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管理
企業重組上市IPO

資本運作

  又稱資本運營、資本經營、資本營運,是中國大陸企業(ye) 界創造的概念,它指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jia) 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簡言之就是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買(mai) 賣企業(ye) 和資產(chan) 而賺錢的經營活動和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

  資本經營是指圍繞資本保值增值進行經營管理,把資本收益作為(wei) 管理的核心,實現資本盈利能力最大化。資本經營的涵義(yi) 有廣義(yi) 和狹義(yi) 之分。

  廣義(yi) 的資本經營是指以資本增值最大化為(wei) 根本目的,以價(jia) 值管理為(wei) 特征,通過企業(ye) 全部資本與(yu) 生產(chan) 要素的優(you) 化配置和產(chan) 業(ye) 結構的動態調整,對企業(ye) 的全部資本進行有效運營的一種經營方式。包括所有以資本增值最大化為(wei) 目的的企業(ye) 經營活動,自然包括產(chan) 品經營和商品經營。

  狹義(yi) 的資本經營是指獨立於(yu) 商品經營而存在的,以價(jia) 值化、證券化了的資本或可以按價(jia) 值化、證券化操作的物化資本為(wei) 基礎,通過流動、收購、兼並、戰略聯盟、股份回購、企業(ye) 分立、資產(chan) 剝離、資產(chan) 重組、破產(chan) 重組、債(zhai) 轉股、租賃經營、托管經營、參股、控股、交易、轉讓等各種途徑優(you) 化配置,提高資本運營效率和效益,以實現最大限度增值目標的一種經營方式。1這裏所要分析的就是後一種,即狹義(yi) 的資本經營。

  所謂資本運營,就是對集團公司所擁有的一切有形與(yu) 無形的存量資產(chan) ,通過流動、裂變、組合、優(you) 化配置等各種方式進行有效運營,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增值。從(cong) 這層意義(yi) 上來說,我們(men) 可以把企業(ye) 的資本運營分為(wei) 資本擴張與(yu) 資本收縮兩(liang) 種運營模式。

資本運作包括的內容

發行股票、發行債(zhai) 券(包括可轉換公司債(zhai) 券)、配股、增發新股、轉讓股權、派送紅股、轉增股本、股權回購(減少注冊(ce) 資本),企業(ye) 的合並、托管、收購、兼並、分立以及風險投資等,資產(chan) 重組,對企業(ye) 的資產(chan) 進行剝離、置換、出售、轉讓,或對企業(ye) 進行合並、托管、收購、兼並、分立的行為(wei) ,以實現資本結構或債(zhai) 務結構的改善,為(wei) 實現資本運營的根本目標奠定基礎。

  從(cong) 資本的運動狀態來劃分,可以將其劃分為(wei) 存量資本經營和增量資本經營。存量資本經營指的是投入企業(ye) 的資本形成資產(chan) 後,以增值為(wei) 目標而進行的企業(ye) 的經濟活動。資產(chan) 經營是資本得以增值的必要環節。企業(ye) 還通過對兼並、聯合、股份製、租賃、破產(chan) 等產(chan) 權轉讓方式,促進資本存量的合理流動和優(you) 化配置。增量資本經營實質上是企業(ye) 的投資行為(wei) ,因此,增量資本經營是對企業(ye) 的投資活動進行籌劃和管理。包括投資方向的選擇、投資結構的優(you) 化、籌資與(yu) 投資決(jue) 策、投資管理等。

  從(cong) 資本經營的形式和內(nei) 容來劃分,可以將資本經營分為(wei) 實業(ye) 資本經營、金融資本經營、產(chan) 權資本經營以及無形資本經營等。實業(ye) 資本經營是以實業(ye) 為(wei) 對象的資本經營活動。金融資本經營是指以金融商品(或稱貨幣商品)為(wei) 對象的資本經營活動。產(chan) 權資本經營是指以產(chan) 權為(wei) 對象的資本經營活動。無形資本經營是以無形資本為(wei) 對象的經營活動,本書(shu) 的基本框架就是按照資本經營過程來安排的。

資本運作的作用

  資本運作是整合資源的法寶

  企業(ye) 和政府同樣需要整合資源,以促進地區的發展。企業(ye) 整合資源有兩(liang) 個(ge) 層次:一個(ge) 是低層的,就是把已有的資源用好;另一個(ge) 是高層次的,在企業(ye) 的發展過程中有效地獲得所需要的外部資源。對於(yu) 政府也是一樣的,包括這兩(liang) 個(ge) 層次。首先政府將已有的資源用好,然後我們(men) 吸引各種資源、人才,為(wei) 長沙造福,也像企業(ye) 一樣要整合資源,某種意義(yi) 上說,世界上看來不相幹的事,其實都是相互關(guan) 聯的。政府和企業(ye) 一樣需要資源的整合,收購兼並。資本運作是整合資源的非常重要的渠道,聯想收購IBM的PC業(ye) 務就是這樣。有一個(ge) 全球化的公司思科,它就是通過不斷的收購來達到整合資源的目的,所以這個(ge) 企業(ye) 在長時間裏一直占據領先地位。

