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籌集財政收入。稅收收入是我國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近幾年,我國的稅收收入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1999年我國稅收收入突破1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2003年突破2萬(wan) 億(yi) 元,2005年突破3萬(wan) 億(yi) 元,2006年達到3.76萬(wan) 億(yi) 元。近年來,我國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調控經濟。稅收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杆。國家可以利用稅收政策,調節產(chan) 業(ye) 結構、產(chan) 品結構,鼓勵或限製某些產(chan) 業(ye) 或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發展。我國現在正處於(yu) 經濟結構調整和優(you) 化時期,國家對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安置就業(ye) 和再就業(ye) 的企業(ye) ,節約能源、利用“三廢”的項目,直接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農(nong) 民生活服務的產(chan) 業(ye) 等,給予低稅率或減稅、免稅的優(you) 惠政策,對那些不符合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或汙染嚴(yan) 重、能耗高的產(chan) 業(ye) ,不予減稅、免稅,並可以通過提高稅率等政策措施予以調節或限製。
3.調節收入分配。經濟體(ti) 製改革以來,隨著收入分配政策的調整,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解決(jue) 收入分配上存在的問題,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其中稅收作為(wei) 重要的調節手段,通過政策的調整和征管力度的加大,可以起到有效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比如,通過提高個(ge) 人所得稅工資、薪金等費用扣除標準(由每人每月800元到1600元),可以惠及廣大中低收入群體(ti) 。2006年全國減少個(ge) 人所得稅納稅人2000多萬(wan) 。同時,通過對年收入超過12萬(wan) 元以上個(ge) 人實行自行申報等,加強對高收入群體(ti) 的稅收監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縮小各階層收入分配差距。國家將征收來的稅款,或用之於(yu) 公眾(zhong) ,或用之於(yu) 老弱病殘及失業(ye) 等人群的社會(hui) 保障,從(cong) 而達到促進社會(hui) 公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