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外匯大師的足跡:伯納德·奧佩蒂特
巴黎巴銀行隸屬於(yu) 巴黎巴集團,這是一家國際性銀行,在全球60多個(ge) 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巴黎巴集團的總資產(chan) 超過2690億(yi) 美元。伯納德·奧佩蒂特是巴黎巴銀行全球股票衍生性交易的主管,主要是從(cong) 事股票選擇權與(yu) 指數選擇權等衍生性產(chan) 品的交易,涵蓋所有的主要市場以及一些新興(xing) 市場,例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與(yu) 大部分的東(dong) 南亞(ya) 國家,現在又增加了匈牙利、俄羅斯與(yu) 波蘭(lan) 。
“我們(men) 非常穩定地賺了不少錢!”
討論主題:
從(cong) 下至上的分析
動態分析
“瑞士方法”:客觀與(yu) 中性
風險與(yu) 機率分析
最佳分散組合
頂尖交易員的特質
停損
從(cong) 下至上的分析:掌握勝算的專(zhuan) 家
伯納德·奧佩蒂特強調主要的對象是個(ge) 別公司,他研究一家公司,成為(wei) 這家公司的專(zhuan) 家。相反的策略則是從(cong) 上至下,首先分析國家政策和產(chan) 業(ye) ,然後才是個(ge) 別公司。伯納德·奧佩蒂特花費無數的時間研究交易對象,竭力掌握公司管理階層、股東(dong) 、員工、往來銀行、債(zhai) 權人、債(zhai) 務人以及該公司股票交易者的心態。他盤算後續的可能發展與(yu) 股價(jia) 反應。通過這個(ge) 角度切入,直接歸集資訊,勝算自然超過那些仰賴二手資訊的分析師。
個(ge) 案研究:西北航空公司
“1993年,我們(men) 曾經介入西北航空公司。該公司在1989年曾經發生融資並購的事件。接下來,整個(ge) 航空產(chan) 業(ye) 就陷入嚴(yan) 重的衰退,整體(ti) 損失高達數十億(yi) 美元,西北航空的業(ye) 績也一落千丈。從(cong) 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中觀察,西北航空當時的銀行債(zhai) 務很高,但債(zhai) 券發行的數量非常有限(如果記憶沒錯的話,總負債(zhai) 大概是六、七十億(yi) 美元,除了5億(yi) 美元的債(zhai) 券之外,其餘(yu) 都是銀行債(zhai) 務)。由於(yu) 短期內(nei) 再度陷入困境,公司提出破產(chan) 的威脅。公司高層分別與(yu) 銀行集團、員工、供應商進行強硬的協商,隻要商談對手將因為(wei) 西北航空破產(chan) 而受損,公司的態度就非常強硬。”
“西北航空開始贏得一些讓步。銀行同意取消利息費用,提供擔保品的的股價(jia) ,波音公司也同意延遲飛機貨款的交付時間。為(wei) 了取得這些重大的成果,西北公司擺出即將破產(chan) 的姿態。每天,它們(men) 總是通過媒體(ti) 放話:‘我們(men) 打算宣布破產(chan) 。’這也是公司債(zhai) 券價(jia) 格不斷下跌的原因。最後,1美元麵值的債(zhai) 券價(jia) 格隻有10美分。”
“根據我的分析,公司不可能破產(chan) 。我認為(wei) 這一切都是嚇人的手段。當然,這種手段對公司非常有利,逼迫談判對手讓步。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從(cong) 事債(zhai) 券交易沒有什麽(me) 意義(yi) ,因為(wei) 規模實在太小。所以,我們(men) 開始買(mai) 進西北航空的債(zhai) 務。當然,結果也可能賠得很慘,但我相信勝算更高。總之,我們(men) 認定西北航空正在玩弄嚇人的手法。”
“一旦談判對手讓步之後,一切都奇跡般地恢複正常。公司開始公布一些漂亮的數據,債(zhai) 券價(jia) 格回升到平價(jia) ,我們(men) 也賺進四、五倍的利潤。後來,公司掛牌上市,經營績效還是很理想。”
“整筆交易涉及許多基本分析。現代的基本分析需要進行動態研究,尤其是遇到這類的特殊情況。”
“歐洲迪斯尼是另一個(ge) 非常類似的案例,當時,市場上有一種歐洲迪斯尼的可轉換公司債(zhai) 流通;當它們(men) 遇到麻煩時,就如同西北航空一樣,通過媒體(ti) 製造各種雜音,渲染情況的惡劣程度。它們(men) 玩弄銀行、股東(dong) 與(yu) 每個(ge) 人。但沒有觸及債(zhai) 券,整個(ge) 事件的發展也完全相同,包括我們(men) 的獲利在內(nei) 。”
“在歐洲迪斯尼的案例中,債(zhai) 券是可轉換債(zhai) 券,屬於(yu) 衍生性交易工具。可能是這個(ge) 緣故,讓我們(men) 有機會(hui) 掌握價(jia) 格混亂(luan) 的交易機會(hui) ,因為(wei) 許多衍生性產(chan) 品交易員不熟悉根本證券,而根本證券的交易者又不熟悉衍生性工具。如果年同時了解這兩(liang) 方麵,就能夠取得優(you) 勢。”
深入的策略性思考可以讓你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dong) 西,並因此而獲利。當然,情況未必始終如此。某個(ge) 事件或許沒有大家忽略的資訊或隱藏的議題。另外,辛勤工作不一定能夠讓你產(chan) 生特殊的見解。特殊的見解需要通過經驗的培育。經由媒體(ti) 報導追蹤公司的發展,這是累積經驗的好方法。
* 了解所有的玩家,留意他們(men) 的言行。所謂玩家,是指具備不可忽略的影響力的人,包括團體(ti) 在內(nei) ,舉(ju) 例來說,工會(hui) 就可能是重要的玩家。
* 了解他們(men) 為(wei) 了本身的利益,應該說些什麽(me) 話;或者,他們(men) 說的話可能帶來什麽(me) 利益。動機是什麽(me) ?隱藏的議題又是什麽(me) ?隻要涉及利益關(guan) 係,任何的談話都不可輕信。
* 誰是最大的損失者?
