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法規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上)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wei) 了規範會(hui) 計行為(wei) ,保證會(hui) 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秩序,製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機關(guan) 、社會(hui) 團體(ti) 、公司、企業(ye) 、事業(ye) 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 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hui) 計事務。

  第三條
  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hui) 計帳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

  第四條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hui) 計工作和會(hui) 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
  會(hui) 計機構、會(hui) 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hui) 計核算,實行會(hui) 計監督。
  任何單位或者個(ge) 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hui) 計機構、會(hui) 計人員偽(wei) 造、變造會(hui) 計憑證、會(hui) 計帳簿和其他會(hui) 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hui) 計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ge) 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製違反本法規定行為(wei) 的會(hui) 計人員實行打擊報複。

  第六條
  對認真執行本法,忠於(yu) 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hui) 計人員,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
  第七條
  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hui) 計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nei) 的會(hui) 計工作。

  第八條
  國家實行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製定並公布。
  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製定對會(hui) 計核算和會(hui) 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ye) 實施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具體(ti) 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準。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製定軍(jun) 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具體(ti) 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第二章 會(hui) 計核算
   第九條  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ye) 務事項進行會(hui) 計核算,填製會(hui) 計憑證,登記會(hui) 計帳簿,編製財務會(hui) 計報告。
  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ye) 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hui) 計核算。

  第十條
  下列經濟業(ye) 務事項,應當辦理會(hui) 計手續,進行會(hui) 計核算:
  (一) 款項和有價(jia) 證券的收付;
  (二) 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 債(zhai) 權債(zhai) 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 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 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 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 需要辦理會(hui) 計手續、進行會(hui) 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
  會(hui) 計年度自公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二條
  會(hui) 計核算以人民幣為(wei) 記帳本位幣。
  業(ye) 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wei) 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wei) 記帳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hui) 計報告應當折算為(wei) 人民幣。

  第十三條
  會(hui) 計憑證、會(hui) 計帳簿、財務會(hui) 計報告和其他會(hui) 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hui) 計核算的,其軟件及其生成的會(hui) 計憑證、會(hui) 計帳簿、財務會(hui) 計報告和其他會(hui) 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ge) 人不得偽(wei) 造、變造會(hui) 計憑證、會(hui) 計帳簿及其他會(hui) 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hui) 計報告。

  第十四條
  會(hui) 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
  辦理本法第十條所列的經濟業(ye) 務事項,必須填製或者取得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hui) 計機構。
  會(hui) 計機構、會(hui) 計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並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更正、補充。
  原始憑證記載的各項內(nei) 容均不得塗改;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者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記帳憑證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及有關(guan) 資料編製。

  第十五條
  會(hui) 計帳簿登記,必須以經過審核的會(hui) 計憑證為(wei) 依據,並符合有關(guan) 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會(hui) 計帳簿包括總帳、明細帳、日記帳和其他輔助性帳簿。
  會(hui) 計帳簿應當按照連續編號的頁碼順序登記。會(hui) 計帳簿記錄發生錯誤或者隔頁、缺號、跳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規定的方法更正,並由會(hui) 計人員和會(hui) 計機構負責人(會(hui) 計主管人員) 在更正處蓋章。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hui) 計核算的,其會(hui) 計帳簿的登記、更正,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

  第十六條
  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ye) 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hui) 計帳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私設會(hui) 計帳簿登記、核算。

  第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定期將會(hui) 計帳簿記錄與(yu) 實物、款項及有關(guan) 資料相互核對,保證會(hui) 計帳簿記錄與(yu) 實物及款項的實有數額相符、會(hui) 計帳簿記錄與(yu) 會(hui) 計憑證的有關(guan) 內(nei) 容相符、會(hui) 計帳簿之間相對應的記錄相符、會(hui) 計帳簿記錄與(yu) 會(hui) 計報表的有關(guan) 內(nei) 容相符。

  第十八條
  各單位采用的會(hui) 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變更,並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hui) 計報告中說明。

  第十九條
  單位提供的擔保、未決(jue) 訴訟等或有事項,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在財務會(hui) 計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二十條
  財務會(hui) 計報告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會(hui) 計帳簿記錄和有關(guan) 資料編製,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關(guan) 於(yu) 財務會(hui) 計報告的編製要求、提供對象和提供期限的規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cong) 其規定。
  財務會(hui) 計報告由會(hui) 計報表、會(hui) 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shu) 組成。向不同的會(hui) 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hui) 計報告,其編製依據應當一致。有關(guan)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會(hui) 計報表、會(hui) 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shu) 須經注冊(ce) 會(hui) 計師審計的,注冊(ce) 會(hui) 計師及其所在的會(hui) 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隨同財務會(hui) 計報告一並提供。

  第二十一條
  財務會(hui) 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hui) 計工作的負責人、會(hui) 計機構負責人(會(hui) 計主管人員) 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hui) 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hui) 計師簽名並蓋章。
  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hui) 計報告真實、完整。

  第二十二條
  會(hui) 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hui) 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ei) 的外商投資企業(ye) 、外國企業(ye) 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hui) 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第二十三條
  各單位對會(hui) 計憑證、會(hui) 計帳簿、財務會(hui) 計報告和其他會(hui) 計資料應當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hui) 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和銷毀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製定。

第三章 公司、企業(ye) 會(hui) 計核算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四條  公司、企業(ye) 進行會(hui) 計核算,除應當遵守本法第二章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本章規定。

  第二十五條
  公司、企業(ye) 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ye) 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的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chan) 、負債(zhai) 、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

  第二十六條
  公司、企業(ye) 進行會(hui) 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wei) :
  (一) 隨意改變資產(chan) 、負債(zhai) 、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chan) 、負債(zhai) 、所有者權益;
  (二) 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三) 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
  (四) 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
  (五) 違反國家統一的會(hui) 計製度規定的其他行為(wei) 。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