  資本運作是企業(ye) 發展壯大的捷徑

  企業(ye) 希望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並購是一個(ge) 捷徑。例如政府主導大學的合並,合並後的大學規模就大了,企業(ye) 通過並購,大企業(ye) 更強大,更具競爭(zheng) 力。

  資本運作也是企業(ye) 快速實現自身價(jia) 值的利器
  
   資本市場具有將未來的潛力轉變為(wei) 現實的能力。把夢想變為(wei) 現實這一重要功能。如百度05年上市,一下子就有幾十個(ge) 億(yi) 的資源,他能在一瞬間把企業(ye) 的潛力轉變成真金白銀。投資資本市場就是投資未來,別人把真金白銀投資未來,瞬間就有可能積累巨額的財富。在轉型變革的現行社會(hui) 常常會(hui) 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把握機遇對提升經濟具有巨大意義(yi) 。當然資本運作可能成為(wei) 企業(ye) 管理失敗、企業(ye) 財務危機的導火線,像中國的德隆,所以資本運作是一把雙刃劍,做得好讓企業(ye) 發展壯大,做得不好前功盡棄,企業(ye) 家的資本運作能力對企業(ye) 的發展的重大意義(yi) 。

資本運作的特征

   資本運作和商品經營、資產經營在本質上存在著緊密的聯係,但它們之間存在著區別,不能將資產經營、商品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等同。資本經營具有如下三大特征:
   (1)資本運作的流動性。2資本是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價值,資本的閑置就是資本的損失,資本運作的生命在於運動,資本是有時間價值的,一定量的資本在不同時間具有不同價值,今天的一定量資本,比未來的同量資本具有更高的價值。
   (2)資本運作的增值性。3實現資本增值,這是資本運作的本質要求,是資本的內在特征。資本的流動與重組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資本增值的最大化。企業的資本運動,是資本參與企業再生產過程並不斷變換其形式,參與產品價值形成運動,在這種運動中使勞動者的活勞動與生產資料物化勞動相結合,資本作為活勞動的吸收器,實現資本的增值。
   (3)資本運作的不確定性。資本運作活動,風險的不確定性與利益並存。任何投資活動都是某種風險的資本投入,不存在無風險的投資和收益。這就要求經營者要力爭在進行資本經營決策時,必須同時考慮資本的增值和存在的風險,應該從企業的長遠發展著想,企業經營者要盡量分散資本的經營風險,把的資本分散出去,同時吸收其他資本參股,實現股權多元化,優化資本結構來增強資本的抗風險的能力,保證風險一定的情況下收益最大。
   資本運作除了上述的三個主要的特征,還具有資本運作的價值性、市場性和相對性的特征。