* 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 對於(yu) 每個(ge) 利益集團,他們(men) 希望發生的最佳、次佳與(yu) 第三種結果是什麽(me) ?
* 每個(ge) 利益集團操縱事件發展的著力點與(yu) 影響力在哪裏?
* 每個(ge) 集團對於(yu) 每個(ge) 結果的反應將如何?如果某個(ge) 人這麽(me) 做,其他人的反應與(yu) 後續的發展可能如何?
通過這種方式思考公司事件,這顯然是一種技巧,需要時間來培養(yang) 。可是,這也可以增添交易的趣味。最後,請記住,對於(yu) 奧佩蒂特來說,價(jia) 格受到公司事件的驅動,而公司事件又是由某些有權力的人塑造的。權力就代表影響力。因此,在整個(ge) 價(jia) 格變動的因果關(guan) 係中,你首先應該考慮:“誰具有影響力?”務必記住,對於(yu) 某家公司或特定情況,很多人都具有影響力。永遠要保持開放的心胸與(yu) 客觀的立場。如同奧佩蒂特所描述的故事,市場往往是一場權力的遊戲。西北航空的案例涉及許多人,包括銀行在內(nei) 。權力與(yu) 影響力不斷流動,這使得你在追蹤公司事件的過程中更困難,也更有趣
動態分析
伯納德·奧佩蒂特介紹了一種非常有趣的觀念。“基本分析非常重要,但我所謂的‘動態分析’也是如此。你想知道某家公司究竟發生了什麽(me) ,某個(ge) 人究竟做什麽(me) ,目的是什麽(me) ,打算什麽(me) 時候做,能夠做到什麽(me) 程度。任何事件背後都必定有一段故事,你必須了解這段故事。”
根據伯納德·奧佩蒂特的看法,公司事件不可能在真空狀態發展,必定有來龍去脈,務必了解整個(ge) 因果關(guan) 係與(yu) 背景。
“就股票交易來說,我認為(wei) 技術分析有99%是胡扯,這種說法或許不適用於(yu) 外匯、大多數的商品、指數和利率。技術分析在後麵這幾個(ge) 領域內(nei) 相當重要,因為(wei) 這幾個(ge) 市場並沒有統一的正確做法,即使你的操作相當不理想,結果也可能勝過全然不理會(hui) 。可是,我還是要強調一點,盤算背後的故事很重要——誰打算做什麽(me) 。”主角或許不是銀行、公司的供應商與(yu) 股東(dong) ,而是政府、供/需關(guan) 係與(yu) 生產(chan) 者。
“條條大路通羅馬,你也可以單獨通過技術分析賺錢。雖然我個(ge) 人不知道怎麽(me) 做,但我相信可以辦到這點。”
在西北航空的個(ge) 案中,奧佩蒂特采用的就是動態分析。他希望知道其中的“故事”。動機何在?影響的著力點在哪裏(換言之,誰是主角)?分析之所以屬於(yu) 動態,因為(wei) 情況不屬於(yu) 靜態。他所關(guan) 心的不是去年的損益表和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奧佩蒂特處理的是活生生而正在發展的對象,隨時可能產(chan) 生變化而對股價(jia) 構成重大的影響。
可是,動態分析未必始終是最適用的分析工具。伯納德·奧佩蒂特隨著不同情況與(yu) 交易類型而改變分析的方法。這點很重要,你必須了解自己交易的市場類型與(yu) 時間架構。舉(ju) 例來說,在流動性高的市場中進行當日衝(chong) 銷的交易,技術分析顯然較基本分析更恰當。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說,如果交易的基礎是建立於(yu) 某個(ge) 國家未來幾個(ge) 月的經濟展望,采用基本分析應該更適當。
“我從(cong) 事許多不同型態的交易。舉(ju) 例來說,可轉換的套利就是其中一種。這屬於(yu) 比較純粹的衍生性交易,動機可能是買(mai) 進隱含價(jia) 格波動率而放空曆史價(jia) 格波動率。這類交易比較適合采用技術分析。對於(yu) 風險套利來說,交易性質則截然不同。”
其他的人想些什麽(me)
