自己所受之通知再行通知自己之背書(shu) 人,循序追索至發票人,此期限自各人受到通知時起算。
(2)依前項規定,向匯票之簽名人通知時,應於(yu) 同一期限內(nei) ,向其保證人為(wei) 同一之通知。
(3)背書(shu) 人未於(yu) 票據上記載住所或其記載不明時,其通知對背書(shu) 人之直接前手為(wei) 之。
(4)通知得以任何方法為(wei) 之,僅(jin) 為(wei) 匯票之返還者亦可。
(5)為(wei) 通知之人,應證明於(yu) 法定期限內(nei) 已有通知之情事,於(yu) 此期限內(nei) 將通知之文件付郵遞送者,視為(wei) 遵守其期限。
(6)不於(yu) 前項期限內(nei) 為(wei) 通知者,並不喪(sang) 失其權利,但因過失發生損害時,應於(yu) 不超過匯票金額範圍內(nei) 負賠償(chang) 之責。
第四十六條〔作成拒絕證書(shu) 之免除〕
(1)發票人、背書(shu) 人或保證人,於(yu) 票上記載“免費償(chang) 還”,“免除作成拒絕證書(shu) ”之文句,及其他同一意義(yi) 之文句,並簽名者,執票人得免除作成拒絕承兌(dui) 證書(shu) 及拒絕付款證書(shu) 之行使追索權。
(2)前項文句,並非免除執票人於(yu) 法定期限內(nei) 為(wei) 匯票之提示及通知之義(yi) 務,主張執票人未遵守期限之人,應負舉(ju) 證之責。
(3)發票人記載第一項文句時,對一切簽名人發生效力。背書(shu) 或保證人為(wei) 此記載時,僅(jin) 對該背書(shu) 人或保證人發生效力,發票人雖有此項文句之記載,如仍有作成拒絕證書(shu) 者,得向一切簽名人請求償(chang) 還其費用。
第四十七條〔對執票人之共同責任〕
(1)為(wei) 匯票之發票承兌(dui) 、背書(shu) 或保證者,對執票人負共同責任。
(2)執票人,不受前項債(zhai) 務人負擔債(zhai) 務順序之拘束,得各別或共同請求之。
(3)匯票簽名人因清償(chang) 而受還匯票者,亦有同一之權利。
(4)對票據債(zhai) 務人中一人之請求,不妨礙對其他債(zhai) 務人之請求。對被請求人之後手亦同。
第四十八條〔追索金額〕
(1)執票人對被追索人得請求下列金額。
一、被拒絕承付或付款之匯票金額,及有利息記載時其利息。
二、依年利六厘計算之到期後利息。
三、拒絕證書(shu) 之費用,通知費用及其他費用。
(2)到期日前行使追索權者,以貼現方式扣減票據金額,其貼現應依執票人住所地追索日之公定貼現率(銀行率)計算之。
第四十九條〔再追索金額〕
被追索而清償(chang) 票據債(zhai) 務者,對其前手得請求下列金額。
一、所支付之總金額。
二、對前款金額依年利六厘計算之付款日後利息。
三、所支出之費用。
第五十條〔被追索人之權利〕
(1)已被追索或將被追索之債(zhai) 務人為(wei) 清償(chang) 時,得請求執票人將拒絕證書(shu) ,附有收據之償(chang) 還計算書(shu) 及匯票交還。
(2)被追索而清償(chang) 匯票債(zhai) 務之背書(shu) 人,得塗銷自己及其後手之背書(shu) 。
第五十一條〔一部承兌(dui) 之追索〕
於(yu) 匯票一部受承兌(dui) 後行使追索權時,為(wei) 清償(chang) 未獲承兌(dui) 之票據金額者,得請求執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付款之事由並交出收據,又執票人為(wei) 使其得為(wei) 以後之追索,應交出匯票之證明謄本及拒絕證書(shu) 。
第五十二條〔回頭匯票之追索〕
(1)有追索權者,以無反對記載時為(wei) 限,得對其前手之任何一人發見票即付之匯票,在其住所依新票據(回頭匯票)為(wei) 其付款之追索。
(2)回頭匯票,除依第四十八條及第四十九條規定之金額外,另加經紀費及印花稅。
