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外匯平台有:
中國《外匯管理暫行條例》對外匯包含內(nei) 容的解釋為(wei) :①外國貨幣,包括鈔票、鑄幣等;②外幣有價(jia) 證券,包括政府公債(zhai) 、國庫券、公司債(zhai) 券、股票、息票等;③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chu) 蓄憑證等;④其他外匯資金。
概念
外匯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yi) ,即有動態和靜態之分。
外匯的靜態概念,又分為(wei) 狹義(yi) 的外匯概念和廣義(yi) 的外匯概念。
狹義(yi) 的外匯指的是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wei) 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yu) 國際間債(zhai) 權債(zhai) 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它必須具備三個(ge) 特點: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chan) )、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chang) 的債(zhai) 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dui) 換為(wei) 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chan) )。
廣義(yi) 的外匯指的是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chan)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此的定義(yi) 是:“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zhai) 權。”中國於(yu) 1997年修正頒布的《外匯管理條例》規定:“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chang) 的支付手段和資產(chan) :(一)國外貨幣,包括鑄幣、鈔票等;(二)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chu) 蓄憑證等;(三)外幣有價(jia) 證券,包括政府公債(zhai) 、國庫券、公司債(zhai) 券、股票、息票等;(四)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五)其他外匯資產(chan) 。
外匯的動態概念,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ge) 國家的貨幣兌(dui) 換成另一個(ge) 國家的貨幣,借以清償(chang) 國際間債(zhai) 權、債(zhai) 務關(guan) 係的一種專(zhuan) 門性的經營活動。它是國際間匯兌(dui) (ForeignExchange)的簡稱。
種類
外匯是國際匯兌(dui) (Foreign Exchange)的簡稱。外匯的概念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動態的外匯,是指把一國貨幣兌(dui) 換為(wei) 另一國貨幣,以清償(chang) 國際間債(zhai) 務的金融活動。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外匯同於(yu) 國際結算。靜態的外匯,又有廣義(yi) 和狹義(yi) 之分。
外匯基本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①自由外匯。無需經過發行貨幣國家批準,即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自由買(mai) 賣,隨時使用,又可以自由轉換為(wei) 其他國家貨幣的外匯。它在國際交往中能作為(wei) 支付手段廣泛地使用和流通,如美元、英鎊、瑞士法郎、日元、德國馬克等主要西方國家貨幣。②記帳外匯。不經過管匯當局批準,不能自由轉換為(wei) 其他國家貨幣的外匯。記帳外匯通常隻能根據協定,在兩(liang) 國間使用。一般隻在雙方銀行帳戶上記載,既不能轉讓給第三國使用,也不能兌(dui) 換成自由外匯。
中國的外匯
按外匯管製程度分