在交易或其他競爭(zheng) 性的場合,你隨時都必須了解情況為(wei) 什麽(me) 是目前的狀態。價(jia) 格為(wei) 什麽(me) 是這個(ge) 水準?今天的成交量為(wei) 什麽(me) 偏低?為(wei) 什麽(me) 某家銀行買(mai) 進這家公司的股票?為(wei) 什麽(me) 那家銀行賣出股票?為(wei) 什麽(me) 公司的總經理買(mai) 進額外的股票?如果你不了解周圍的情況,就不太可能知道局麵的發展與(yu) 其中的緣由。不論你認為(wei) 明天的價(jia) 格將變動或維持不變,如果不能掌握今天,就不可能了解明天。
“我經常提醒自己:‘我是否完全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wei) ?我對於(yu) 情況的掌握是否優(you) 於(yu) 競爭(zheng) 對手?他為(wei) 什麽(me) 采取這個(ge) 行動?如果我買(mai) 進,他為(wei) 什麽(me) 賣出?他在想些什麽(me) ?’如果我不知道競爭(zheng) 對手的思路,就覺得渾身不對勁。這屬於(yu) 反向思考。我絕對相信你應該與(yu) 群眾(zhong) 背道而馳。可是,如何衡量群眾(zhong) 的共識,這確實有些困難。另一方麵,群眾(zhong) 的共識也可能是對的,以美國市場最近的多頭行情來說,群眾(zhong) 的共識確實沒錯。”
“我必須了解對手的想法,以及我與(yu) 他的想法差異究竟在哪裏。答案可能很簡單。舉(ju) 例來說,他們(men) 考慮的對象可能不是隱含價(jia) 格波動率。如果我認為(wei) 自己是買(mai) 進偏低的隱含價(jia) 格波動率,但對手的想法不是如此,那我就知道對方的行為(wei) 動機,如果我仍然相信自己的看法沒錯,那就夠了。”
這類綜合性的思考程序也是風險管理的適當工具。如此可以確保你沒有疏忽任何的環節,完全知道自己為(wei) 什麽(me) 建立某個(ge) 交易部位。因此,下單之前,你應該掌握這類的信息,清楚自己的預期是什麽(me) 。一旦部位建立之後,才能夠應對隨後的發展,才能夠斷然采取行動。
采用瑞士方法對待未平倉(cang) 部位:客觀而中性
伯納德·奧佩蒂特對待未平倉(cang) 部位的方法,我稱之為(wei) “瑞士方法”,因為(wei) 他隨時都清楚自己必須把情緒拋到一邊,保持客觀而中性的立場。
每位交易者都知道,一旦部位建立之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從(cong) 這個(ge) 時候開始,一切都是真正的現實,不再是熒幕上閃爍的數據或帳麵上的數字。期待將影響預期,情緒將幹擾理智,客觀變為(wei) 主觀。
部位開倉(cang) 之後,就會(hui) 開始尋找平倉(cang) 的機會(hui) ,結果將是獲利或損失。每種情況引發的情緒都不相同。舉(ju) 例來說,如果部位發生損失,許多交易者期待情況會(hui) 突然好轉,他們(men) 很恐懼,不願意接受損失的可能性。你有責任辨識這類的情緒,然後斷然割舍。你的決(jue) 策必須建立在公司相關(guan) 分析的客觀推理之上。
麵對未平倉(cang) 部位,務必留意自己的反應。如果沒有清晰的思路,可能會(hui) 太早或太遲出場。處理未平倉(cang) 部位的關(guan) 鍵在於(yu) 出場時機。當然,你有時候也會(hui) 考慮加碼,但最關(guan) 心的問題通常還是出場。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於(yu) 客觀的立場來對待未平倉(cang) 部位。
“智性上的誠實是關(guan) 鍵所在。在思考上,每天都必須重新開始。你必須忘記部位的損失和成本。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每天都是從(cong) 頭玩起。今天之前的盈虧(kui) 都已經埋單了,你又回到起跑線。帳戶中沒有預期的獲利和損失,每天早晨都是重新來過。”
“你必須對自己非常非常誠實。千萬(wan) 不可欺騙自己。不論倉(cang) 位承擔巨額的損失或累積重大的獲利,你都必須誠實麵對自己。欺騙自己也是人們(men) 在市場上發生虧(kui) 損的主要理由。我很樂(le) 意看到情況正是如此,否則我們(men) 就很難穩定獲利。”
如同伯納德·奧佩蒂特強調的,當你嚐試從(cong) 客觀的角度評估未平倉(cang) 股票時,情緒總是會(hui) 產(chan) 生幹擾。
