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通過定向增發普通股1000萬(wan) 股(每股麵值5元,市價(jia) 6元)吸收合並乙公司,並支付銀行存款200萬(wan) 元,假設甲公司、乙公司采用的會(hui) 計政策相同,合並日乙公司資產(chan) 、負債(zhai) 的賬麵價(jia) 值及公允價(jia) 值如下:存貨、固定資產(chan) 、長期應付款、短期借款賬麵價(jia) 值分別為(wei) 1200萬(wan) 元、8000萬(wan) 元、800萬(wan) 元、600萬(wan) 元,公允價(jia) 值分別為(wei) 1000萬(wan) 元、10000萬(wan) 元、800萬(wan) 元、600萬(wan) 元。假設所得稅率為(wei) 25%。
1.假設甲公司、乙公司受同一企業(ye) 控製,作出甲公司與(yu) 吸收合並有關(guan) 的會(hui) 計分錄。
2.假設甲公司、乙公司受同一企業(ye) 控製,甲公司吸收合並乙公司時支付銀行存款4000萬(wan) 元,其餘(yu) 條件不變,作出甲公司與(yu) 吸收合並有關(guan) 的會(hui) 計分錄;假設甲公司資本公積賬麵餘(yu) 額為(wei) 3200萬(wan) 元。
3.假設甲公司、乙公司非同一企業(ye) 控製,作出甲公司與(yu) 吸收合並有關(guan) 的會(hui) 計分錄。
4.假設甲公司、乙公司非同一企業(ye) 控製,甲公司吸收合並乙公司時支付銀行存款4000萬(wan) 元,其他條件不變,作出甲公司與(yu) 吸收合並有關(guan) 的會(hui) 計分錄。
解答:
1.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guan) 於(yu) 企業(ye) 重組業(ye) 務企業(ye) 所得稅處理若幹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第六條第四項規定,企業(ye) 合並,企業(ye) 股東(dong) 在該企業(ye) 合並發生時取得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yu) 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以及同一控製下且不需要支付對價(jia) 的企業(ye) 合並,可以選擇按以下規定處理:(1)合並企業(ye) 接受被合並企業(ye) 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的計稅基礎,以被合並企業(ye) 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2)被合並企業(ye) 合並前的相關(guan) 所得稅事項由合並企業(ye) 承繼。
《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20號———企業(ye) 合並》規定,同一控製下的企業(ye) 合並是指發生在同一企業(ye) 集團內(nei) 部企業(ye) 之間的合並。同一控製下企業(ye) 合並因為(wei) 是集團內(nei) 部的合並,所以強調的是一個(ge) 賬麵價(jia) 值的概念,可以理解為(wei) 內(nei) 部交易。同一控製下的吸收合並,不確認長期股權投資,也不確認商譽,而是將差額調整“資本公積”科目,“資本公積”科目不足衝(chong) 減時,調整“盈餘(yu) 公積”科目。
(1)甲公司吸收合並取得各項資產(chan) 負債(zhai) 的會(hui) 計處理(單位:萬(wan) 元)
借:存貨 1200(賬麵價(jia) 值)
固定資產(chan) 8000(賬麵價(jia) 值)
貸:長期應付款 800(賬麵價(jia) 值)
短期借款 600(賬麵價(jia) 值)
銀行存款 200
股本 5000
資本公積 2600。
(2)甲公司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an) 與(yu) 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甲乙受同一企業(ye) 控製,股權支付額占交易支付總額比例為(wei) 97%(6000÷6200×100%),超過了85%,符合財稅〔2009〕59號文件第六條第四項規定的特殊性稅務處理,合並企業(ye) 接受被合並企業(ye) 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的計稅基礎,以被合並企業(ye) 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原企業(ye) 計稅基礎即為(wei) 原賬麵價(jia) 值,即同一控製下的特殊性稅務處理中,合並方取得資產(chan) 、負債(zhai) 的入賬價(jia) 值與(yu) 其計稅基礎一致,不產(chan) 生暫時性差異,不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an) 或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
2.甲公司、乙公司受同一企業(ye) 控製,會(hui) 計處理以賬麵價(jia) 值為(wei) 基礎
借:存貨 1200(賬麵價(jia) 值)
固定資產(chan) 8000(賬麵價(jia) 值)
資本公積 1200
貸:長期應付款 800(賬麵價(jia) 值)
短期借款 600(賬麵價(jia) 值)
股本 5000
銀行存款 4000。
甲公司、乙公司同受一企業(ye) 控製,股權支付額占交易支付總額比例為(wei) 60%(6000÷10000×100%),小於(yu) 85%,不符合特殊重組,應作為(wei) 一般性稅務處理。
