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hui)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九一三年成立。在一九一三年前,注冊(ce) 之華資公司,可聘用任何人士為(wei) 核數員,或查帳員。當時香港設有規定會(hui) 計師資格,但沒有會(hui) 計師之名稱。自一九一三年,政府以華資有限公司增加日多,其中記帳方式,多采用中文及上進下支帳部,進支存欠之結帳。政府想修訂當時有效之一九一一年香港公司法例時,曾擬令各華資有限公司必須用英文記帳。惟各有關(guan) 人士,以此項措施,非常困難執行。因當時能夠以英文記帳人員不多,並且待遇要求高昂,以致多數公司力有不逮。逐由周少岐紳士(即已故周竣年爵士之先翁) 領導聯合發起向港府交涉取消此擬通過之法例。政府經考慮後,亦俯順輿論民情,允予接納。將公司法例有關(guan) 章節,略事修訂。以後所有有限公司,若用中文記帳,必須加設英文之現金收支部(即當時之香港公司法例第121 條之規定)。
同時更規定凡欲擔任華人核數員者,須經考試合格,方準執業(ye) 。港府隨即委出劉鑄伯(即當時之油麻地小輪公司總經理劉鎮國先生之先祖) ,何福(已故何東(dong) 爵士兄弟),周少岐,袁英山四人,為(wei) 第一任考試委員,又以華民政務司為(wei) 當然主席。該時雖有考試製度,但未規定執委業(ye) 範圍。倘若考試合格批準執業(ye) 時,不論中文或英文記帳,均可查核。直至一九三零年政府再行修訂香港公司法例,將核數員名單分為(wei) 兩(liang) 部。凡名列第一部者袛能夠核查英文帳部。名列第二部者袛能夠核查中文帳部。此乃華人會(hui) 計師之起源。
一九一三年港府舉(ju) 行第一次華人核數員考試時,合格者有十七或十八人。其中以馮(feng) 君樂(le) 君最熱心。於(yu) 政府宣布合格核數員名單後;隋即假座體(ti) 育學校,召集合格核數員舉(ju) 行第一次座談會(hui) ,商討組織同業(ye) 公會(hui) 。獲得一致讚同,即席推舉(ju) 馮(feng) 君負責起草會(hui) 章,並定名為(wei) 『香港華人核數研究會(hui) ,Hong Kong Chinese Auditor Research Society』。經數日,會(hui) 章已定,本會(hui) 便告成立。第一屆會(hui) 員有劉鑄伯,馮(feng) 樂(le) 君,黃茂林,張才,胡爾棟,張壽朋,林藻慶,岑澤樵,郭若衡,郭福滔,區子禧,黃花農(nong) ,黎金發,楊敬奄,羅鈞鏞,李維楨,歐陽健卿,侯壽南。黃公茂林先生為(wei) 各會(hui) 員愛戴,被推選為(wei) 首屆會(hui) 長,馮(feng) 公樂(le) 君為(wei) 義(yi) 務司庫,共勷會(hui) 務。
本會(hui) 成立初期,會(hui) 員人數不多,黃會(hui) 長領導本會(hui) 十多年,期間馮(feng) 君之協助不少。在一九一八年初,馮(feng) 公因火燒馬棚遇難,會(hui) 務亦受影響。在一九三三年後,劉公毓芸亦曾數任會(hui) 長。至於(yu) 本會(hui) 名稱,亦經更改,在戰前有會(hui) 員區灌歟,以本會(hui) 名稱,(香港華人核數研究會(hui) ),不甚妥合,提議更改,幾經商確,逐易名為(wei) 『香港華人核數學會(hui) ,Institute of Chinese Auditors, Hong Kong』並修訂會(hui) 章,設立三種會(hui) 員;即(一)名譽會(hui) 員MICA (Hon),(二)普通會(hui) 員MICA,(三)讚助會(hui) 員AMICA。但實際當時祗有普通會(hui) 員。
在一九四零至一九四一年間,當港府設立戰稅部門,征收戰稅,發現甚多私人有限公司不遵守香港公司法例之規定,沒有每年聘請核數員核數。公司注冊(ce) 官逐要求本會(hui) 提供意見。當時本會(hui) 主席劉公毓芸及義(yi) 務書(shu) 記黃公永善均對政府表達寶貴意見。
由於(yu) 征收戰稅,本會(hui) 會(hui) 員大增至四十多人。
由於(yu) 戰火燃起,會(hui) 員星散。幸得當時主席劉公毓芸繼續努力不懈,使會(hui) 務不致中斷。在一九四二年,有會(hui) 員請劉公毓芸,召開會(hui) 員大會(hui) ,依據中國會(hui) 計師公會(hui) 之模式,重整本會(hui) ,修訂會(hui) 章,並推舉(ju) 王公蘊玉為(wei) 新會(hui) 章程起草人,當時決(jue) 定易名為(wei) 現用之『香港華人會(hui) 計師公會(hui) The Society of Chinese Accountants and Auditors』。但召開特別會(hui) 員大會(hui) 時,因不足法定人數出席,所以不成功。