“對於(yu) 一位優(you) 秀的交易員,如何控製‘心’的能力,其重要性遠超過如何運用‘腦’。情緒是最棘手的部分,即使一個(ge) 部位可能讓你一敗塗地或賺進數百萬(wan) ,你都必須保持完全客觀的立場。”
麵對損失
麵對帳麵損失,交易員必定會(hui) 承受重大的壓力與(yu) 恐懼。
“承受壓力與(yu) 恐懼,這是很重要的經驗,如此可以避免重蹈覆撤。恐懼是一種情緒,經常幹擾判斷;同樣的道理,陶醉的心情也會(hui) 影響判斷。你必須保持絕對中性的立場。”
所以,當你麵臨(lin) 損失時,不要排斥恐懼的經驗。可是,你必須善用這類的恐懼感,藉以防止未來的損失,千萬(wan) 不要因為(wei) 恐懼既有的損失而越陷越深。當你查閱新價(jia) 格的時候,不應該擔心損失的程度,或期待情況可能好轉。
“麵對新的價(jia) 格,你必須問自己一個(ge) 問題,假設你還沒有建立倉(cang) 位,是否願意在這個(ge) 價(jia) 格買(mai) 進?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應該賣出。你必須非常客觀地看待未平倉(cang) 部位,如果你還沒有建立倉(cang) 位,現在是否願意建立倉(cang) 位?持有未平倉(cang) 部位的過程中,新的資訊可能影響相關(guan) 的預期。可是,你必須誠實麵對自己。這是心態的問題。當倉(cang) 位發生損失而出現新的消息,千萬(wan) 不可以跟自己討價(jia) 還價(jia) ,欺騙自己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價(jia) 格可能上漲。總之,跟自己打交道務必誠實,這是關(guan) 鍵所在。”
如何處理獲利
如同期待的心理一樣,還有另一種情緒障礙往往造成不能客觀分析未平倉(cang) 部位,交易員經常擔心未實現的獲利可能消失。
“‘迅速認賠而讓獲利部位繼續發展’,這種說法雖然有點陳詞濫調,但也是不變的真理。許多人都剛好背道而馳。大家都希望獲利,內(nei) 部的規定也經常鼓勵這麽(me) 做。很多人都把未實現的獲利視為(wei) 不存在。他們(men) 認為(wei) ,獲利了結才代表真正的獲利,在此之前都是假的;認賠出場則相當於(yu) 承認錯誤。”
同樣地,交易員必須拋除這種“必須獲利”的情結。反之,問題的症結在於(yu) :建立倉(cang) 位的根據是否正確。為(wei) 了保持客觀的態度,伯納德·奧佩蒂特的考慮重點在於(yu) 倉(cang) 位的相關(guan) 預期。
“如果預期中的事件沒有發生,我就出場。至於(yu) 出場究竟是獲利還是虧(kui) 損,完全不重要。一旦發現自己判斷的情節出現錯誤,立即出場。還有另一種類似而比較容易處理的情況,如果我預期發生的時期都已經發生,也應該獲利了結。這兩(liang) 種情況都相對容易應付,但事態的發展介於(yu) 兩(liang) 個(ge) 極端之間,那就比較麻煩了。”
必須以客觀的心態處理未平倉(cang) 部位,這就是伯納德·奧佩蒂特強調的重點。這意味著你必須專(zhuan) 心留意某些症結而忽略另一些問題。你必須留意的重點是:
* 預期的情況是否已經發生?
* 麵對目前的價(jia) 格,你想買(mai) 進還是放空?
* 建立倉(cang) 位當初所預期的行情發展,目前的實現機率是否仍然相同?
你必須忽略:
* 倉(cang) 位目前已經承擔多少損失?
* 倉(cang) 位目前已經累積多少獲利?
* 建立倉(cang) 位的成本。
* 期待行情可能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交易:藝術與(yu) 科學
“我想科學訓練是一項正數,雖然有時候也會(hui) 造成妨礙,因為(wei) 金融市場並不存在諸如物理與(yu) 數學之類的真理。
可是,就思考的邏輯結構來說,科學訓練還是有正麵的助益。科學家必須誠實對待自己。這個(ge) 領域內(nei) 沒於(yu) 打混仗的餘(yu) 地。如果某個(ge) 試驗的結果不行,那就是不行,不能打馬虎眼。事實就是事實,不能憑空捏造。”
可是,縱使盡量客觀,但交易畢竟不是機械性的行為(wei) ,其中存在相當大的技巧發揮空間。瑞士人擅長於(yu) 製造漂亮的手表,不是嗎?
