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蘇澤光主席、劉東(dong) 華社長,各位嘉賓、女士們(men) 、先生們(men) 早上好,很高興(xing) 出席中國企業(ye) 領袖年會(hui) -2010香港論壇開幕式,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對來自內(nei) 地的企業(ye) 領袖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各位一直關(guan) 心香港,支持香港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我也祝賀香港貿易發展局在你們(men) 努力的推動下,年會(hui) 的區域論壇首次在香港舉(ju) 行,這一年會(hui) 對於(yu) 體(ti) 現香港在內(nei) 地發展大局的角色,對推動香港會(hui) 展經濟具有積極的意義(yi)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共尋商業(ye) 增長新動力”,在座各位都是商界的領袖,洞察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對市場感覺靈敏,因此對於(yu) 此問題一定有個(ge) 人的見解,不需要我在這裏越俎代庖,因此借這個(ge) 很難得的機會(hui) ,向各位介紹香港如何成長, 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並且談談香港如何配合國家發展的需要,繼續做出新的貢獻。
經過40年持續的增長,香港經濟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相對於(yu) 其他已發展地區,香港特色之一是服務業(ye) 的高度發展占香港GDP超過90%,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製造業(ye) 大部分已經遷移到內(nei) 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而香港是集中發展現代服務業(ye) ,形成了與(yu) 內(nei) 地分工互補的優(you) 勢。
另一方麵,香港人口密度高,土地和勞動成本高,不利於(yu) 土地需求大,勞動密集型的產(chan) 業(ye) 。這些曆史發展的客觀條件促使香港經濟必須走向創新、高增長,以服務業(ye) 為(wei) 主的知識型經濟。
香港已經逐步形成了以金融、貿易、物流、專(zhuan) 業(ye) 服務、旅遊為(wei) 支柱的服務業(ye) 經濟。目前,支柱產(chan) 業(ye) 占香港GDP的60%,他們(men) 之間是環環相扣,互相配合形成了綜合性的服務體(ti) 係。這幾個(ge) 產(chan) 業(ye) 能夠有今天的局麵很大程度上是在過去三十年內(nei) 地改革開放所做出的成就,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挑戰是如何鞏固這些優(you) 勢,繼續做大做強。
金融方麵強化香港國際化市場,集中人才,資金和金融機構,市場的產(chan) 品是需要多元化的,針對內(nei) 地對金融服務業(ye) 的需求,要做到兩(liang) 地兩(liang) 個(ge) 金融係統相互關(guan) 聯,就是互助互補互動,並且重點發展離岸人民幣業(ye) 務。
物流方麵充分利用香港的國際航運和物流地位加快高增值服務方麵發展。專(zhuan) 業(ye) 服務方麵依托CEPA,促進香港服務業(ye) 進入內(nei) 地市場。
旅遊方麵除了爭(zheng) 取更多海內(nei) 外遊客外,還要加快內(nei) 地到香港的高速鐵路、西九龍文化區、油輪碼頭、迪斯尼擴大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優(you) 化四大傳(chuan) 統支柱商業(ye) 的同時,還是要積極的開放新的產(chan) 業(ye) ,使得產(chan) 業(ye) 結構更加多元化,經過深入的論證和研究,我們(men) 認為(wei) 創新科技,文化創意,環保教育,醫療、檢測認證六個(ge) 產(chan) 業(ye) 是具有一定的潛力,是可以培育新的增長點,目前這六個(ge) 產(chan) 業(ye) 占GDP的7%—8%,因此正在采取土地供應,資金投放,人才培訓等措施,消除不必要的障礙,創造有利於(yu) 這些行業(ye) 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無論是四個(ge) 傳(chuan) 統支柱產(chan) 業(ye) 還是六個(ge) 新的產(chan) 業(ye) ,他們(men) 的發展都必須順應世界經濟逐步東(dong) 移和國家產(chan) 業(ye) 升級的趨勢,充分利用香港和國際接軌,跟內(nei) 地接壤獨特的優(you) 勢,更好的服務內(nei) 地經濟形勢和需要。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內(nei) 地的製造業(ye) 有飛躍式的發展,在此過程中,香港通過向內(nei) 地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海外網絡,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經濟轉型,我相信在未來的三十年,以現代服務業(ye) 為(wei) 主的第三產(chan) 業(ye) 將會(hui) 是內(nei) 地新的增長亮點,理由是很簡單的。