於(yu) 本港光複一九四五年,戰前本會(hui) 主席劉公毓芸及義(yi) 務書(shu) 記黃公永善重新向公司注冊(ce) 署,依據當時之軍(jun) 政府法例。 (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登記。在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七日召開會(hui) 員大會(hui) 於(yu) 鍾聲慈善社,向會(hui) 員布告有關(guan) 向政府交涉結果。
在一九四六年八月三日舉(ju) 行戰後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員(新舊會(hui) 員)大會(hui) 。在一九四六年八月卅一日舉(ju) 行第二次會(hui) 員大會(hui) 通過新章及正式采用『香港華人會(hui) 計師公會(hui) 』之名稱。政府亦再舉(ju) 辦審定會(hui) 計師之考試。而本會(hui) 會(hui) 員亦被接納為(wei) 審定之會(hui) 計師。
在一九四七年,本會(hui) 再在香港政府華民政務司署登記。
由於(yu) 香港地方稅務局亦於(yu) 一九四七年成立,申請考審定會(hui) 計師資格考試人數大增。政府提出檢討考審定會(hui) 計師資格之考試。
由於(yu) 一九三二年香港公司法例第一三一條在一九五二年八月修訂,第一部及第二部之審計會(hui) 計師顧問委員會(hui) 合並,成為(wei) 審定會(hui) 計師局,(Authorised Auditors Board)。在該局內(nei) 仍有本會(hui) 會(hui) 員,李公卓權及黃公永善在內(nei) 服務。
由於(yu) 環境需要,本會(hui) 又先後委派潘永祥,麥慶彰負責起草及修訂本會(hui) 章程,由本來社團條例注冊(ce) 轉為(wei) 公司法例注冊(ce) 。於(yu)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卅一日獲當局正式批準本會(hui) 注冊(ce) 為(wei) 有限公司而本會(hui) 名稱亦特別豁免不需加上『有限公司』之字句。當時之簽署會(hui) 員有曹澤泉,劉仲謙,屈濤疇,潘永祥,馬明璋,伍子材,李福兆,關(guan) 漢芳,周謙,陳昌寬,麥慶彰,李文彬,黃士鏗,麥慶華共十四人。
在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香港會(hui) 計師公會(hui) 正式成立及取代審定會(hui) 計師局之考試,簽發會(hui) 計師執業(ye) 牌照等全部權力。
本會(hui) 會(hui) 員,必須是持有香港執業(ye) 會(hui) 計師之資格,會(hui) 員多數自己在本港設有適當事務所,公開執業(ye) ,亦有是誇國會(hui) 計師事務所之股東(dong) 或受雇於(yu) 有規模的會(hui) 計師事務所。對本港工商業(ye) 提供各項有關(guan) 會(hui) 計、審計、財務管理、稅務、股票上市及收購合並等服務。對香港成為(wei) 世界金融中心,有不可缺少的地位。
本會(hui) 之主要宗旨為(wei) 擔任聯絡華人會(hui) 計師及反映同業(ye) 意見,服務社會(hui) ,促進會(hui) 員福利及增強會(hui) 員間之聯係。因此經常為(wei) 會(hui) 員提供業(ye) 內(nei) 資訊,舉(ju) 辦訓練課程及研討會(hui) 共同研究行政和技術性之問題。
每月除執委需要開會(hui) 一次外,又舉(ju) 行午餐研討會(hui) ,由會(hui) 員互相切磋,經驗交流,更邀請專(zhuan) 家、政要、名流提供專(zhuan) 業(ye) 講座,內(nei) 容主要包括稅務問題,公司法例,中外投資常識,各類交易所規則,會(hui) 計師守則等等。
開辦核數訓練班,為(wei) 會(hui) 員之雇員提供輔導,增進知識及核數訓練。課程包括核數守則,公司法之運用等。
為(wei) 社會(hui) 人士舉(ju) 辦香港稅務班,提供社會(hui) 大眾(zhong) 一般正確稅務知識,由本會(hui) 會(hui) 員主講及解答有關(guan) 香港利得稅,薪俸稅,物業(ye) 稅,印花稅,稅務局調查之普通常識及向大眾(zhong) 市民講解如何填報報稅表格等。
又本會(hui) 每年均捐助獎學金,資助大專(zhuan) 學院,為(wei) 培育會(hui) 計人材,略盡綿力。
地址: 香港灣仔路克道88號6樓
6/F., 88 Lockhart Road,
Wanchai,Hong Kong.
電 話 +(852) 2869-6680
傳(chuan) 真 +(852) 2526-6434
電 郵 info@scaacpa.org.gdzsg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