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管理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並購重組如火如荼 市場建設日新月異

擁有32家上市公司的重慶資本市場,近十年來控製權變動的並購重組次數高達38次。不涉及控製權變動的重大資產(chan) 重組有11次,重慶上市公司中發生並購重組的占76%。如火如荼的並購重組,有效地發揮了資本市場優(you) 化配置資源的功能,極大地提高了重慶地區上市公司的質量。

瀕臨(lin) 倒閉的重慶銀行和萬(wan) 州商行,經過重組麵貌煥然一新,成為(wei) 重慶經濟發展中的“王牌”金融服務企業(ye) 。

經過重組起死回生的西南證券[15.66 -2.37%],在成功借殼上市後發展勢頭被市場看好,目前公司已製定出一整套快速發展的“組合拳”,有望成為(wei) 國內(nei) 券商家族中的一匹“黑馬”。

沉寂數年的境內(nei) 資本市場首次公開發行取得突破。繼去年重慶萊美藥業(ye) [24.46 -3.59%]登陸創業(ye) 板後,大型國有控股集團重慶水務[9.67 -3.11%]集團也於(yu) 今年3月底成功上市。

重慶資本市場的“列車”正在悄然提速。與(yu) 此同時,重慶資本市場多層次市場的建設也在發生著令人矚目的變化。

畜產(chan) 品遠期交易市場已經在重慶建成並成功運行,全國電子票據交易中心、重慶股份轉讓中心的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按照重慶市政府計劃,重慶要在2015年前後,初步建成長江上遊的金融中心。

這是一個(ge) 雄心勃勃的戰略規劃。如今,在重慶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運籌帷幄之下,在中國證監會(hui) 在渝派出機構重慶證監局的鼎力助推之下,資本市場成為(wei) 重慶經濟發展的強大平台,要素市場的建設日新月異,規劃的藍圖正在變為(wei) 現實。

經典重組:有形之手緊握無形之手

他是一位政府高官,同時也是一位資本運作高手,是位真正懂金融的市長。是他為(wei) 重慶的金融市場設計出宏偉(wei) 藍圖;是他創設的“渝富模式”成就了一個(ge) 個(ge) 化腐朽為(wei) 神奇的重組,被全國各個(ge) 省市爭(zheng) 相效仿;由他牽頭運作的重慶資本市場多個(ge) 著名購並重組成功案例成為(wei) 國內(nei) 資本市場的經典之作;他的目標是將重慶打造為(wei) 長江上遊的金融中心。

他就是重慶市市委副書(shu) 記、重慶市市長黃奇帆。

要把重慶打造為(wei) 金融中心,黃奇帆市長可謂妙棋多多。首先是盤活上市公司的“殼資源”,把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巧妙結合起來,通過並購重組,讓一個(ge) 個(ge) 身陷困境的上市公司重新煥發生機。

他創立了“渝富模式”,使得政府的“有形之手”在並購重組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渝富”的奧妙在於(yu) 它能為(wei) 重組置換出時間和空間,運用政府的信譽掃除並購重組中出現的種種障礙。

被德隆掏空的ST重實[11.06 -4.98%],2004年巨額虧(kui) 損9.3億(yi) 元,年末每股淨資產(chan) -9.86元。2005年初債(zhai) 權銀行紛紛加緊討債(zhai) 行動,公司危機四伏,命懸一線。重慶渝富公司通過與(yu) ST重實托管方華融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正式介入對該公司的重組工作。經過努力,最終與(yu) 債(zhai) 權人達成一致,妥善解決(jue) 了6億(yi) 多元債(zhai) 務,同時立即著手啟動5.37億(yi) 元資金占用的清欠工作。ST重實逐步走出困境,為(wei) 重組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樣資不抵債(zhai) 的西南證券,重組的難點是債(zhai) 務重組。在黃奇帆市長的直接推動下,西南證券巧借渝富平台解開了公司錯綜複雜的債(zhai) 務鏈,在大限將至之前獲得了新生。重生後的西南證券又通過借殼主業(ye) 連年虧(kui) 損、喪(sang) 失持續經營能力的重慶上市公司ST長運登陸證券市場,形成了多贏格局。