資本運作模式分類

資本運營分為(wei) 資本擴張與(yu) 資本收縮兩(liang) 種運營模式。
  
一、 擴張型資本運營模式

  
   資本擴張是指在現有的資本結構下,通過內(nei) 部積累、追加投資、吸納外部資源即兼並和收購等方式,使企業(ye) 實現資本規模的擴大。根據產(chan) 權流動的不同軌道可以將資本擴張分為(wei) 三種類型:
   1、 橫向型資本擴張   
   橫向型資本擴張是指交易雙方屬於(yu) 同一產(chan) 業(ye) 或部門,產(chan) 品相同或相似,為(wei) 了實現規模經營而進行的產(chan) 權交易。橫向型資本擴張不僅(jin) 減少了競爭(zheng) 者的數量,增強了企業(ye) 的市場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業(ye) 的結構,解決(jue) 了市場有限性與(yu) 行業(ye) 整體(ti) 生產(chan) 能力不斷擴大的矛盾。青島啤酒集團的擴張就是橫向型資本擴張的典型例子。近年來,青啤集團公司抓住國內(nei) 啤酒行業(ye) 競爭(zheng) 加劇,一批地方啤酒生產(chan) 企業(ye) 效益下滑,地方政府積極幫助企業(ye) 尋找“大樹”求生的有利時機,按照集團公司總體(ti) 戰略和規劃布局,以開發潛在和區域市場為(wei) 目標,實施了以兼並收購為(wei) 主要方式的低成本擴張。幾年來,青啤集團依靠自身的品牌資本優(you) 勢,先後斥資6.6億(yi) 元,收購資產(chan) 12.3億(yi) 元,兼並收購了省內(nei) 外14家啤酒企業(ye) 。不僅(jin) 擴大了市場規模,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壯大了青啤的實力,而且帶動了一批國企脫困。2003年,青啤產(chan) 銷量達260萬(wan) 噸,躋身世界啤酒十強,利稅總額也上升到全國行業(ye) 首位,初步實現了做“大”做“強”的目標。
   2、 縱向型資本擴張   
   處於(yu) 生產(chan) 經營不同階段的企業(ye) 或者不同行業(ye) 部門之間,有直接投入產(chan) 出關(guan) 係的企業(ye) 之間的交易稱為(wei) 縱向資本擴張。縱向資本擴張將關(guan) 鍵性的投入產(chan) 出關(guan) 係納入自身控製範圍,通過對原料和銷售渠道及對用戶的控製來提高企業(ye) 對市場的控製力。
   格林柯爾集團是全球第三大無氟製冷劑供應商,處於(yu) 製冷行業(ye) 的上遊。收購下遊的冰箱企業(ye) ,既有利於(yu) 發揮其製冷技術優(you) 勢,同時也能直接麵對更廣大的消費群體(ti) 。從(cong) 2002年開始,格林柯爾先後收購了包括科龍、美菱等冰箱巨頭在內(nei) 的五家企業(ye) 及生產(chan) 線。通過這一係列的並購活動,格林柯爾已擁有 900萬(wan) 台的冰箱產(chan) 能,居世界第二、亞(ya) 洲第一,具備了打造國際製冷家電航母的基礎。格林柯爾集團縱向產(chan) 業(ye) 鏈的構築,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競爭(zheng) 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3、 混合型資本擴張
   兩(liang) 個(ge) 或兩(liang) 個(ge) 以上相互之間沒有直接投入產(chan) 出關(guan) 係和技術經濟聯係的企業(ye) 之間進行的產(chan) 權交易稱之為(wei) 混合資本擴張。混合資本擴張適應了現代企業(ye) 集團多元化經營戰略的要求,跨越技術經濟聯係密切的部門之間的交易。它的優(you) 點在於(yu) 分散風險,提高企業(ye) 的經營環境適應能力。 擁有105億(yi) 資產(chan) 的美的集團一直是我國白色家電業(ye) 的巨頭,2003年的銷售額達175億(yi) 元。在20年的發展曆程中,美的從(cong) 來沒有偏離過家電這一主線。專(zhuan) 業(ye) 化的路線使美的風扇做到了全國最大,使空調、壓縮機、電飯鍋等產(chan) 品做到了全國前三名,巨大的規模造就了明顯的規模優(you) 勢。然而,隨著家電行業(ye) 競爭(zheng) 形勢的日益嚴(yan) 峻,進軍(jun) 其它行業(ye) 、培養(yang) 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wei) 美的集團的現實選擇。與(yu) 此同時,美的在資本、品牌、市場渠道、管理和人才優(you) 勢等方麵也積累到了具備多元化經營、資本化運作的能力。審時度勢之後,美的毅然作出了從(cong) 相對單一的專(zhuan) 業(ye) 化經營轉向相關(guan) 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決(jue) 策。2003年8月和10月美的先後收購了雲(yun) 南客車和湖南三湘客車,正式進入汽車業(ye) 。此後不久,又收購了安徽天潤集團,進軍(jun) 化工行業(ye) 。在未來的幾年中,美的將以家電製造為(wei) 基礎平台,以美的既有的資源優(you) 勢為(wei) 依托,以內(nei) 部重組和外部並購為(wei) 手段,通過對現有產(chan) 業(ye) 的調整和新產(chan) 業(ye) 的擴張,實現多產(chan) 業(ye) 經營發展的格局,使美的最終發展成為(wei) 多產(chan) 品、跨行業(ye) 、擁有不同領域核心競爭(zheng) 能力和資源優(you) 勢的大型國際性綜合製造企業(ye) 。
  