(3)執票人發行回頭匯票時,其金額依原匯票付款地匯往前手住所地之見票即付匯票之市價(jia) 定之。背書(shu) 人發行回頭匯票時,其金額依回頭匯票發票人自其住所地匯往前手住所地之見票即付匯票之市價(jia) 定之。
第五十三條〔追索權之喪(sang) 失〕
(1)下列期限經過後,執票人對背書(shu) 人、發票人及其他債(zhai) 務人喪(sang) 失其權利,但對承兌(dui) 人,不在此限。
一、見票即付或見票後定期付款匯票之提示期限。
二、拒絕承兌(dui) 證書(shu) 或拒絕付款證書(shu) 之作成期限。
三、載有免費償(chang) 還文句之付款提示期限。
(2)發票人不於(yu) 記載期限內(nei) 為(wei) 承兌(dui) 之提示者,執票人喪(sang) 失因拒絕付款及拒絕承兌(dui) 而享有之追索權,但依其記載文義(yi) 得知發票人僅(jin) 有免除擔保承兌(dui) 義(yi) 務之意思時,不在此限。
(3)背書(shu) 載有提示期限者,以該背書(shu) 人為(wei) 限,得援用前列各項規定。
第五十四條〔因不可抗力之事變而延長期限〕
(1)於(yu) 法定期限內(nei) ,對於(yu) 匯票之提示或拒絕證書(shu) 之作成有不可避免之障礙(依國家法令禁止規定,或其他不可抗力事變)發生時,延長其期限。
(2)執票人應從(cong) 速將不可抗力之事變通知其背書(shu) 人,並記載於(yu) 匯票或其粘單上,附記日期並簽名之,其餘(yu) 準用第四十五條之規定。
(3)不可抗力之事變終止後,執票人應從(cong) 速為(wei) 匯票承兌(dui) 或付款之提示,必要時並應作成拒絕證書(shu) 。
(4)如不可抗力事變延至到期日後三十日以外時,執票人無須提示或作成拒絕證書(shu) ,得徑行使追索權。
(5)見票即付或見票後定期付款之匯票,雖在三十日之提示期限經過前,亦自執票人對其背書(shu) 人為(wei) 不可抗力之通知日起算;見票後定期付款之匯票,在三十日期限外,另加匯票上所載之見票後期限。
(6)執票人,或受執票人之委托,為(wei) 票據之提示或作成拒絕證書(shu) 者,其單純之人的事由,不認為(wei) 購成不可抗力之事變。
第八章
參加第一節通則
第五十五條〔當事人通知〕
(1)發票人、背書(shu) 人或保證人,得記載預備付款人。
(2)為(wei) 將受追索之任何匯票債(zhai) 務人而參加者,均得依本章規定之條件,參加承兌(dui) 及付款。
(3)參加人得為(wei) 第三人、付款人或匯票債(zhai) 務人,但承兌(dui) 人不在此限。
(4)參加人應於(yu) 二營業(ye) 日內(nei) 通知其參加事由予被參加人,不遵守此項期限,因過失而發生損害者,參加人於(yu) 不超過匯票金額範圍內(nei) ,負賠償(chang) 之責。第二節參加承兌(dui)
第五十六條〔要件〕
(1)執票人對不禁止提示承兌(dui) 之匯票,於(yu) 到期日前享有追索權時,得請求參加承兌(dui) 。
(2)匯票上載有付款地之預備付款人者,票據執票人應對之為(wei) 匯票之提示,且非依拒絕證書(shu) 證明其拒絕承兌(dui) 時,對為(wei) 其記載之人及其後手,不得於(yu) 到期前行使追索權。
(3)其他情形之參加承兌(dui) ,執票人得拒絕之,如執票人認許時,對被參加人及其後手喪(sang) 失其到期前所享有之追索權。
第五十七條〔方式〕
參加承兌(dui) 應在匯票上記載參加之旨,由參加人簽名,參加承兌(dui) 應記載被參加人,未記載時,視為(wei) 為(wei) 發票人參加承兌(dui) 。
第五十八條〔效力〕
(1)參加承兌(dui) 人,對執票人及被參加人以後之背書(shu) 人,負被參與(yu) 人同一之義(yi) 務。
(2)被參加人及其前手,不受前項參加承兌(dui) 之拘束,仍得向執票人支付第四十八條所規定之金額,並請求其交出匯票。如果拒絕證書(shu) 及償(chang) 還計算書(shu) 時,亦得請求其交付。第三節參加付款
第五十九條〔要件〕
(1)參加付款,得於(yu) 執票人到期或到期前享有追索權時為(wei) 之。
(2)付款應就被參加人應支付金額之全部為(wei) 之。
