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Section 22)
它是對1933年美國農(nong) 業(ye) 調整行動的修正規定。它授權美國在有必要防止進口對支持計劃產(chan) 生衝(chong) 擊時,對所涉及的進口商品發放配額或征收費稅。1955年在GATT第22節中,美國獲得了關(guan) 貿總協定對特定商品進口數量限製的鬆動。
特殊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它是一個(ge) 允許發展中國家作出的減讓承諾比發達國家少的原則。在烏(wu) 拉圭回合中,適用於(yu) 發展中國有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原則要比那些適用於(yu) 發達國家的原則寬鬆得多。
關(guan) 稅(Tariff)
一國政府對進口商品所征的稅。關(guan) 稅可采取按進口產(chan) 品數量單位征收固定費用(從(cong) 量稅)和按價(jia) 值征收固定比例的費用(從(cong) 價(jia) 稅)兩(liang) 種形式。
關(guan) 稅化(Tariffication)
將非關(guan) 稅壁壘轉化為(wei) 約束關(guan) 稅的過程。在烏(wu) 拉圭回合農(nong) 業(ye) 協議下,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現存貿易壁壘透明度,並促使各國履行自己的減讓承諾。
關(guan) 稅配額(Tariff-rate Quota,TRO)
對超過一定數量限製(配額)的進口產(chan) 品采用較高的稅率,對配額以內(nei) 的進口則采用較低的稅率。
貿易技術壁壘(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TBT)
指能產(chan) 生貿易障礙的規則、標準(包括對包裝、標誌、標簽等的要求)、檢測與(yu) 證明程序和其它非關(guan) 稅壁壘。在貿易技術壁壘協議下,WTO成員國就農(nong) 業(ye) 和工業(ye) 產(chan) 品使用貿易技術壁壘的約束紀律達成了一致。
東(dong) 京回合(Tokyo Round)
1973年由《東(dong) 京宣言》正式啟動並於(yu) 1979年結束的關(guan) 貿總協定談判。參加本輪談判的國家(包括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幾個(ge) 東(dong) 歐國家)比前幾輪都要多,討論的內(nei) 容也擴大到包括非關(guan) 稅壁壘問題在內(nei) 地領域。
烏(wu) 拉圭回合(Uruguay Round)
由關(guan) 貿總協定組織發起的多邊貿易談判。在成立WTO一攬子協議的29個(ge) 獨立法律文件中,《農(nong) 業(ye) 協議》是其中之一。該談判開始於(yu) 1986年9月烏(wu) 拉圭的埃斯特角城,1994年4月結束於(yu) 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Qrganization,WTO)
作為(wei) 烏(wu) 拉圭回合談判的成果之一,WTO成立於(yu) 1995年1月1日,它取代關(guan) 貿總協定成為(wei) 世界多邊貿易體(ti) 係的法律基礎和常設機構。它為(wei) 政府確定如何構建和實施國內(nei) 貿易立法和規則提供了一個(ge) 原則性、契約性標準。它也是一個(ge) 為(wei) 推進國家間貿易關(guan) 係進行集體(ti) 辯論、談判和判決(jue) 的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