二、收縮型資本運營模式

  
   收縮性資本運營是指企業(ye) 把自己擁有的一部分資產(chan) 、子公司、內(nei) 部某一部門或分支機構轉移到公司之外 ,從(cong) 而縮小公司的規模。它是對公司總規模或主營業(ye) 務範圍而進行的重組 ,其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追求企業(ye) 價(jia) 值最大以及提高企業(ye) 的運行效率。收縮性資本運營通常是放棄規模小且貢獻小的業(ye) 務 ,放棄與(yu) 公司核心業(ye) 務沒有協同或很少協同的業(ye) 務 ,宗旨是支持核心業(ye) 務的發展。當一部分業(ye) 務被收縮掉後 ,原來支持這部分業(ye) 務的資源就相應轉移到剩餘(yu) 的重點發展的業(ye) 務 ,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開發核心業(ye) 務 ,有利於(yu) 主流核心業(ye) 務的發展。收縮性資本運營是擴張性資本運營的逆操作 ,其主要實現形式有 :
   1、資產(chan) 剝離   
   資產(chan) 剝離是指把企業(ye) 所屬的一部分不適合企業(ye) 發展戰略目標的資產(chan) 出售給第三方 ,這些資產(chan) 可以是固定資產(chan) 、流動資產(chan) ,也可以是整個(ge) 子公司或分公司。資產(chan) 剝離主要適用於(yu) 以下幾種情況 :(1 )不良資產(chan) 的存在惡化了公司財務狀況;(2 )某些資產(chan) 明顯幹擾了其它業(ye) 務組合的運行 ;(3 )行業(ye) 競爭(zheng) 激烈 ,公司急需收縮產(chan) 業(ye) 戰線。
   中國人壽在上市之前,就進行了大量的資產(chan) 剝離。2003年8月,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一分為(wei) 三: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資產(chan) 管理公司。超過6000萬(wan) 張的1999年以前的舊保單全部被撥歸給母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而2000萬(wan) 張左右1999年以後簽訂的保單,則以注資的形式被納入新成立的股份公司。通過資產(chan) 剝離,母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承擔了1700多億(yi) 元的利差損失,但這為(wei)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yu) 2003年12月在美國香港兩(liang) 地同時上市鋪平了道路。
   2、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將其擁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 ,按比例分配給母公司的股東(dong) ,從(cong) 而在法律和組織上將子公司的經營從(cong) 母公司的經營中分離出去。通過這種資本運營方式 ,形成一個(ge) 與(yu) 母公司有著相同股東(dong) 和股權結構的新公司。在分立過程中 ,不存在股權和控製權向第三方轉移的情況 ,母公司的價(jia) 值實際上沒有改變 ,但子公司卻有機會(hui) 單獨麵對市場 ,有了自己的獨立的價(jia) 值判斷。公司分立通常可分為(wei) 標準式分立、換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
   3、分拆上市
   指一個(ge) 母公司通過將其在子公司中所擁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給現有母公司的股東(dong) ,從(cong) 而在法律上和組織上將子公司的經營從(cong) 母公司的經營中分離出去。分拆上市有廣義(yi) 和狹義(yi) 之分,廣義(yi) 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將部分業(ye) 務從(cong) 母公司獨立出來單獨上市;狹義(yi) 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將其部分業(ye) 務或者某個(ge) 子公司獨立出來,另行公開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後,原母公司的股東(dong) 雖然在持股比例和絕對持股數量上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企業(ye) 的淨利潤分成,而且最為(wei) 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後,母公司將獲得超額的投資收益。
   2000年,聯想集團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略調整,對其核心業(ye) 務進行拆分,分別成立新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2001年6月1日,神州數碼股票在香港上市。神州數碼從(cong) 聯想中分拆出來具有一箭雙雕的作用。分拆不但解決(jue) 了事業(ye) 部層次上的激勵機製問題,而且由於(yu) 神州數碼獨立上市,聯想集團、神州數碼的股權結構大大改變,公司層次上的激勵機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jue) 。
   4、股份回購
   股份回購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一定途徑購買(mai) 本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 ,適時、合理地進行股本收縮的內(nei) 部資產(chan) 重組行為(wei) 。通過股份回購 ,股份有限公司達到縮小股本規模或改變資本結構的目的。股份公司進行股份回購,一般基於(yu) 以下原因:一是保持公司的控製權;二是提高股票市價(jia) ,改善公司形象;三是提高股票內(nei) 在價(jia) 值;四是保證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認股製度的實施;五是改善公司資本結構。股份回購與(yu) 股份擴張一樣,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環境下采取的經營戰略。因此,股份回購取決(jue) 於(yu) 股份公司對自身經營環境的判斷。一般來說,一個(ge) 處於(yu) 成熟或衰退期的、已超過一定的規模經營要求的公司,可以選擇股份回購的方式收縮經營戰線或轉移投資重點,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協議回購方式向國有法人股股東(dong)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回購並注銷股份10億(yi) 股國有法人股,占總股本的37.98%,共計動用資金25.1億(yi) 元。國有法人股股東(dong) 控股比例由原來的80.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和決(jue) 策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回購完成後,公司的業(ye) 績由98年每股收益0.306元提高到99年每股收益0.508元,而到2000年,每股收益達到了0.933元。這為(wei) 申能股份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並進一步提升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績優(you) 股地位。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