(3)付款應於(yu) 作成付款拒絕證書(shu) 最末日之次日以前為(wei) 之。
第六十條〔同前〕
(1)在付款地有住所之參加人承兌(dui) 時,或以在付款地有住所之人記載為(wei) 預備付款人時,執票人應對其全部為(wei) 票據之提示,必要時,得在作成拒絕證書(shu) 最後日之次日以前作成付款拒絕證書(shu) 。
(2)不在前項期限內(nei) 作成拒絕證書(shu) 者,免除指定預備付款人之人,或被參加人及其後之背書(shu) 人之義(yi) 務。
第六十一條〔拒絕參加付款之效力〕
執票人拒絕參加付款者,對因其付款得免除債(zhai) 務之人喪(sang) 失追索權。
第六十二條〔方式〕
(1)參加付款,應在匯票上載明被參加人及代其清償(chang) 之旨以證之,無此記載時,視其為(wei) 發票人而付款。
(2)參加付款後應將匯票交付會(hui) 議參加付款人,有拒絕證書(shu) 者,應一並交付之。
第六十三條〔效力〕
(1)參加付款人,對於(yu) 被參加付款人及其匯票上債(zhai) 務人取得匯票上之權利,但不得將匯票背書(shu) 轉讓。
(2)被參加人後手之背書(shu) 人,因參加付款而免除債(zhai) 務。
(3)參加付款發生競合時,其能免除最多數之債(zhai) 務者,有優(you) 先權,明知而違反此一規定為(wei) 參加付款者,對於(yu) 因之未能免除債(zhai) 務之人喪(sang) 失追索權。
第九章
複本及謄本第一節複本
第六十四條〔發行與(yu) 方式〕
(1)匯票得發行數張同一內(nei) 容之複本。
(2)此複本應在票據文句中編列別號,未經編列號數者,各複本視為(wei) 獨立之匯票。
(3)未載明限為(wei) 一本而發行者,票據執票人得以自己之費用請求交付複本,此時執票人對其直接之背書(shu) 人請求之,其背書(shu) 人再向其前手之背書(shu) 人為(wei) 之,循序及於(yu) 發票人,各背書(shu) 人應在新發行之複本上為(wei) 同樣之背書(shu) 。
第六十五條〔效力〕
(1)就複本之一而付款者,其付款無其他複本為(wei) 無效之記載者,亦能免除其義(yi) 務,但付款人對於(yu) 經其承兌(dui) 而未收回之複本應負其責。
(2)背書(shu) 人及其後手將複本分別轉讓於(yu) 數人時,對於(yu) 經其簽名而未收回之各複本應負其責。
第六十六條〔為(wei) 提示承兌(dui) 而送出複本〕
(1)為(wei) 提示承兌(dui) 送出複本之一者,應於(yu) 其他各份上載明此份保持人姓名,其保持人應將其保持複本交還真正之執票人。
(2)保持人拒絕交還時,執票人非依拒絕證書(shu) 證明下列事實,不得行使追索權。
一、曾向保持人請求交付此份複本而未經其交還。
二、不能以其他複本為(wei) 承兌(dui) 或受清償(chang) 之情事。第二節謄本
第六十七條〔作成人,方式,效力〕
(1)匯票執票人有作成謄本之權利。
(2)謄本應正確謄寫(xie) 背書(shu) 及原本所載一切事項,並注明迄於(yu) 何處為(wei) 謄寫(xie) 部分。
(3)謄本得依原本同一之方法為(wei) 背書(shu) 及保證,並與(yu) 原本有同一之效力。
第六十八條〔謄本執票人之權利〕
(1)謄本應謄寫(xie) 原本之保持人,保持人應將原本交還作成謄本之真正執票人。
(2)保持人拒絕交還時,執票人非將曾向保持人請求交還原本而遭拒絕之事以拒絕證書(shu) 證明,不得對在謄本為(wei) 背書(shu) 及保證之人行使追索權。
(3)謄本作成前為(wei) 最後背書(shu) 之後,如在原本記載有“以後之背書(shu) 僅(jin) 在謄本上為(wei) 之者始有效力”之文句,或與(yu) 其有同一意義(yi) 之文義(yi) 時,再於(yu) 原本上所為(wei) 之背書(shu) 無效。
第十章
變造
第六十九條〔變造之效力〕
變造匯票文義(yi) 時,簽名在變造後者依變造文義(yi) 負責,簽名在變造前者依原有文義(yi) 負責。
第十一章
時效
