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業(ye) 注冊(ce) 登記簡介
關(guan) 於(yu) 對工商企業(ye) 的籌建、開業(ye) 、合並、分立、轉業(ye) 、遷移、歇業(ye) 和生產(chan) 經營活動進行登記管理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工商企業(ye) 經過登記並獲批準後,即取得法人資格。登記是必須履行的法律程序。對不履行登記而擅自開業(ye) 進行生產(chan) 或經營活動者,國家得依法予以取締。
工商企業(ye) 注冊(ce) 登記沿革
在外國,古羅馬時代,就有工商企業(ye) 必須設立“看板”的規定,在看板上公示企業(ye) 的名稱和生產(chan) 經營內(nei) 容,這是法律規定工商企業(ye) 標誌的開始。到中世紀,西方國家特別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商人為(wei) 維護其利益,成立商人行會(hui) ,製定“商情規約”,“規定商人必須到行會(hui) 登記營業(ye) 的內(nei) 容和本人及資本等情況,在取得商人資格後方能營業(ye) ,並受到行會(hui) 的保護。近代資本主義(yi) 國家製定商法,其中對工商企業(ye) 登記都有規定;多數國家還單獨製定了商業(ye) 登記法或工商企業(ye) 登記法等。
中國在周代,官府要求經營同類貨物的工商業(ye) 者在市上同一地點出售,排列成行,稱為(wei) “行”。到唐代,全國共有220行,各行成為(wei) 同業(ye) 的組織。行有行頭,由官府委派,管理行的事務。工商業(ye) 者加入行,須經行頭同意,否則不能在行內(nei) 出售貨物,這時,行對工商企業(ye) 有強製登記的性質。以後宋、元、明、清各代都有行的組織。但中國工商企業(ye) 登記立法則始於(yu) 清代。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成立商部,頒布《大清商律》,才開始有工商企業(ye) 登記的規定。中華民國時期,也先後頒布過《法人登記規則》、《公司登記規則》、《商業(ye) 登記法》和《商業(ye) 登記法施行細則》等。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各革命根據地人民政權,也曾頒布過有關(guan) 工商業(ye) 登記的法則,例如第二次國內(nei) 革命戰爭(zheng) 時期頒布的《工商登記的細則》和《關(guan) 於(yu) 工商業(ye) 投資暫行條例的決(jue) 議》等。
工商企業(ye) 注冊(ce) 登記立法
1951年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hui) 發布了《關(guan) 於(yu) 公營企業(ye) 和公私合營企業(ye) 應進行登記的指示》和《關(guan) 於(yu) 公營企業(ye) 和公私合營企業(ye) 登記的補充指示》。1962年國務院又發布了《工商企業(ye) 登記管理試行辦法》。此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製定了《關(guan) 於(yu) 貫徹執行國務院的一些具體(ti) 問題的說明》,並和有關(guan) 部門一起作了若幹具體(ti) 的規定。1979年,國家經濟委員會(hui) 、國家農(nong) 業(ye) 委員會(hui) 、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出了《關(guan) 於(yu) 開展工業(ye) 企業(ye) 普查登記的通知》。1980年,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hui) 、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出了《關(guan) 於(yu) 施工企業(ye) 普查登記和頒發營業(ye) 執照的通知》。1981年,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出了《關(guan) 於(yu) 開展商業(ye) 、 飲食業(ye) 、 服務業(ye) 、交通運輸業(ye) 全麵登記工作的通知》。1982年8月,國務院又發布了《工商企業(ye) 登記管理條例》。在對中外合資企業(ye) 和外資企業(ye) 方麵,1980年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e) 登記管理辦法》,1983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布了《關(guan) 於(yu) 外國企業(ye) 常駐代表機構的登記管理辦法》。
工商企業(ye) 注冊(ce) 登記主要內(nei) 容
工商企業(ye) 登記範圍和效力
範圍包括:從(cong) 事工業(ye) 、交通運輸業(ye) 、建築業(ye) 、商業(ye) 、外貿業(ye) 、飲食業(ye) 、服務業(ye) 、旅遊業(ye) 、手工業(ye) 、修理業(ye) 的國營、合作社營和其他集體(ti) 所有製營及聯營、 合營的工商企業(ye) ,以及各省、 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認為(wei) 有必要辦理登記的其他工商企業(ye) ,但鐵道、民航、郵電通信部門和公用事業(ye) 所屬的工商企業(ye) 及國防工業(ye) 生產(chan) 民用產(chan) 品的企業(ye) ,均應依法辦理登記。
工商企業(ye) 注冊(ce) 登記主管機關(guan)
在中央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地方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工商企業(ye) 注冊(ce) 種類、內(nei) 容
申請登記的工商企業(ye) ,應是直接從(cong) 事生產(chan) 經營並實行獨立核算的單位。工商企業(ye) 所屬的非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由該工商企業(ye) 統一申請登記。登記種類包括籌建、開業(ye) 、變更、歇業(ye) 。登記內(nei) 容包括:企業(ye) 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籌建及開業(ye) 日期、經濟性質、生產(chan) 經營範圍、生產(chan) 經營方式、資金總額、職工或從(cong) 業(ye) 人員人數等。如改企業(ye) 名稱、經濟性質、生產(chan) 經營範圍及經營方式,須辦理變更登記。如企業(ye) 合並、分立、轉業(ye) 及遷移,需分別不同情況,辦理開業(ye) 、 變更登記或者歇業(ye) 注銷手續。如停產(chan) 或停業(ye) 在1年以上,視同歇業(ye) ,應辦理注銷手續,繳銷營業(ye) 執照。
工商企業(ye) 監督管理和罰則
(一)未經登記擅自籌建或者開業(ye) 的;
(二)違反核定登記事項進行生產(chan) 經營不接受勸告或者不按照規定期限改正的;
(三)登記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四)偽(wei) 造、塗改、轉讓籌建許可證或者營業(ye) 執照的。工商企業(ye) 利用營業(ye) 執照為(wei) 合法形式從(cong) 事非法經營的,其非法所得,應予沒收。
工商企業(ye)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應當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yan) 重的,給予警告、罰款、通知銀行凍結其存款或者撤銷其銀行帳戶、勒令停辦或者停業(ye) 、吊銷籌建許可證或者營業(ye) 熱照的處分。工商企業(ye) 注冊(ce) 登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