①現匯,中國《外匯管理暫行條例》所稱的四種外匯均屬現匯,是可以立即作為(wei) 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②額度外匯,國家批準的可以使用的外匯指標。如果想把指標換成現匯,必須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匯率牌價(jia) ,用人民幣在指標限額內(nei) 向指定銀行買(mai) 進現匯,按規定用途使用。
按交易性質分美元
①貿易外匯,來源於(yu) 出口和支付進口的貨款以及與(yu) 進出口貿易有關(guan) 的從(cong) 屬費用,如運費、保險費、樣品、宣傳(chuan) 、推銷費用等所用的外匯;
②非貿易外匯,進出口貿易以外收支的外匯,如僑(qiao) 匯、旅遊、港口、民航、保險、銀行、對外承包工程等外匯收入和支出。
按外匯使用權分
①中央外匯,一般由國家計委掌握,分配給中央所屬部委,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直接撥到地方各貿易公司或其他有關(guan) 單位,但使用權仍屬中央部委或其所屬單位;
②地方外匯,中央政府每年撥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使用的固定金額外匯,主要用於(yu) 重點項目或撥給無外匯留成的區、縣、局使用;
③專(zhuan) 項外匯,根據需要由國家計委隨時撥給並指定專(zhuan) 門用途的外匯。
按其他分類方法
①留成外匯,為(wei) 鼓勵企業(ye) 創匯的積極性,企業(ye) 收入的外匯在賣給國家後,根據國家規定將一定比例的外匯(指額度)返回創匯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或所在地使用;
②調劑外匯,通過外匯調劑中心相互調劑使用的外匯;
③自由外匯,經國家批準保留的靠企業(ye) 本身積累的外匯;
④營運外匯,經過外匯管理局批準的可以用收入抵支出的外匯;
⑤周轉外匯額度和一次使用的外匯額度,一次使用外匯額度指在規定期限內(nei) 沒有使用完,到期必須上繳的外匯額度,而周轉外匯額度在使用一次後還可繼續使用;
⑥居民外匯和非居民外匯,境內(nei) 的機關(guan) 、部隊、團體(ti) 、企事業(ye) 單位以及住在境內(nei) 的中國人、外國僑(qiao) 民和無國籍人所收入的外匯屬於(yu) 居民外匯,駐華外交代表機構、領事機構、商務機構、駐華的國際組織機構和民間機構以及這些機構常駐人員從(cong) 境外攜入或匯入的外匯都屬非居民外匯。
各國外匯英文簡稱:
美元(USD)、德國馬克(DEM)、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瑞士法郎(CHF)、法國法郎(FRF)、意大利裏拉(ITL)、荷蘭(lan) 盾(NLG)、比利時法郎(BEC)、丹麥克郎(DKK)、瑞典克郎(SEK)、奧地利先令(ATS)、港元(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亞(ya) 元(AUD)、新西蘭(lan) 元(NZD)、新加坡元(SIN)、澳門元(MOP)、馬來西亞(ya) 林吉特(MYR)等。
主要外匯
從(cong) 外匯交易的角度講,一種貨幣要成為(wei) 外匯必須有持續性的買(mai) 盤和賣盤,而這需要滿足下列3種主要條件:(1)持有者必須相信這種具有儲(chu) 藏價(jia) 值的功能。(2)這種貨幣在國際貿易中必須可以作為(wei) 計價(jia) 的手段。(3)這種貨幣必須可以作為(wei) 交易的媒介。目前,全世界有150多個(ge) 國家,其中大約有30種貨幣屬於(yu) 交易活躍的貨幣。單以這30種貨幣來說,每一種貨幣對其他貨幣一共有29種匯率,就會(hui) 有435種不同匯率。目前世界外匯市場上重要外匯之間的基本格局是,大多數貨幣之間的基本定價(jia) 關(guan) 係仍以美元為(wei) 主,美元的國際地位是與(yu) 美國強大的發展實力和國際匯率製度形成與(yu) 發展的曆史相聯係的。日本經濟的飛躍和相當實力使日元地位得以穩固和擴張。歐元是一個(ge) 新生兒(er) ,歐洲區統一政策的強大後勁及其內(nei) 在經濟實力決(jue) 定了歐元必將成為(wei) 21世紀與(yu) 美元、日元統領外匯市場風騷的重要貨幣。
亞(ya) 洲各國中央銀行已經控製了世界外匯儲(chu) 備的一半。中國大陸的外匯儲(chu) 備已有9600多億(yi) 美元,台灣、香港緊隨其後,日本多擁有的外匯儲(chu) 備已經接近一萬(wan) 億(yi) 美金。亞(ya) 洲各國的增長趨勢正在使國際貨幣體(ti) 係的權力平衡格局向著有利於(yu) 亞(ya) 洲的方向發展。
(一) 美元