第七十條〔時效期限〕
(1)匯票承兌(dui) 人之請求權,自到期日起三年後因時效而消滅。
(2)執票人對背書(shu) 人及發票人之請求權,自在決(jue) 定期限內(nei) 作成拒絕證書(shu) 日起,有免費償(chang) 還文句之記載時自到期日起,均於(yu) 一年後,因時效而消滅。
(3)背書(shu) 人對其他背書(shu) 人及發票人之請求權,自該背書(shu) 人因而受返還之日起,或自其受訴追之日起六個(ge) 月後,因時效而消滅。
第七十一條〔時效之中斷〕
時效之中斷,僅(jin) 對該中斷事由之起因者發生效力。
第十二章
通則
第七十二條〔假日〕
(1)到期日為(wei) 公休日之匯票,非在其次營業(ye) 日不得請求其付款,有關(guan) 匯票之其他行為(wei) ,尤其承兌(dui) 之提示及拒絕證書(shu) 之作成,僅(jin) 得在通常營業(ye) 日為(wei) 之。
(2)於(yu) 一定期限內(nei) 為(wei) 前項行為(wei) 而其末日為(wei) 法定假日時,其期限延長至次營業(ye) 日,期限內(nei) 之假日計入期限內(nei) 。
第七十三條〔期限之始日〕
法定或約定之期限,其始日不計入。
第七十四條〔恩惠日〕
恩惠日不問其為(wei) ,法律上或裁判上均不承認之。
第二編
本票
第七十五條〔票據要件〕
本票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作成票據時以票據文義(yi) 表明其為(wei) 本票之文字。
二、支付一定金額之無條件約定。
三、到期日之記載。
四、付款地之記載。
五、受款或指定受款人之名稱。
六、票據發票日及發票地之記載。
七、票據發行人(發票人)之簽名。
第七十六條〔票據要件記載之欠缺〕
(1)欠缺記載前條規定所載事項之一者,其本票無效,但有下列各項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2)未載到期日之本票,視為(wei) 見票即付。
(3)發票地,以無特別表示者為(wei) 限,視為(wei) 付款地及發票人住所地。
(4)未載發票地之本票,以附記發票人地視為(wei) 發票地。
第七十七條〔有關(guan) 匯票規定之準用〕
(1)下列有關(guan) 匯票規定之事項,以不違反本票性質者為(wei) 限,對於(yu) 本票準用之。
一、背書(shu) (第十一條至第二十條)。
二、到期日(第三十三條至第三十七條)。
三、付款(第三十八條至第四十二條)。
四、因拒絕付款之追索(第四十三條至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至第五十四條)。
五、參加付款(第五十五條、第五十九條至第六十三條)。
六、謄本(第六十七條至第六十八條)。
七、變造(第六十九條)。
八、時效(第七十條及第七十一條)。
九、假日,期限之計算及恩惠日之禁止(第七十二條至第七十四條)。
(2)在第三人或非在付款人住所地付款之匯票(第四條及第二十七條),利息之約定(第五條),有關(guan) 付款金額記載之不同(第六條),第七條規定條件下而簽名之效力,無權限或超越權限而為(wei) 簽名之效力(第八條)及空白匯票(第十條)等有關(guan) 規定,亦準用於(yu) 本票。
(3)有關(guan) 保證之規定(第三十條至第三十二條),亦準用於(yu) 本票。於(yu) 第三十一條末項情形未記載為(wei) 何人保證時,推定其為(wei) 本票之發票人而保證。
第七十八條〔發行之效力,見票後定期付款票據之特則〕
(1)本票之發票人所負責任與(yu) 匯票之承兌(dui) 人同。
(2)見票後定期付款之本票,應在第二十三條規定期限內(nei) 由執票人向發票人為(wei) 見票之提示,見票後之期限自發票人在票禁止記載見票字樣並簽名之日起算,發票人拒絕記載附有日期規定期匯票應依拒絕證書(shu) 證明之(第二十五條),其日期限票後期限之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