“交易的藝術成分遠遠超過科學。當交易員擬定一項決(jue) 策,他絕對不可能完全了解該項決(jue) 策背後的每項立論根據。你必須日夜思考行情的可能發展與(yu) 交易的對策,但到達某個(ge) 節骨眼上,就必須扣動扳機。擬定交易決(jue) 策之前,你可能考慮千百種細節,如果我提出一個(ge) 問題:‘你為(wei) 什麽(me) 買(mai) 進這個(ge) 而賣出那個(ge) ?’你恐怕沒有辦法說出個(ge) 所以然來。當然,你可以提出一些理由,但絕對不是完整的答案。你的決(jue) 策可能是來自於(yu) 最近三天的綜合思考,所以要花三天的時間才解釋得清楚。許多因素都存在於(yu) 潛意識的層麵。你不確定哪項因素促使你扣動扳機。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藝術的成分超過科學,因為(wei) 你沒有辦法充分說明行為(wei) 的動機。選擇權交易涉及許多科學成分,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的訓練與(yu) 藝術的修養(yang) 。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很難找到優(you) 秀的衍生性產(chan) 品交易員的原因。”
頂尖交易員通常厭惡風險
受到媒體(ti) 與(yu) 一些醜(chou) 聞的影響,一般大眾(zhong) 認為(wei) 交易員喜愛承擔風險,樂(le) 於(yu) 投機與(yu) 賭博。可是本書(shu) 采訪的每一位交易員都不承認自己偏愛風險。
“我非常厭惡風險。如果有機會(hui) 的話,我寧可賺取穩定的10,000美元,絕對不會(hui) 考慮成功機率l0%的100,000美元報酬。就經濟學的術語來說,我個(ge) 人的效用函數明顯向原點凹。”
所謂的交易風險,當然是指價(jia) 格波動率而言。談論價(jia) 格波動率勢必涉及機率的概念。根據某特定股票的曆史價(jia) 格波動率,我們(men) 可以估計該股票到達某目標價(jia) 位的發生機率。因此,風險、價(jia) 格波動率與(yu) 機率局於(yu) 不可分割的觀念。優(you) 秀的交易員會(hui) 等待勝算最高的機會(hui) ——換言之,有利走勢發生的機率最高而不利走勢發生的機率最低。另外,不同於(yu) 業(ye) 餘(yu) 的交易者.優(you) 秀的專(zhuan) 業(ye) 交易員了解一點,風險與(yu) 報酬之間並不必然維持正向的線性關(guan) 係。某些情況下.你可以發現風險極低而報酬極高的交易機會(hui) 。
“重點是你必須從(cong) 理性的角度處理風險,而且還要一些想象力。優(you) 秀的交易員知道如何與(yu) 何時承擔風險,也清楚如何與(yu) 何時避開風險。有些風險你必須承擔,有些風險你不可以承擔。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區別這兩(liang) 者。你不需承擔重大的風險,就足以贏取重大的獲利。許多交易機會(hui) 蘊含著可觀的獲利,但風險並不持別高。研究相關(guan) 的市場行情與(yu) 交易對象,或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與(yu) 精力,但實際投入的資金未必承擔太大的風險。。
“有一個(ge) 關(guan) 於(yu) 經濟學家的故事。這位經濟學家與(yu) 朋友在紐約的街上走著,他的朋友看到人行道上有一張百元大鈔,於(yu) 是指著鈔票說:‘教授,有一張百元大鈔!’經濟學教授冷漠地回答:‘不可能,如果真是百元大鈔,早就被入揀走了。’可是,我認為(wei) 有許多低風險的賺錢機會(hui) 。”
分析風險與(yu) 機率
對於(yu) 一個(ge) 部位,伯納德·奧佩蒂特如何分析風險與(yu) 機率呢? “雖然我知道部位發生特定的損失之後就會(hui) 出場,但我還是認為(wei) 投入的全部資金都完全承擔風險。另外,我也會(hui) 考慮部位某個(ge) 獲利百分率的發生機率,然後評估我所承擔的對應風險。我會(hui) 考慮可能結果的機率分析,例如:采取某項行動可能有50%的機率如何發展,或不采取行動可能有50%的機率如何發展,或50%的小賠對應50%的大賺。你必須了解最後結果的機率分配概況。”
分析一筆交易的可行性,伯納德·奧佩蒂特把所有投入資金視為(wei) 風險資本。他知道部位頂多隻會(hui) 發生特定程度的損失(例如:15%),即使最大的損失設定為(wei) 15%.他還是認為(wei) 整體(ti) 投入資金都全部承擔風險。然後,從(cong) 這個(ge) 角度評估各種可能結果的機率分配,分析對應的報酬潛能。惟有通過機率分配的架構,才能掌握報酬的概念。
舉(ju) 例來說,如果建立某個(ge) 選擇權部位,起始價(jia) 值為(wei) 10,000美元.風險資本就視為(wei) 10,000美元。為(wei) 了評估風險/報酬比率,伯納德·奧佩蒂待分析部位最後結果的機率分配。如此可以了解相關(guan) 風險提供的報酬潛能。(從(cong) 數學角度來說,把發生機率視為(wei) 權數而匯總各種可能結果,然後比較這個(ge) 報酬期望值與(yu) 風險。)
資金管理
風險分析與(yu) 管理的工作,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價(jia) 格波動率與(yu) 機率上還包括資金管理。
“你必須設定嚴(yan) 謹的資金管理製度。絕對不允許自己越陷越深。你可以采用某種最大連續損失的規定,或設定某個(ge) 風險值。你也可以采用某種操作法則,例如:‘損失不可超過某個(ge) 限度’。你必須具備這類的心理規範,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承擔設定範圍之外的風險。你必須確定自己不會(hui) 被三震出局,這點很重要。情況很容易失控,必須有明確的規範。”
設計資金管理的製度,你可以考慮下麵幾點:
任何單筆交易中, 我能夠承擔的最大風險金額是多少?換言之,每筆交易最多能夠承擔多少損失?請注意,一係列的交易可能連續發生損失,為(wei) 了保留交易實力,每筆交易我最多能夠允許多少金額的損失?