美元的發行權屬於(yu) 美國財政部,辦理具體(ti) 發行的是美國聯邦儲(chu) 備銀行。目前流通的紙幣麵額有100、50、20、10、5、2、1元等7種,另有1元等於(yu) 100分(Cents).美國目前流通的鈔票是1928、1934、1935、1950、1953、1963、1966、1969、1974、1977、1981、1985、1996等各年版。鈔票尺寸不分麵額均為(wei) 15.6×6.6厘米。每張鈔票正麵印有券類名稱、美國國名、美國國庫印記、財政部官員的簽名。美鈔正麵人像是美國曆史上的知名人物,背麵是圖畫。另有500元和500元以上麵額,背麵畫麵上沒有圖畫,流通量極有限。1963年起以後的各版,背麵畫麵的上方或下方又加印一句“IN GOD WE TRUST(我們(men) 信仰上帝)”。1996年美國開始發行一種具有新型防偽(wei) 特征的紙幣,第一次發行的為(wei) 100元券。美國鈔票圖樣中的中心字母或阿拉伯數字分別代表美國12家聯邦儲(chu) 備銀行的名稱。
全球外匯交易中,美元的交易額占86%,美元是目前國際外匯市場上最主要的外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 各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chu) 備包括黃金與(yu) 各種貨幣,但其中最主要的儲(chu) 備資產(chan) 仍然是美元。
2、 全球的主要貿易品幾乎都以美元計價(jia) 。
3、 大多數的國際貿易是以美元進行交易。
4、 絕大多數的國際性債(zhai) 務工具是以美元計價(jia) 。
5、 在國際間旅行時,美元往往是最普遍被接受的貨幣。
6、 幾乎每一種貨幣都是以美元表示價(jia) 值。
7、 當國際間發生危機事件,資金希望尋求避風港時,美元通常是第一個(ge) 被考慮的對象。
8、 美元區的情況決(jue) 定世界範圍利率的發展。
(二) 歐元
歐元源於(yu) 1989年提出的道爾斯計劃。1991年12月11日,馬斯特裏赫特條約啟動歐元機製以來,到1999年初,大多數歐盟國家都把它們(men) 的貨幣以固定的兌(dui) 換比例同歐元聯結起來。根基馬斯特裏赫特條約,歐洲單一貨幣叫做“ECU”。1995年12月,歐洲委員會(hui) 決(jue) 定講歐洲單一貨幣改名為(wei) 歐元“Euro”。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收入、支出包括工薪收入、稅收等都要以歐元計算。2002年3月1日,“歐元”正式流通後,歐洲貨幣的舊名稱消失。
歐元紙幣由各參與(yu) 國中央銀行責成的歐洲中央銀行負責發行。歐元硬幣將各個(ge) 參與(yu) 國政府負責發行。不同發行機構之間保持互相協調。歐盟政治家推動歐元的潛在意圖就是要結束“美元的專(zhuan) 製統治”。1996年12月,設在德國法蘭(lan) 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宣布1999年歐盟統一貨幣——歐元設計圖案是經公開征選麵評出的,奧地利紙幣設計家羅伯特·卡利納的方案中標。在該方案中,歐元共分7種麵值,即5、10、20、50、100、200和500歐元,麵值越大,紙幣麵積越大。最小麵值的5歐元紙幣為(wei) 62毫米高,120毫米寬,最大麵值的歐元紙幣為(wei) 500。每種紙幣正麵圖案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門和窗,象征著歐盟推崇合作和坦誠精神。紙幣的反麵是各類橋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橋和現代先進的吊橋,象征著歐洲與(yu) 其他國家之間的聯係紐帶。各種門、窗、橋梁等圖案分別體(ti) 現了歐洲各時期的建築風格,市值從(cong) 小到大依次為(wei) 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藝複興(xing) 式,巴洛克和洛可可式、鐵式和玻璃式、現代建築風格,顏色依次為(wei) 灰色、紅色、藍色、橘色、綠色、黃褐色、淡紫色。同時,還有13顆五角星緊緊環繞歐盟旗。歐元硬幣由8種麵額組成,包括1、2、5、10、20、50歐分。
歐盟有15個(ge) 成員國,總人口超過3.7億(yi)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1997年為(wei) 80970億(yi) 美元,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20000美元,在世界國際貿易中占20.9%的份額,包括外匯儲(chu) 備、黃金儲(chu) 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和儲(chu) 備頭寸在內(nei) 的國際儲(chu) 備約4800億(yi) 美元,均高於(yu) 美國和日本的相應數字。歐盟經濟的強大實力將支撐歐元的地位在世界範圍內(nei) 不斷上升。歐元將在世界貿易中廣泛使用,國際範圍內(nei) 以歐元為(wei) 中心進行資產(chan) 重組將引發金融市場的大幅調整,資產(chan) 組合將發生變化。各國的外匯儲(chu) 備中,歐元的數量將增加。當然由於(yu) 慣性因素的作用,這樣變化將是漸進的。歐元區總共包括15個(ge) 國家,分別是:奧地利、比利時、德國、希臘、法國、芬蘭(lan) 、愛爾蘭(lan) 、意大利、盧森堡、荷蘭(lan) 、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亞(ya) 、塞浦路斯、馬耳他。
