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法規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wei) 了完善人民調解製度,規範人民調解活動,及時解決(jue) 民間糾紛,維護社會(hui) 和諧穩定,根據憲法,製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jue) 民間糾紛的活動。

第三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第四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民間糾紛,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五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的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的人民調解工作。

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ye) 務指導。

第六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人民調解工作所需經費應當給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和人民調解員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第七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是依法設立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zhong) 性組織。

第八條 村民委員會(hui) 、居民委員會(hui) 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企業(ye) 事業(ye) 單位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由委員三至九人組成,設主任一人,必要時,可以設副主任若幹人。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應當有婦女成員,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應當有人數較少民族的成員。

第九條 村民委員會(hui) 、居民委員會(hui) 的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委員由村民會(hui) 議或者村民代表會(hui) 議、居民會(hui) 議推選產(chan) 生;企業(ye) 事業(ye) 單位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委員由職工大會(hui) 、職工代表大會(hui) 或者工會(hui) 組織推選產(chan) 生。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委員每屆任期三年,可以連選連任。

第十條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nei)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的設立情況進行統計,並且將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以及人員組成和調整情況及時通報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

第十一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調解工作製度,聽取群眾(zhong) 意見,接受群眾(zhong) 監督。

第十二條 村民委員會(hui) 、居民委員會(hui) 和企業(ye) 事業(ye) 單位應當為(wei)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開展工作提供辦公條件和必要的工作經費。

第三章 人民調解員

第十三條 人民調解員由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委員和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聘任的人員擔任。

第十四條 人民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並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成年公民擔任。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業(ye) 務培訓。

第十五條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工作中有下列行為(wei) 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yan) 重的,由推選或者聘任單位予以罷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當事人的;

(二)侮辱當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四)泄露當事人的個(ge) 人隱私、商業(ye) 秘密的。

第十六條 人民調解員從(cong) 事調解工作,應當給予適當的誤工補貼;因從(cong) 事調解工作致傷(shang) 致殘,生活發生困難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必要的醫療、生活救助;在人民調解工作崗位上犧牲的人民調解員,其配偶、子女按照國家規定享受撫恤和優(you) 待。

第四章 調解程序

第十七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也可以主動調解。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第十八條 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guan) 對適宜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解決(jue) 的糾紛,可以在受理前告知當事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申請調解。

第十九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根據調解糾紛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數名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也可以由當事人選擇一名或者數名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

第二十條 人民調解員根據調解糾紛的需要,在征得當事人的同意後,可以邀請當事人的親(qin) 屬、鄰裏、同事等參與(yu) 調解,也可以邀請具有專(zhuan) 門知識、特定經驗的人員或者有關(guan) 社會(hui) 組織的人員參與(yu) 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支持當地公道正派、熱心調解、群眾(zhong) 認可的社會(hui) 人士參與(yu) 調解。

第二十一條 人民調解員調解民間糾紛,應當堅持原則,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調解民間糾紛,應當及時、就地進行,防止矛盾激化。

第二十二條 人民調解員根據糾紛的不同情況,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調解民間糾紛,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講解有關(guan) 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耐心疏導,在當事人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提出糾紛解決(jue) 方案,幫助當事人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選擇或者接受人民調解員;

(二)接受調解、拒絕調解或者要求終止調解;

(三)要求調解公開進行或者不公開進行;

(四)自主表達意願、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履行下列義(yi) 務:

(一)如實陳述糾紛事實;

(二)遵守調解現場秩序,尊重人民調解員;

(三)尊重對方當事人行使權利。

第二十五條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過程中,發現糾紛有可能激化的,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guan) 或者其他有關(guan) 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 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調解不成的,應當終止調解,並依據有關(guan) 法律、法規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第二十七條 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調解情況。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應當建立調解工作檔案,將調解登記、調解工作記錄、調解協議書(shu) 等材料立卷歸檔。

第五章 調解協議

第二十八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shu) 。當事人認為(wei) 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shu) 的,可以采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nei) 容。

第二十九條 調解協議書(shu) 可以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糾紛的主要事實、爭(zheng) 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

(三)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nei) 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調解協議書(shu) 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並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印章之日起生效。調解協議書(shu) 由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留存一份。

第三十條 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yi) 務。

第三十二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nei) 容發生爭(zheng) 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三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wei) 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nei) 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製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鄉(xiang) 鎮、街道以及社會(hui) 團體(ti) 或者其他組織根據需要可以參照本法有關(guan) 規定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民間糾紛。

第三十五條 本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