一旦交易部位建立之後,我最多準備承擔多大百分比的損失?某些人利用‘風險值’(value at risk)的觀念擬定這項決(jue) 策,這是根據所有末平倉(cang) 部位可能結果的機率分配而計算的數值,代表部位承擔的風險總金額。
分散的投資組合
分散投資是風險控製與(yu) 資金管理的相關(guan) 議題。
“一般而言,在特定的風險水準下,通過分散投資可以提高報酬率。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來說,對於(yu) 特定的期望報酬率,如果不進行分散投資,你將承擔較高的風險。如果比較l000個(ge) 部位與(yu) 10個(ge) 部位,分散投資的效益就非常有限了。如果由1個(ge) 部位分散為(wei) 10個(ge) 部位,效益非常明顯.但由10個(ge) 部位分散為(wei) 100個(ge) 部位,應該不會(hui) 有太大的額外效益。分散投資存在一個(ge) 最佳的水準,超過這個(ge) 水準之後將帶來反效果。
伯納槐·奧佩蒂持雖然相信分散投資的效益,但也不主張過度的分散。分散投資是提高風險/報酬比率的有效方法。可是,如果投資組合的部位太過於(yu) 分散,你可能照顧不過來,反而提高損失的可能性。采取分散投資的策略,必須記住:
●如果個(ge) 別部位都承擔相同的市場風險,就不能提供分散投資的效益。
●個(ge) 別部位的規模必須類似。如果九個(ge) 部位的規模都是10美元,第十個(ge) 部位的規模為(wei) 10,000美元,這類的分散投資沒有太大的意義(yi) 。
●個(ge) 別部位的價(jia) 格波動率應該類似。讓我們(men) 考慮10,000美元的三個(ge) 月期英鎊存款期貨契約與(yu) 10,000美元的長期公債(zhai) 部位,兩(liang) 者顯然不可相提並論。
頂尖交易員的特質
對於(yu) 金融交易的熱忱
關(guan) 於(yu) 頂尖交易員的特質,伯納德·奧佩蒂特首先指出交易員需要對於(yu) 金融市場充滿熱忱。
“首先,他必須對於(yu) 相關(guan) 市場充滿興(xing) 趣,希望了解其中的一切。這是大多數交易員欠缺的特質。一般人認為(wei) 金融市場非常枯燥無味。即使他們(men) 認為(wei) 交易很刺激、很有趣,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厭煩了,因為(wei) 交易涉及太多的研究與(yu) 分析,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你必須了解市場為(wei) 什麽(me) 出現這種行情,你必須判斷誰買(mai) 進而誰賣出,他們(men) 的動機何在。無時無刻追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必須具備非凡的耐心、精力與(yu) 欲望。”
“最重要而最經常欠缺的特質是對於(yu) 市場的熱忱態度與(yu) 執著精神。大多數的人都‘一心數用’,一方麵從(cong) 事交易,一方麵想著其它的事,盤算如何花錢享樂(le) 。”
市場的熱忱來自於(yu) 交易的動機。奧佩蒂特接著討論動機問題。
“你必須有學習(xi) 的自然欲望,想要成功,希望賺錢。這方麵的衝(chong) 動必須來自於(yu) 本身,而不是你的老板和客戶。這種欲望與(yu) 熱忱必須原來就存在,不能強求,不能假裝。”
奧佩蒂特認為(wei) ,欠缺動機經常造成失敗。不少頂尖的交易員都相信這套理論。
“在相當大的程度內(nei) ,人們(men) 之所以失敗是因為(wei) 他們(men) 希望失敗。基於(yu) 某種理由,他們(men) 希望懲罰自己。在潛意識裏,很多人不希望獲勝。我不認為(wei) 他們(men) 自己知道這點。他們(men) 往往把失敗歸咎於(yu) 運氣不佳,但實際上是態度的問題,完全與(yu) 運氣無關(guan) 。”
勇氣
奧佩蒂特認為(wei) ,勇氣是頂尖交易員的第二項心理素質。
“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夠承認自己錯誤。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夠麵對自己的損失,不會(hui) 怨天尤人。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自行承擔錯誤的責任。”