(三)日元
日元由日本銀行發行。日本發行的紙幣麵額有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元等,另有500、100、50、10、5、1元鑄幣。日本鈔票正麵文字全部使用漢字(由左至右順序排列),中間上方均有“日本銀行券”字樣,各種鈔票均無發行日期。發行單位負責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麵印有紅色“總裁之印”和’發券局長“圖章各一個(ge) 。
(四)英鎊
英鎊為(wei) 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lan) 銀行發行。1971月15日,英格蘭(lan) 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製,輔幣單位改為(wei) 新便士(New Penny),1英鎊等於(yu) 100新便士。目前,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麵額的英鎊,另有1、2、5、1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國於(yu) 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製,英鎊成為(wei) 英國的標準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製,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dui) 換黃金,英鎊演化成不能兌(dui) 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製的需要,英國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wei) 3.58134克。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dui) 換,由於(yu) 外匯儲(chu) 備迅速流失,於(yu) 同年8月份又恢複外匯管製。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wei) 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jia) 。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後,英鎊兌(dui) 換美元的新的官方匯率升值為(wei) 1英鎊兌(dui) 換2.6057美元,實際匯率在1英鎊兌(dui) 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nei) 浮動,波幅為(wei) 4.5%左右。1973年3月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ti) 係,其對貨幣體(ti) 係內(nei) 各種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wei) 6%。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ti) 係。
(五)港幣
港幣又稱香港元,主要是由英資上海匯豐(feng) 銀行(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Corporation)、香港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和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發行。目前在香港流通的港幣麵額有:1000、500、100、50、20、10、5元紙幣,另有1分紙幣及5、2、1元和5、2、1毫硬幣。1港幣等於(yu) 10毫,1毫等於(yu) 10分。港元實行對美元的聯係匯率製,美元對港元的匯率1:7.8左右浮動。
(六)澳大利亞(ya) 元
澳大利亞(ya) 元又稱澳元是澳大利亞(ya) 的法定貨幣,由澳大利亞(ya) 儲(chu) 備銀行負責發行。目前澳大利亞(ya) 流通的有5、10、20、50、100麵額的紙幣,另有1、2、5、10、20、50分鑄幣。1澳大利亞(ya) 元等於(yu) 100分。所有硬幣的正麵圖案均為(wei) 英女皇伊麗(li) 莎白二世頭像。新版澳大利亞(ya) 元是塑料鈔票,經過近30年的研製才投入使用,它是以聚酯材料代替紙張,耐磨,不易折磨,不怕揉洗,使用周期長而手感強烈,具有良好的防偽(wei) 特性。