2005年底,重慶市政府給瀕臨(lin) 退市的ST農(nong) 化(現建峰化工[8.50 -0.93%])更換了“婆家”,重慶市化肥優(you) 勢企業(ye) 建峰總廠接收了由行政劃轉的該公司股權。隨後建峰總廠以創新方式結合股改對公司實施整體(ti) 資產(chan) 置換,重組後ST農(nong) 化從(cong) “醜(chou) 小鴨”一下子變成了“金鳳凰”。目前隨著定向增發的完成和公司第二套化肥項目的建成投產(chan) ,建峰化工的資產(chan) 質量和贏利能力大大提高,成為(wei) 西部化肥生產(chan) 企業(ye) 中的“黑馬”。

重組並非局限於(yu) 困難企業(ye) 。優(you) 勢企業(ye) 通過重組達到了股東(dong) 結構更加合理、公司治理結構更加完善的效果。2003年,重慶啤酒[31.44 -0.57%]大股東(dong) 重啤集團將5000萬(wan) 國有法人股以每股10.5元“天價(jia) ”轉讓給蘇格蘭(lan) 紐卡斯爾公司。此次股權轉後,大股東(dong) 重啤集團由絕對控股轉變為(wei) 相對控股,公司內(nei) 部形成良好的製衡機製和治理結構。前不久,重慶啤酒公告,公司大股東(dong) 重啤集團擬以公開征集方式轉讓其所持公司5929萬(wan) 國有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25%)。這一“大手筆”再次在市場引起巨大反響。

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重慶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病入膏肓的起死回生,體(ti) 質單薄的身強力壯,這一群體(ti) 真正成為(wei) 重慶經濟發展中的主力。

商業(ye) 銀行是資金和資本的“心髒”,打造金融中心不能沒有重慶自己的商業(ye) 銀行。黃奇帆市長的又一個(ge) 大手筆,便是盤活重慶的銀行資源。

重慶銀行,這個(ge) 曾經不良貸款占比高達42.5%、資本充足率為(wei) 負27.1%、每股淨資產(chan) 達負7.4元的地方商業(ye) 銀行,在市場人士眼裏,已是一個(ge) 垂危的病人,沒有人相信它能重生。然而在短短幾年時間裏,經過黃奇帆市長稱之為(wei) “龍蝦三吃”—— 增資擴股、資產(chan) (債(zhai) 務)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三步曲進行重組,奇跡發生了,這家瀕臨(lin) 破產(chan) 倒閉的銀行,很快資本金到位,經銀行管理層的努力,企業(ye) 的贏利能力增強,造血機能恢複,成為(wei) 各項財務指標健康、業(ye) 務發展迅猛的商業(ye) 銀行。目前重慶銀行已走出了重慶,擴張的步伐已邁進國內(nei) 多個(ge) 省市,正在朝著全國性商業(ye) 銀行的目標前進。

把別人眼裏的“不可能”變為(wei) 可能,這便是黃奇帆的功力。

1998年成立的萬(wan) 州商業(ye) 銀行,由於(yu) 管理不善、股權關(guan) 係複雜、發展空間受限等原因,經營狀況持續惡化,資本金嚴(yan) 重不足,被銀監會(hui) 亮起了“黃牌”。很明顯,如果不能成功重組,等待這家銀行的勢必是市場“紅牌”。

外地多個(ge) 重組方乘興(xing) 前來,但都“敗興(xing) 而歸”。市場普遍認為(wei) 萬(wan) 州商行的成功重組是不可能的。但重慶國投接手重組後,短短四個(ge) 月的時間,萬(wan) 州商業(ye) 銀行便完成了債(zhai) 務剝離、資本金注入等工作,企業(ye) 很快恢複了正常運轉,重組取得成功,“三峽銀行”橫空出世,成為(wei) 繼重慶銀行之後重慶市政府控股的又一張金融市場的“王牌”。

這些大手筆的重組,不僅(jin) 使企業(ye) 獲得了重生,確保了股東(dong) 、債(zhai) 權人等相關(guan) 各方實現了多贏,更重要的是,成功的重組化解了重慶金融市場的巨大風險,為(wei) 打造金融中心消除了種種障礙。

黃奇帆市長主持推動的多個(ge) 金融企業(ye) 、上市公司重組案例被市場奉為(wei) 經典,被無數市場主體(ti) 、省市政府研究學習(xi) 。

在黃奇帆的運籌之下,重慶市政府打造出自己駕馭的商業(ye) 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四駕馬車”,同時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大型私募投資基金、國內(nei) 外各大商業(ye) 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來重慶設立分行、營業(ye) 網點。重慶市金融的“四駕馬車”和來渝安營紮寨的其他金融機構一起,拉動著重慶市經濟快速前進。