麵對損失,交易員經常不能坦然接受。他們(men) 不相信這一切是因為(wei) 自己的錯誤,總是希望把責任歸咎於(yu) 老天爺或其他的人。在《雪山盟》一書(shu) 中,海明威回憶他如何失手而沒有打中獵物。他可以責怪向導驚動獵物,但他沒有這麽(me) 做。相反,他認為(wei) “如果你還有一點本事的話,任何差錯都是你本身的問題。”頂尖的交易員一定對自己負責。另外,一位頂尖的交易員也有安然扮演少數分子的勇氣。
“持有一種與(yu) 大多數人不同的看法,這也需要勇氣,可是,你的看法與(yu) 群眾(zhong) 不同,並不代表你一定能夠賺錢。不過,如果你能夠脫離群眾(zhong) 而堅持自己的看法,這是很重要的特質。某些情況下,這代表勝負的關(guan) 鍵,讓你掌握絕佳的機會(hui) 。最佳的交易機會(hui) 必定無法獲得普遍的認同。其他人可能認為(wei) 你很愚蠢,但你必須對自己有信心,而且對自己說:‘這就是我想做的,我相信自己的看法。’當我達成一個(ge) 非常難以讓其他人認同的結論,完全違反傳(chuan) 統的看法,這種過程代表非凡的曆練。我知道自己的看法正確,斷然根據這種看法建立部位,然後我成功了。這種曆練可以讓你相信自己,讓自己知道你可以看到別人所不能看到的事物。”
許多交易者欠缺這方麵的勇氣。每當某些權威性的投資通訊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men) 的信心就開始動搖。看到報紙上的某篇報導,他們(men) 忽然拋棄先前的所有研究結論。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話或許可以鼓舞一些勇氣。他在《實用主義(yi) 》一書(shu) 中寫(xie) 道:“當一套新理論出現的時候,最初被批評為(wei) 荒謬,然後逐漸被接受,但仍然被視為(wei) 明顯而不重要的理論;最後,人們(men) 體(ti) 會(hui) 到它的重要性,連那些原來的反對者都宣稱自己是這套理論的創始人。”
優(you) 秀交易員必須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men) 花費無數的時間發展交易係統,研究交易的對象,一旦建立部位之後,他們(men) 專(zhuan) 注於(yu) 自己建立部位的理由。如果他們(men) 聽到謠言而提早結束部位,這相當於(yu) 沒有進行任何的研究或發展任何的係統。他們(men) 可以采用一套追隨謠言的係統。
許多交易者在潛意識裏就準備讓媒體(ti) 的評論來決(jue) 定他們(men) 的部位,因為(wei) 這可以把責任轉嫁給別人。任何損失都是媒體(ti) 的錯,獲利當然是歸功於(yu) 自己的交易技巧。把別人的主意擺在自己的看法之前,這往往也是為(wei) 了逃避責任。這經常是因為(wei) 自信不足,尤其是在連續損失之後。為(wei) 了解決(jue) 這方麵的問題,首先必須讓自己獨立承擔所有的盈虧(kui) 責任。你必須發展一套自己有信心的係統。惟有經過測試,發現它確實有效,你才能對係統產(chan) 生信心。如果係統的操縱績效不理想,就應該設法改善或放棄。
接下來,伯納德·奧佩蒂特又提出金融交易領域內(nei) 所需要的另一種勇氣,但運用的機會(hui) 希望不要太多。
“必要的情況下,你需要有勇氣投下龐大的賭注,因為(wei) 這可能代表一種轉折點,你知道這是一個(ge) 不容錯失的機會(hui) 。總之,某種機會(hui) 一旦出現,你必須投下龐大的賭注,這需要勇氣。”
開放的心胸
奧佩蒂特認為(wei) :“開放的心胸代表一切。”這是交易成功的第三個(ge) 關(guan) 鍵特質。他舉(ju) 了一個(ge) 例子。
“1987年大崩盤之後,我正在紐約從(cong) 事選擇權的交易。當時,我沒打算建立單純的方向性部位,而考慮履約價(jia) 格之間的套利交易。舉(ju) 例來說,11月份與(yu) 12月份到期的選擇權價(jia) 格幾乎完全相同。套利交易的機會(hui) 非常多,實在令人覺得意外。任何不忙著補繳保證金而還具有資金實力的人,幾乎都完全專(zhuan) 注於(yu) 方向性部位,或針對價(jia) 格波動率操縱。在這個(ge) 案例中,我沒有追隨群眾(zhong) ,這就是我所謂的開放心胸與(yu) 中性立場。當然,前述的套利機會(hui) 現在已經不容易發生了,因為(wei) 電腦的運用太普遍。”
這屬於(yu) 套利的機會(hui) ,因為(wei) 不同履約價(jia) 格選擇權的價(jia) 格相同,但根本資產(chan) 不同,選擇權價(jia) 格最後必須拉開。