(七)加拿大元
加拿大元由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發行。加拿大紙幣有1、2、5、10、20、50、100、1000元等8種麵額。另有1元和1、5、10、25、50分鑄幣。1元等於(yu) 100分。1935年加拿大發行了印有英女皇喬(qiao) 治五世像的第一批鈔票;1937年發行了印有英皇喬(qiao) 治六世像的1937年版鈔票;1954年發行了印有伊麗(li) 莎白二世頭像的1954年版鈔票;1970年年8月以來又陸續發行了印有英皇喬(qiao) 治六世像的1937年版鈔票;1970年8月以來又陸續發行了新鈔。新舊版本鈔票均可流通。硬幣正麵均鑄有英女皇伊麗(li) 莎白二世頭像,背麵鑄有加拿大的英文“CANDA”字樣。加拿大居民主要是英、法移民的後裔,分英語區和法語區,因此鈔票上均使用英語和法語兩(liang) 種文字。
(八)新加坡元
新加坡元由新加坡貨幣局發行。目前新加坡流通的貨幣有:10000、1000、500、50、20、10、5、1元等麵額的紙幣,1元及50、20、10、5、1分鑄幣。1元等於(yu) 100分。新加坡紙幣中20、25、500、10000元券各有一種版式;1、5、10、50元券各有兩(liang) 種版式;100、1000元券各有三種版式。一種版式以胡姬花票麵主要圖案;另一種版式以鳥類為(wei) 票麵主要圖案;第三種版式鈔票為(wei) 1984年以來發行的麵額為(wei) 100、1000元券鈔票,票麵主要圖案是各種不同的輪船。在各種,麵額鈔票的正背麵顯著位置上均印有“SINGAPORE”字樣,正麵還印有“立獅扶星月盾牌”圖。新舊版鈔票混合流通使用。新加坡鑄幣中的5、10、20、50分這4種各有兩(liang) 個(ge) 樣式。
(九)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的發行機構是瑞士國家銀行,輔幣進位是1瑞士法郎等於(yu) 100生丁,紙幣麵額有10、20、50、100、500、1000瑞士法郎,鑄幣有1、2、5瑞士法郎和1、5、10、20、50生丁等。由於(yu) 瑞士奉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所以瑞士被認為(wei) 最安全的地方,瑞士法郎也被稱為(wei) 傳(chuan) 統避險貨幣,加之瑞士政府對金融、外匯采取的保護政策,使大量的外匯湧入瑞士,瑞士法郎也成為(wei) 穩健而頗受歡迎的國際結算和外匯交易貨幣。
外匯管理
亦稱為(wei) 外匯管製,是指對外匯的收支、買(mai) 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所實施的一種限製性的政策措施。
目前,我國外匯管理體(ti) 製基本上屬於(yu) 部分外匯管製,即對經常項目的外匯交易不實行或基本不實行外匯管製,但對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進行一定的限製。
我國外匯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在經常項目下可兌(dui) 換的基上,創造條件,逐步放開,推進資本項目下可兌(dui) 換,從(cong) 而實施人民幣的完全可兌(dui) 換。
經常項目可兌(dui) 換:
指對屬於(yu) 經常項目下的各類交易,包括進出貨物、支付運輸費、保險費、勞務服務、出境旅遊、投資利潤、借債(zhai) 利息、股息、紅利等,在向銀行購匯或從(cong) 外匯帳戶上支付時不受限製。
1997年,國務院通過立法形式,明確了我國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dui) 換,其中增加規定,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製。
外匯交易市場
外匯交易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產(chan) 品市場,到2007年9月日均交易量達到3.2萬(wan) 億(yi) 美元,相當於(yu) 美國證券市場的30倍,中國股票市場日均交易量的600倍。日常所說的外匯交易是指同時買(mai) 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一種貨幣的外匯交易方式。國際市場上各種貨幣相互間的匯率波動頻繁,且以貨幣對形式交易,比如歐元/美元或美元/日元。
外匯交易市場的主要優(you) 勢在於(yu) 其透明度較高,由於(yu) 交易量巨大,主力資金(如政府外匯儲(chu) 備、跨國財團資金匯兌(dui) 、外匯投機商的資金操作等)對市場匯率變化的影響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麵,對匯率波動的基本麵分析來看,能夠起到較大影響的通常是由各國政府公布的重要數據(如GDP、央行利率),高級政府官員的講話,或者國際組織(如歐洲央行)發布的消息。