重慶證監局:強化監管中的服務藝術

他曾在中國證監會(hui) 發行部、上市部、期貨部等多個(ge) 業(ye) 務部門履職,擁有在江蘇證監局一線四年多的監管工作經驗,以及發達國家金融機構任職的工作經曆,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豐(feng) 富的市場監管經驗;他既注重強化監管、嚴(yan) 守底線,又注重在監管中注入服務市場主體(ti) 的理念。

他就是重慶證監局局長葉春和。兩(liang) 年前,葉春和從(cong) 東(dong) 部發達地區的監管一線來到山城重慶。上任伊始,他便拜訪重慶市政府領導和政府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了解重慶市資本市場的發展思路和規劃,交流發展重慶資本市場的設想。為(wei) 深入了解轄區資本市場情況,葉春和接連走訪重慶上市公司、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同時,葉春和還十分重視加強重慶證監局機關(guan) 管理和幹部隊伍建設,為(wei) 高效推進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不久,由葉春和局長主編的《重慶資本市場監管理論與(yu) 實踐》一書(shu) 出版。這是第一部探討重慶資本市場監管的文獻性著作。全書(shu) 共38萬(wan) 字,匯編了30餘(yu) 項課題的調查研究成果。本書(shu) 既有對諸如“創業(ye) 板市場的風險因素及監管對策”等課題的理論探討,也有結合重慶地區資本市場特點和監管實踐所做的大量深入探討的論題,如“積極推動重慶資本市場並購重組,為(wei) 建設長江上遊經濟中心戰略服務”等。對近十年重慶資本市場發展曆程、經驗教訓進行總結的《重慶資本市場十年》也即將付梓。

“資本的流向先導於(yu) 一個(ge) 國家、地區的經濟起飛,而一個(ge) 國家、地區的真正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其金融體(ti) 係的效率和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正是基於(yu) 這一認識,葉春和局長深知資本市場對於(yu) 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這位“班長”的帶領下,重慶證監局立足一線監管,在重慶資本市場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為(wei)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重慶證監局堅持以監管促發展,規範公司行為(wei) ,揭示公司風險,推動公司做優(you) 做強。僅(jin) 去年,轄區上市公司累計完成整改問題241個(ge) ,整改完成率達96%為(wei) 提高證券公司合規經營水平,重慶證監局督促轄區證券公司強化合規製度建設,建立動態風險實時監控機製,加強現場檢查和重點業(ye) 務專(zhuan) 項檢查,提高公司風險防範能力。去年,注冊(ce) 地在重慶的證券公司西南證券[15.66 -2.37%]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實現淨利潤10億(yi) 元,較上年增長6倍。

為(wei) 強化期貨公司風險控製,重慶證監局以期貨公司淨資本監管為(wei) 抓手,對淨資本長期處於(yu) 臨(lin) 界線的機構進行現場檢查。通過全麵現場檢查,督促期貨公司健全治理結構,落實合規製度,期貨公司質量得到提升,抵禦風險能力得以加強。

為(wei) 推動基金公司穩步發展,重慶證監局進一步加強基金公司監管,促使公司提高投研水平,提升持續規範發展能力。新華基金、益民基金等兩(liang) 家注冊(ce) 地在重慶的基金公司得到穩步發展,其中新華基金新發2隻基金產(chan) 品,截至今年3月底,管理基金規模較2008年增長7倍多,公司管理的基金產(chan) 品中,有2隻基金的淨值增長率居同類基金前列。

為(wei) 逐步改善市場競爭(zheng) 秩序,重慶證監局通過召開片區機構負責人會(hui) 議、加大檢查力度等手段,強調公平競爭(zheng) 要求,督促各機構轉變觀念,加強人員管理,規範營銷行為(wei) 。經過集中整治,轄區證券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監管理念的創新,監管手段的到位,服務力度的強化,服務效率的提高,使得重慶資本市場取得一個(ge) 又一個(ge) 突破,喜訊一個(ge) 又一個(ge) 傳(chuan) 來。

四年來境內(nei) IPO上市零的突破實現了。去年10月底,重慶萊美藥業(ye) [24.46 -3.59%]登陸資本市場,成為(wei) 全國首批登陸創業(ye) 板的上市公司。萊美藥業(ye) 的成功上市,激發了重慶中小企業(ye) 的上市熱情。據了解,目前已有近20多家中小企業(ye) 在重慶證監局備案,躍躍欲試創業(ye) 板。8家公司已向中國證監會(hui) 上報了發行申請。