財稅〔2009〕59號文件第四條規定,企業(ye) 重組,除符合本通知規定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的外,合並企業(ye) 應按公允價(jia) 值確定接受被合並企業(ye) 各項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的計稅基礎。所以存貨計稅基礎應為(wei) 1000萬(wan) 元,賬麵價(jia) 值為(wei) 1200萬(wan) 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50萬(wan) 元(200×25%);固定資產(chan) 計稅基礎應為(wei) 10000萬(wan) 元,賬麵價(jia) 值為(wei) 8000萬(wan) 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an) 500萬(wan) 元(2000×2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an) 5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50
資本公積 450。
3.《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第20號———企業(ye) 合並》規定,非同一控製下吸收合並,合並方應按照資產(chan) 、負債(zhai) 公允價(jia) 值入賬,非同一控製下企業(ye) 合並,合並成本大於(yu) 取得的被購買(mai) 方可辨認淨資產(chan) 公允價(jia) 值的份額時,控股合並不確認商譽,吸收合並應確認商譽;反之,控股合並和吸收合並都確認營業(ye) 外收入。
借:存貨 1000(公允價(jia) 值)
固定資產(chan) 10000(公允價(jia) 值)
貸:長期應付款 800(公允價(jia) 值)
短期借款 600(公允價(jia) 值)
銀行存款 200
股本 5000
資本公積 1000
營業(ye) 外收入 3400。
甲公司、乙公司屬於(yu) 非同一企業(ye) 控製下的吸收合並,股權支付額占交易支付總額比例為(wei) 97%(6000÷6200×100%),屬於(yu) 財稅〔2009〕59號文件第六條第四項規定的特殊重組,合並企業(ye) 接受被合並企業(ye) 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的計稅基礎,以被合並企業(ye) 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原合並企業(ye) 的計稅基礎是以被合並方的原賬麵價(jia) 值確定,
存貨計稅基礎應為(wei) 1200萬(wan) 元,賬麵價(jia) 值為(wei) 1000萬(wan) 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an) 50萬(wan) 元(200×25%);固定資產(chan) 計稅基礎應為(wei) 8000萬(wan) 元,賬麵價(jia) 值為(wei) 10000萬(wan) 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500萬(wan) 元(2000×2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an) 50
營業(ye) 外收入 4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500。
4.(1)甲公司吸收合並取得各項資產(chan) 負債(zhai) 的會(hui) 計處理
借:存貨 1000(公允價(jia) 值)
固定資產(chan) 10000(公允價(jia) 值)
商譽 400
貸:長期應付款 800 (公允價(jia) 值)
短期借款 600(公允價(jia) 值)
銀行存款 4000
股本 5000
資本公積 1000。
甲公司、乙公司屬於(yu) 非同一企業(ye) 控製下的吸收合並,股權支付額占交易支付總額比例為(wei) 60%(6000÷10000×100%),小於(yu) 85%,不屬於(yu) 財稅〔2009〕59號文件第六條第四項規定的特殊重組,合並企業(ye) 應按公允價(jia) 值確定接受被合並企業(ye) 各項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的計稅基礎。
在非同一控製下的合並中,在按照一般性稅務處理的情況下,合並方按企業(ye) 合並會(hui) 計準則規定,以公允價(jia) 值計量各項取得的可辨認資產(chan) 負債(zhai) 的入賬價(jia) 值,由於(yu) 其賬麵價(jia) 值與(yu) 計稅基礎均按合並日的公允價(jia) 值確定,所以不產(chan) 生暫時性差異,不進行遞延所得稅的會(hui) 計處理。
另外,非同一控製下的吸收合並,因企業(ye) 合並成本大於(yu) 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mai) 方可辨認淨資產(chan) 公允價(jia) 值的份額,按照會(hui) 計準則規定應確認為(wei) 商譽,但按照稅法規定不允許確認商譽,即商譽的計稅基礎為(wei) 0,商譽的賬麵價(jia) 值大於(yu) 計稅基礎,兩(liang) 者之間的差額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確認該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會(hui) 增加商譽的價(jia) 值,若再考慮商譽產(chan) 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則會(hui) 進一步加大商譽的價(jia) 值,從(cong) 而產(chan) 生新的商譽,如此循環,不可窮盡,所以,新準則規定,商譽產(chan) 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z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