外匯交易市場沒有具體(ti) 地點,沒有中心交易所,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銀行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世界上的任何金融機構、政府或個(ge) 人每天24小時隨時都可參與(yu) 交易。
國內(nei) 外匯公司
目前國內(nei) 沒有自己外匯公司,全部都是代理商。現在市場上國內(nei) 用戶量比較大的平台分別是TBI,ECM ,ODL FXDD FXSOL 福匯(FXCM)艾福瑞(ALPARI)
。
TBI中華區設有分支機構——上海
ECM中國區總代理 華富投資
ODL主要代理商有 名匯國際 龍匯、 美匯、 環球金匯網 等
FXDD主要代理商有 杭州第三波 亞(ya) 匯等
FXSOL主要代理商是 環亞(ya)
福匯由於(yu) 其運作方式的原因,國內(nei) 沒有有實力的代理商。
英國艾福瑞(ALPARI(UK))在中國有上海代表處
外匯匯率
外匯交易是以一種外幣兌(dui) 換另一種外幣。報價(jia) 即為(wei) 匯率,通常用兩(liang) 種貨幣之間的兌(dui) 換比例來表示,例如:USD/JPY、GBP/JPY。匯率是第一種貨幣(作為(wei) 基礎貨幣)以第二種貨幣(作為(wei) 計價(jia) 貨幣)來表示價(jia) 格。例如:USD/JPY的匯率為(wei) 120.10即表示1美元兌(dui) 換120.10日元。一種貨幣不能單獨成為(wei) 匯價(jia) 。匯率標價(jia) 的最小單位稱為(wei) 點。GBP/JPY的匯率從(cong) 243.50變成243.51,即匯率上升了一個(ge) 點。
外匯保證金
在各樣投資項目中,最公平而最吸引的人的可算是外匯保證金交易。外匯保證金交易就是投資者以銀行或外匯經紀商提供的平台進行外匯交易。銀行或經紀商一般可以提供90%以上之信托,換言之投資者隻要持有10%左右的資金(保證金)就可進行外匯交易,以全球同步外匯行情為(wei) 交易數據。 這是通過資金杠杆原理,簽訂委托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的交易保證金,便可成倍放大的外匯交易。例如:你有1000美元在一個(ge) 資金賬戶中,外匯經紀商提供的是1:200的杠杆率,您可擁有買(mai) 到最高200000美元的購買(mai) 能力。
外匯點差
在外匯市場上,通常是同時報出買(mai) 入價(jia) 格和賣出格價(jia) 。買(mai) 入價(jia) 和賣出價(jia) 之間的差額被稱為(wei) 點差。
例如:美元日元(USDJPY)由120.00變為(wei) 121.00時,121.00-120.00=1.00日元,點差為(wei) 100點。英鎊美元(GBPUSD),由1.0000變為(wei) 0.9800時,點差為(wei) 200點。
外匯直盤與(yu) 交叉盤
外匯直盤是指美元對其他貨幣的交易。例如:歐元/美元、美元/日元、英鎊/美元。
交叉盤是指兩(liang) 個(ge) 非美貨幣之間的交易。例如:歐元/英鎊、歐元/日元、英鎊/日元。
外匯基礎知識:
外匯是國際匯兌(dui) 的簡稱。通常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可用於(yu) 國際間債(zhai) 權債(zhai) 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jia) 證券(政府公債(zhai) 、國庫券、公司債(zhai) 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chu) 蓄憑證等)。
外匯的主要交易方式
在中國適合中小投資者參與(yu) 的外匯交易方式主要有兩(liang) 種:外匯實盤交易及外匯保證金交易。
外匯實盤交易
外匯實盤交易又稱外匯現貨交易。在中國個(ge) 人外匯交易,又稱外匯寶,是指個(ge) 人委托銀行,參照國際外匯市場實時匯率,把一種外幣買(mai) 賣成另一種外幣的交易行為(wei) 。由於(yu) 投資者必須持有足額的要賣出外幣,才能進行交易,較國際上流行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缺少保證金交易的賣空機製和融資杠杆機製,因此也被成為(wei) 實盤交易。自從(cong) 1993年12月上海工商銀行開始代理個(ge) 人外匯買(mai) 賣業(ye) 務以來,隨著我國居民個(ge) 人外匯存款的大幅增長,新交易方式的引進和投資環境的變化,個(ge) 人外匯買(mai) 賣業(ye) 務迅速發展,目前已成為(wei) 我國除股票以外最大的投資市場。
截止目前,工、農(nong) 、中、建、交、招,光大等多家銀行都開展了個(ge) 人外匯買(mai) 賣業(ye) 務,國內(nei) 的投資者,憑手中的外匯,到上述任何一家銀行辦理開戶手續,存入資金,即可透過互聯網、電話或櫃台方式進行外匯買(mai) 賣。