重慶大型國企控股集團零的突破實現了。今年3月底,重慶水務[9.67 -3.11%]集團成功上市,實際募集資金近35億(yi) 元,成為(wei) 轄區自2004年以來首家登陸主板的上市企業(ye) 。

並購重組市場再掀高潮。 重慶百貨[41.35 0.32%]、華邦製藥[50.60 -2.60%]、重慶港九[12.23 -4.15%]、迪馬股份[6.34 -2.61%]、ST東(dong) 源[8.47 -3.20%]、ST星美[6.06 -1.62%]、*ST朝華等一批重慶的優(you) 質公司和“殼資源”公司展開重大重組,重組將使這些企業(ye) 強者更強,弱者變強。

重慶銀行、四聯集團等重慶市大型國企控股企業(ye) IPO申請已報證監會(hui) ,重慶建工等一批重慶的“國企之花”的發行上市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與(yu) 此同時,重慶上市公司再融資創曆史新高。2009年以來轄區共有14家公司開展再融資和重大資產(chan) 重組,占轄區上市公司的44%,交易規模達400億(yi) 元,而2008年底重慶上市公司淨資產(chan) 總額還不到340億(yi) 元。

監管與(yu) 服務完美結合,行政監管與(yu) 行業(ye) 自律、市場監督完美結合,與(yu) 時俱進的科學監管理念和構建多層次監管體(ti) 係的目標完美結合,派出機構內(nei) 部建設與(yu) 重慶資本市場建設完美結合,重慶證監局正是通過理念的創新、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創新,將科學發展觀和辯證思維有機地融入到自身的工作實踐中,用創新服務於(yu) 不斷變化的市場,從(cong) 而打造出重慶資本市場新的發展格局。
打造金融中心:亮麗(li) 風景目不暇接

如果說風起雲(yun) 湧的上市公司重組是貫穿重慶近幾年來金融資本市場一道亮麗(li) 風景的話,那麽(me) 隨著重慶市打造金融中心大幕的拉開,重慶金融資本市場的“風景”則是讓人目不暇接。

在前不久重慶市金融工作上,市長黃奇帆表示,今年重慶市金融工作的重點是做好銀行業(ye) 、非銀行業(ye) 、資本市場、要素市場和結算中心擴容五件事。除繼續抓緊重點國企控股企業(ye) 的上市和推動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平台做大做強外,重慶還將準備籌建汽車金融公司,積極籌備設立內(nei) 河航運交易所,組建藥品交易市場。

來自重慶市相關(guan) 部門的消息稱,重慶市還將在重鋼等企業(ye) 與(yu) 英國益可環境國際金融集團在實現清潔能源碳交易的成功嚐試基礎上,學習(xi) 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做法,借鑒國際碳交易市場機製,構建西部碳信息平台,力爭(zheng) 設立碳交易所。

金融仲裁院的組建工作也在積極進行。一旦籌建完成將使爭(zheng) 議雙方多了一條比訴訟程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解決(jue) 糾紛的途徑。據悉,目前重慶市政府法製辦正在牽頭製定相關(guan) 細則。

全國電子票據交易中心、重慶股份轉讓中心的建設也在重慶市政府的推動下有了實質性進展。

作為(wei) 重慶市金融市場體(ti) 係之一的畜產(chan) 品遠期交易市場去年投入使用。標誌重慶市要素市場建設實現了突破。

正在申請的兩(liang) 江新區和已經封關(guan) 運行的保稅物流區,讓商業(ye) 銀行等金融機構看到重慶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繼美國花旗銀行之後,國際銀行業(ye) 巨頭德意誌銀行也將登陸重慶。去年底已在重慶開設村鎮銀行的澳大利亞(ya) 澳新銀行,今年也將在渝設立分行。據了解,預計今年前來重慶安營紮寨的國內(nei) 外金融機構將達到20家。

隨著這些金融企業(ye) 的到來,更多的資金血液將源源注入到重慶經濟的肌體(ti) 之中,為(wei) 重慶經濟的發展帶來活力。據預測,重慶今年新增貸款將超2000億(yi) ,與(yu) 目前重慶市8800億(yi) 元的貸款規模相比,增幅高達近23個(ge) 百分點

黃奇帆表示,“重慶將製定更加優(you) 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外來金融機構落重慶。”

重慶金融資本市場的未來,讓人期待。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