“研究金融市場的發展史或一般曆史,可以培養(yang) 開放的心胸。觀察各種事物,某些事物之間變得比較不相關(guan) ,另一些事物變得更相關(guan) 。”
很少人會(hui) 把曆史研究列為(wei) 交易成功的必要修養(yang) 。可是,如果我們(men) 深入思考,還是能夠體(ti) 會(hui) 其中的道理。奧佩蒂特舉(ju) 例說明許多頂尖交易員的不同操縱層次。市麵上有一些曆史相關(guan) 書(shu) 籍,另外,還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企業(ye) 經濟發展史,這些大學參考書(shu) 或許能夠引起你的興(xing) 趣,它們(men) 大多討論目前重要產(chan) 業(ye) 的早期發展,例如化工產(chan) 業(ye) 。這些書(shu) 中提供許多精彩的內(nei) 容,說明某些產(chan) 業(ye) 、某些地區與(yu) 某些國家何以興(xing) 盛與(yu) 衰敗的理由,解釋變動的原因與(yu) 變動的過程。
停損出場
如同交易新手一樣,伯納德·奧佩蒂特進行一些“如果……就……”的情節分析;換言之,如果某種情況發生,他怎麽(me) 反應,如果另一種情況發生,又怎麽(me) 反應。這類的計劃涉及明智的停損。
“建立一筆交易之前,我會(hui) 決(jue) 定各種情況的反應對策。這往往涉及停損的設定,但我一律采用心理停損,絕對不會(hui) 實際設定停損。我知道場內(nei) 交易員最擅長的技巧就是觸發客戶的停損。我又時候也會(hui) 設定目標價(jia) 位,但不經常這麽(me) 做。”
伯納德·奧佩蒂特提到,場內(nei) 交易員經常故意觸發停損,賺取輕鬆的利潤。每個(ge) 人都知道交易大眾(zhong) 可能在哪些價(jia) 位設定停損——整數價(jia) 位,例如10。假定某支股票的報價(jia) 是11-13;換言之,買(mai) 進價(jia) 11賣出價(jia) 格為(wei) 13。這個(ge) 報價(jia) 代表造市者願意在11買(mai) 進,在13賣出;反之,一般交易大眾(zhong) 願意在11賣出,在13買(mai) 進。這種情況下,一般交易大眾(zhong) 很可能把停損賣單設定在10,造市者也很容易估計這類的停損價(jia) 位。因此,造市者可以把價(jia) 格壓低到10-13,吃掉價(jia) 位10的停損賣單,然後在13賣出。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伯納德·奧佩蒂特不願意實際設定停損的理由。
“在某些市場中,設定停損是很好的習(xi) 慣,尤其是流動性高的市場。當然,設定停損也可能因為(wei) 行情反覆而受害。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要欺騙自己’。保持開放的態度,隨時可以改變主意,這方麵的彈性很重要。不要讓累積的獲利或損失影響你的判斷能力。另外,承認自己犯錯的能力也很重要。停損很有用,可以迫使你產(chan) 生自律精神。”
換言之,如果沒有實際設定停損,你必須有足夠的自律精神,在必要的情況下斷然停損出場。你必須誠實麵對自己,進行客觀的分析,評估自己是否應該出場。
交易戰術
* 追蹤關(guan) 鍵玩家的活動,掌握公司事件的內(nei) 涵。
* 哪些人與(yu) 哪些因子可能影響股票價(jia) 格?如何影響?動機何在?
* 隨著時間架構與(yu) 根本證券的不同,你必須調整分析方法。
* 務必考慮其它市場參與(yu) 者正在想些什麽(me) 。
* 瑞士方法:不帶情緒地對待交易對象——客觀與(yu) 中性。
* 損失:每天都是由零損失開始。
* 損失:誠實對待自己,否則就必須開支票給伯納德·奧佩蒂特先生!
* 損失:你是否願意在今天的價(jia) 格建立部位。
* 損失:感受恐懼的壓力,避免重蹈覆撤。
* 客觀並不代表交易沒有藝術的成分。
* 你不需要承擔重大的風險,就足以贏取重大的獲利。
* 風險與(yu) 報酬的關(guan) 係如何?
* 對於(yu) 任何一筆交易,設定最大的損失金額。
* 分散投資,但分散的程度不可以超過自己的管理能力。
* 頂尖的交易員必定對自己負責。
* 頂尖的交易員有勇氣認賠,承認自己錯誤。
* 具備遠離群眾(zhong) 的勇氣,如果你的判斷正確,可以提升自我信心。
* 采用心理的而不是實際的停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