外匯保證金交易
外匯保證金交易又稱虛盤交易,就是投資者用自有資金作為(wei) 擔保,從(cong) 銀行或經紀商處提供的融資放大來進行外匯交易,也就是放大投資者的交易資金。融資的比例大小,一般由銀行或者經紀商決(jue) 定,融資的比例越大,客戶需要付出的資金就越少。
作用
外匯作為(wei) 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是國際間經濟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對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和政治文化交流,債(zhai) 務關(guan) 係發生在不同國家之間,由於(yu) 貨幣製度不同,一國貨幣不能在其他國家內(nei) 流通,除了運送國際間共同確認的清償(chang) 手段──黃金以外,不同國家間的購買(mai) 力是不可能轉移的。隨著銀行外匯業(ye) 務的發展,國際間大量利用代表外匯的各種信用工具(如匯票),使不同國家間的貨幣購買(mai) 力的轉移成為(wei) 可能。②促進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的發展。外匯是國際間經濟往來的產(chan) 物。沒有外匯,就不能加速資金的國際間周轉和運用,國際經濟、貿易和金融往來就要受到阻礙。以外匯清償(chang) 國際間債(zhai) 權、債(zhai) 務關(guan) 係,不僅(jin) 可以節省運送現鈔的費用與(yu) 避免運送風險,而且可以避免資金積壓,加速資金周轉,從(cong) 而促進國際間商品交換和資本流動的發展。③便利國際間資金供需的調劑。例如,發展中國家為(wei) 加快建設步伐,需要有選擇地利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長短期信貸資金,發達國家的剩餘(yu) 資金也有尋找出路的必要。因此,外匯可以發揮調劑國家之間資金餘(yu) 缺的作用。
用於(yu) 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chang) 還對外債(zhai) 務的外匯積累。
外匯市場的重要性
首先,宏觀經濟模型應該包括所有影響這一模型的變量,並相信這些變量的總和會(hui) 決(jue) 定這一模型的結果。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yu) 外匯市場。外匯市場的短期劇烈波動可能是由於(yu) 市場參與(yu) 者主觀地排斥某些信息,片麵地接受或過分地接受某些信息,使外匯價(jia) 格過分扭曲;也可能是某些影響外匯波動的信息掩蓋了其它一些同樣重要的信息,造成外匯價(jia) 格大起大落。其次,如果外匯市場不是一個(ge) 有效益的市場,那麽(me) 就會(hui) 導致一些糾偏的行為(wei) 在市場中出現,如以牟利為(wei) 動機的投機者介入市場、需要準確地發布影響市場的信息、政府幹預等。這些糾偏的行為(wei) 有時會(hui) 使實際價(jia) 格與(yu) 均衡價(jia) 格趨於(yu) 一致,有時卻又會(hui) 進一步扭曲市場的價(jia) 格波動。
再次,外匯市場是不是一個(ge) 有效益的市場,將直接關(guan) 係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決(jue) 策,成為(wei) 投資者考慮是否把資本投在外匯市場的重要因素。從(cong) 現在外匯市場的實際波動來看,外匯市場在長期可能是一個(ge) 有效益的市場,但短期來說仍沒有辦法能夠證明。目前對外匯市場每天波動影響最大的是新聞,它包括經濟和政治兩(liang) 大類。此外,市場投資者的意願和心理因素,又常常使這些新聞對外匯市場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全球主要外匯市場
◆全球主要外匯市場外匯市場是指由銀行等金融機構、自營交易商、大型跨國企業(ye) 參與(yu) 的,通過中介機構或電訊係統聯結的,以各種貨幣為(wei) 買(mai) 賣對象的交易市場。它可以是有形的---如外匯交易所,也可以是無形的---如通過電訊係統交易的銀行間外匯交易。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統計顯示,國際外匯市場每日平均交易額約為(wei) 2萬(wan) 億(yi) 美元。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30多個(ge) 主要的外匯市場,它們(men) 遍布於(yu) 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傳(chuan) 統的地域劃分,可分為(wei) 亞(ya) 洲、歐洲、北美洲等三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歐洲的倫(lun) 敦、法蘭(lan) 克福、蘇黎世和巴黎,美洲的紐約和洛杉磯,澳洲的悉尼,亞(ya) 洲的東(dong) 京、新加坡和香港。