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又稱納稅籌劃、稅務籌劃,其本質是指納稅人在現行稅製條件下,通過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稅收政策,適當安排投資行為(wei) 和業(ye) 務流程,通過巧妙的財務協調和會(hui) 計處理,合理地安排納稅方案,在合法的前提下,以實現稅後利益最大化為(wei) 目標的涉稅經濟行為(wei) 。隨著稅收籌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各種形式的稅收籌劃活動已在各地悄然興(xing) 起。但是稅收籌劃所蘊含的風險卻沒有得到人們(men) 足夠的重視。由於(yu) 稅收籌劃的固有特點——經常在稅收法規規定的邊緣操作,這就必然蘊含著很大的操作風險。
稅收籌劃的風險,實質上就是稅收籌劃活動因各種原因失敗而付出的代價(jia) 。具體(ti) 來說,稅收籌劃風險主要包括以下方麵:一是決(jue) 策者存在認識誤區,片麵認為(wei) 稅收籌劃是財務人員的事情,與(yu) 其他部門無關(guan) ,或認為(wei) 隻要與(yu) 稅務局的關(guan) 係好,有事可以通過疏通擺平等,盲目操作,很容易形成納稅風險。二是不依法納稅的風險,即企業(ye) 日常的納稅核算從(cong) 表麵或局部看是按規定操作了,但是由於(yu) 對有關(guan) 稅收政策把握不到位,實質上形成偷稅,從(cong) 而遭受稅務處罰。三是在係統性稅收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ti) 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籌劃風險。如在企業(ye) 改製、兼並、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涉及多種稅收優(you) 惠,如果不能係統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四是對有關(guan) 稅收優(you) 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如因“四殘”人員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業(ye) 優(you) 惠,因利用再生資源的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關(guan) 環保方麵的稅收優(you) 惠等。
此外還有籌劃成果與(yu) 籌劃成本得不償(chang) 失的風險,如對企業(ye) 的情況沒有全麵比較和分析,或者籌劃方向與(yu) 企業(ye) 的總目標不一致,從(cong) 表麵上看有成果,而實際上企業(ye) 並沒有從(cong) 中得到實惠等。
稅收籌劃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ye) 在進行稅收籌劃時一定要樹立風險意識,認真分析各種可能導致風險的因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避免落入偷稅逃稅的陷阱,從(cong) 而達到稅收籌劃的目的。具體(ti) 防範措施包括:
第一,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立足於(yu) 事先防範。作為(wei) 從(cong) 事稅收籌劃的專(zhuan) 業(ye) 人員首先要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在接受委托時,要向委托人和接受籌劃的納稅人說明稅收籌劃的潛在風險,並在委托合同就有關(guan) 風險問題簽署具體(ti) 條款,從(cong) 而對風險有一個(ge) 事先約定,減少可能發生的經濟糾紛;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中,要注意相關(guan) 政策的綜合運用,從(cong) 多方位、多視角對所籌劃的項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業(ye) 的綜合效益進行充分論證。作為(wei) 委托人和納稅人本身也要對稅收籌劃的風險有正確的認識,應該繳的稅還是要繳的,稅收籌劃隻能在一定的政策條件下,並且在一定的範圍內(nei) 發生作用,不能對其要求過高。
第二,及時、係統地學習(xi) 稅收政策,準確理解和把握稅收政策的內(nei) 涵。為(wei) 了能夠及時調節經濟體(ti) 現國家的產(chan) 業(ye) 政策,稅收政策處於(yu) 不斷變化之中,稅收籌劃從(cong) 某個(ge) 角度講,就是利用稅收政策與(yu) 經濟實際適應程度的不斷變化,尋找納稅人在稅收上的利益增長點,從(cong) 而達到利益最大化。因此,進行稅收籌劃就是要不斷研究經濟發展的特點,及時關(guan) 注稅收政策的變化趨勢。此外,要注意全麵把握稅收政策的規定性,切勿抓住一點,不及其餘(yu) ,否則也會(hui) 功虧(kui) 一簣。事實上,全麵、準確地把握政策是規避稅收籌劃風險的關(guan) 鍵。
第三,加強與(yu) 當地稅務機關(guan) 的聯係,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具體(ti) 要求。進行稅收籌劃,由於(yu) 許多活動是在法律的邊界運作,稅收籌劃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其確切的界限,有些問題在概念的界定上本來就很模糊,比如稅收籌劃與(yu) 避稅的區別等,況且各地具體(ti) 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收執法部門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就要求從(cong) 事稅收籌劃者在正確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性,正確應用財會(hui) 知識的同時,隨時關(guan) 注當地稅務機關(guan) 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ti) 方法。事實上,如果不能適應主管稅務機關(guan) 的管理特點,或者稅收籌劃方案不能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就難以體(ti) 現它應有的收益。
第四,貫徹成本效益原則,實現企業(ye) 整體(ti) 效益最大化。企業(ye) 在選擇稅收籌劃方案時,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才能保證稅收籌劃目標的實現,任何一項籌劃方案的實施,納稅人在獲取部分稅收利益的同時,必然會(hui) 為(wei) 實施該方案付出稅收籌劃成本,隻有在充分考慮籌劃方案中的隱含成本的條件下,且當稅收籌劃成本小於(yu) 所得的收益時,該項稅收籌劃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企業(ye) 進行稅收籌劃,不能僅(jin) 盯住個(ge) 別稅種的稅負高低,要著眼於(yu) 整體(ti) 稅負的輕重。一項成功的稅收籌劃方案必然是多種稅收方案的優(you) 化選擇的結果,優(you) 化選擇的標準不是稅收負擔最小而是在稅收負擔相對較小的情況下,企業(ye) 整體(ti) 利益最大。另外,在選擇稅收籌劃方案時,不能把眼光僅(jin) 盯在某一時期納稅最少的方案上,而應考慮服從(cong) 企業(ye) 的長期發展戰略,選擇能實現企業(ye) 整體(ti) 效益最大化的稅收籌劃方案。
第五,借助“外腦”,聘請稅收籌劃專(zhuan) 家,提高稅收籌劃的權威性和可靠性。稅收籌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稅收、會(hui) 計、財務、企業(ye) 管理、經營管理等多方麵知識,其專(zhuan) 業(ye) 性相當強,需要專(zhuan) 業(ye) 技能較高的專(zhuan) 家來操作。因此,對於(yu) 那些綜合性的、與(yu) 企業(ye) 全局關(guan) 係較大的稅收籌劃業(ye) 務,最好是聘請稅收籌劃專(zhuan) 業(ye) 人士如注冊(ce) 稅務師來進行,進一步降低稅收籌劃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