世界上主要的以發展經濟體(ti) 係,他們(men) 的服務業(ye) 占GDP的比例一般都超過70%,內(nei) 地目前是40%左右,還有30%的差距,就隱藏著極其巨大的潛力,為(wei) 香港現代服務業(ye) 提供了廣闊舞台,近年來香港在內(nei) 地的投資逐漸偏重於(yu) 服務業(ye) ,以2008年為(wei) 例,服務業(ye) 的投資占總投資的90%。
香港的經濟發展是離不開背靠祖國,麵向世界的主旋律。在與(yu) 內(nei) 地的經濟合作方麵,珠三角將會(hui) 是重中之重,也是香港主要產(chan) 業(ye) 長期發展必須依托的腹地和合作的對象。
去年年初中央頒布了《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粵港合作方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今年四月份在中央有關(guan) 領導的見證下,香港與(yu) 廣東(dong) 省正式簽訂落實《綱要》的協議,為(wei) 未來十年粵港合作製定了方略和做出了部署,雙方共同的目標是打造亞(ya) 太地區最具活力的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最具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的世界極經濟區域,目前在爭(zheng) 取將其中重要的內(nei) 容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當中。
加快發展基建,推動產(chan) 業(ye) 合作,改善營商環境,建立區域優(you) 質生活圈,加強社會(hui) 民生合作方麵定下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ti) 的落實措施。對於(yu) 企業(ye) 來說,其中蘊含了大量的商機,大有文章可以做,建議大家可以鑽研一下。
接下來談談香港作為(wei) 內(nei) 地對外經濟合作窗口的作用。
一直以來香港是內(nei) 地引進國際資金、技術、人才的重要窗口,就是所謂的引進來,截止今年三月底來自香港外來的投資資金累計達到4080億(yi) 美元,占全部外來投資的42%,香港也是內(nei) 地企業(ye) 融資的首選平台,至今已經有530家內(nei) 地企業(ye)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這530家內(nei) 地企業(ye) 的總市值超過10.5萬(wan) 億(yi) 元,在香港內(nei) 地引資方麵發揮了不體(ti) 替代的作用,該作用繼續的強化。
香港作為(wei) 內(nei) 地企業(ye) 走出去的平台,重要性在未來將會(hui) 更加的明顯,這是有幾個(ge) 原因的。
第一,香港高度國際化,目前有3580家外資,內(nei) 地和台灣企業(ye) 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或者是辦事處,管理協調區內(nei) 的業(ye) 務。另外有超過110個(ge) 國家在香港成立了領事館,並且由代表不同國家的商會(hui) 在香港成立,這是龐大的網絡,可以讓內(nei) 地企業(ye) 非常有效的取得國際市場的資訊,同時開拓海外商機。
第二,剛才提到完善的現代服務業(ye) 的係統,在融資、保險、會(hui) 計、法律等各個(ge) 環節緊密的配合,就象一台運轉暢順的機器,可以在短暫的時間提供專(zhuan) 業(ye) 優(you) 質的服務,在分秒必爭(zheng) 的商業(ye) 世界這是致勝的關(guan) 鍵。
第三,香港作為(wei) 內(nei) 地企業(ye) 走出國門的試驗場,內(nei) 地企業(ye) 跟國際接軌,商業(ye) 運作和顧客的消費模式都接近國際市場。同時,又與(yu) 內(nei) 地同文同種,是非常合適的過渡地帶。在大舉(ju) 進軍(jun) 海外市場以前先在香港做熱身運動,試試水溫,有利於(yu) 借鑒,根據適當的情況調整商業(ye) 的策略,就可以避免水土不服而付出高昂的學習(xi) 費用。
各位,用比較樂(le) 觀的說法,我們(men) 正在步入後國際金融危機的階段,這場危機將會(hui) 對世界經濟格局產(chan) 生怎樣的此消彼漲重新洗牌的機會(hui) ,值得我們(men) 高度關(guan) 注,在金融海嘯的大潮中,如何穩坐釣魚船,甚至乘浪而起,相信是各位商界領袖最大的挑戰和機遇,我祝願大家通過本次論壇有所啟迪,並且祝兩(liang) 地的企業(ye) 家在難得的機會(hui) 多交朋友,多做交流,尋找新的合作機會(hui)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