著名的金融交易指數有納斯達克(N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道瓊斯(Dow Jones Indexes),香港恒生指數(Hang Seng Index),日經指數(Nikkei Stock Index)等交易指數地點,外匯剛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不久,所以市場前景非常地廣闊,就拿全球日交易量來說,每日約為(wei) 36,000億(yi) 美元。
◆每個(ge) 市場都有其固定和特有的特點,但所有市場都有共性。各市場被距離和時間所隔,它們(men) 敏感地相互影響又各自獨立。一個(ge) 中心每天營業(ye) 結束後,就把訂單傳(chuan) 遞到別的中心,有時就為(wei) 下一市場的開盤定下了基調。這些外匯市場以其所在的城市為(wei) 中心,輻射周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由於(yu) 所處的時區不同,各外匯市場在營業(ye) 時間上此開彼關(guan) ,相跟著掛牌營業(ye) ,它們(men) 相互之間通過先進的通訊設備和計算機網絡連成一體(ti) ,市場的參與(yu) 者可以在世界各地進行交易,外匯資金流動順暢,市場間的匯率差異極小,形成了全球一體(ti) 化運作、全天候運行的統一的國際外匯市場。
外匯交易主要操盤手法: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交易係統;
二、等待一個(ge) 反轉的形態或信號出現;
三、入市點是選擇突破的時機還是選擇突破後回調的時機;
四、要想入市,先找好止損(即曆史上的一次最強大的壓力或支撐位);
五、根據上漲或下跌回調的50%位入市;
六、選擇入市時機時,應觀看MACD和KDJ是否金叉或死叉(MACD是處在由大轉小亦或由小轉大);
七、根據江恩的數列(3、5、4、7、13。。。)和時間窗判斷日線行情(一般在15日容易反轉,上半年來六、二一;下半年來八、二三;神數15站中間);
八、突破長期趨勢或通道,往往是一波新的行情的開始。
外匯中的外幣
從(cong) 形式上看,外匯是某種外國貨幣或外幣資產(chan) ,但不能認為(wei) 所有的非本國貨幣都是外匯,隻是那些具有可兌(dui) 換性的外國貨幣才能成為(wei) 外匯。
可自由兌(dui) 換貨幣
凡是接受IMF協定第八條規定的國家的貨幣在國際上被承認為(wei) 可自由兌(dui) 換貨幣。這些國家必須履行三條法規:
1.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不得施加限製;
2.不施行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種貨幣匯率;
3.在另一成員國要求下,隨時有義(yi) 務換回對方在經常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
迄今為(wei) 止,全世界已有50多個(ge) 國家的貨幣可自由兌(dui) 換。
有限度自由兌(dui) 換貨幣
凡是接受IMF協定第十四條規定的國家,其貨幣被視作有限度自由兌(dui) 換貨幣,這些貨幣的共同特征表現為(wei) 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施加各種限製。如限製居民的自由兌(dui) 換或限製資本項目外匯的兌(dui) 換。我國的人民幣屬於(yu) 有限度自由兌(dui) 換貨幣。
外匯的優(you) 勢
1、成交量大,市場透明度高 全球外匯市場日均成交量達3.2萬(wan) 億(yi) 美元,如此大的市場不存在莊家,且外匯投資的對象是國家經濟,數據和新聞都是在全球範圍內(nei) 共享的;
2、杠杆靈活,交易成本輕 可調節的杠杆比例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
3、雙向交易,獲利不受市況所限 外匯交易可做多,可做空,無論熊市牛市,隻要市場行情波動均有機會(hui) 獲利;
4、T+0交易,24小時市場 全球7x24小時不間斷的外匯市場,不同於(yu) 股票,外匯是T+0交易,隨時可買(mai) 賣;
5、風險可控,可預設止損和限價(jia) 點 通過設置止損和限價(jia) 點,可以幫助交易者及時控製虧(kui) 損或鎖定獲利;
6、交易迅速,即時成交無需等待 在通常的市況下,所有訂單都可以在指定的價(jia) 位或者指定的範圍內(nei) 即時成交
主要的外匯平台有:
FxPro ,MasterForex,FXCM,FXSOL,PFG,GDI,FXDD,OD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