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詢價(jia) ,我怎麽(me) 回?
閑著也是閑著,生意又難做,好容易逮著個(ge) 客戶,哪能輕易讓他跑掉?
首先肯定要報個(ge) 價(jia) 。報價(jia) 的尺度根據客戶詢盤的情況來判斷,常規產(chan) 品價(jia) 位中等,新品略偏上。
初次接觸,最好不要用“quote”這樣正規的詞來報價(jia) ,輕描淡寫(xie) 的“price”足矣,甚至不出現price字樣亦可。
重點:一定要留個(ge) 尾巴來“釣”客戶。
1.規定一個(ge) 最低訂貨量(作為(wei) 以後討價(jia) 還價(jia) 的籌碼之一)。
2.最重要的,後麵要補充說明,“上述價(jia) 格為(wei) 參考。如您所能理解,根據訂貨量、交貨時間和付款方式的不同,價(jia) 格會(hui) 有很大的區別----有時甚至會(hui) 有高達10%的折扣。”雲(yun) 雲(yun) --當然這都是虛的。
3.除報價(jia) 外,盡可能在回信中附上一些關(guan) 於(yu) 產(chan) 品的資料,比如包裝情況、集裝箱情況、產(chan) 品圖片等等。
我們(men) 的理念是,首先給客戶一個(ge) 關(guan) 於(yu) 價(jia) 格的概念,以及關(guan) 於(yu) 產(chan) 品的基本情況,讓客戶強烈感覺到跟你接觸,無論是否成交都能夠了解產(chan) 品信息,“值得聯係”。其次,在你對客戶心理價(jia) 位不了解的情況下,報價(jia) 的同時給客戶留下討價(jia) 還價(jia) 的興(xing) 趣和空間。
和釣魚同理,既不能隻白白地撒餌,也不能冷冰冰甩個(ge) 空魚鉤過去。
總之,初次與(yu) 客戶打交道,成交是第二位的,細水長流,設法激起客戶“保持聯係”的欲望才是最主要的。
又及:所謂的明確意向,不能坐著幹等客戶表示“明確意向”,要設法引客戶說出他的目的。
比如,泛泛地報個(ge) fob價(jia) 之後,告訴客戶“請告知您所需要的目的港,我很樂(le) 於(yu) 折算一個(ge) cnf價(jia) 格給您做參考”又或“請告知您可能的定購量和交貨時間,我看看是否能給您一個(ge) 好價(jia) 格或折扣”。
等到客戶把這些資料給你之後,你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著去向老板請示了。
否則業(ye) 務員就成了夾心餅幹:老板不報價(jia) ,客戶就不給“意向”;客戶不透露詳情,老板又不肯鬆口。生意就僵持了。
做業(ye) 務員的,不但要跟客戶鬥,還要跟老板周旋,可不能傻等機會(hui) 噢。
如先前所說,報價(jia) 時候留個(ge) “尾巴”釣客戶,是常用的招數。
所謂低價(jia) ,指的是接近成本價(jia) 格,利潤不高的報價(jia) ,靠跑量來維持;高價(jia) 則是預期較高利潤的價(jia) 格了。作為(wei) 新手,很難自己估算成本價(jia) ,老板也老是閃爍其詞支支吾吾,索性,去翻翻老客戶的交易數據,老客戶通常利潤低,老客戶的真實交易價(jia) 格往往比較接近老板的心理承受底線。
“低價(jia) 留尾”,就是報個(ge) 低價(jia) ,但規定一個(ge) 比較大的起訂量,甚至大大高於(yu) 你所估計的客戶可能的訂購量也沒有關(guan) 係,關(guan) 鍵是用低價(jia) 鉤起客戶興(xing) 趣,又為(wei) 將來的漲價(jia) 提供依據---訂量不夠嘛當然要貴一點點啦。
“高價(jia) 留尾”,就是報高價(jia) 後,故意規定一個(ge) 小的訂貨量(估計客戶不難達到的量),並許諾如果超過此量,價(jia) 格會(hui) 有折扣。此外,如前貼所說,表示根據付款方式等的不同,可給與(yu) 較大優(you) 惠雲(yun) 雲(yun) 。總之,漫天要價(jia) ,但鼓勵客戶就地還錢。
用低價(jia) 法還是高價(jia) 法,視客戶的情形而定,或者說根據業(ye) 務員的“感覺”。這種“感覺”的準確性靠的是火候,慢慢熬,急不來的。不過一般說來,可以先在網上檢查一下客戶的情況,如果發現客戶有大規模的網站和分支機構,或者在網上大肆散布求購信息,這樣的客戶最好用低價(jia) 法,因為(wei) 你會(hui) 有很多競爭(zheng) 者,剛開始價(jia) 格一高,客戶理都不理睬你。反之,對那些不熟行的中間商,可以用高價(jia) 法,並且在往來信函中主動介紹“內(nei) 行的”產(chan) 品技術情況,故意把情況搞複雜,給客戶一種“這個(ge) 產(chan) 品很有講究,外行容易上當”的感覺,最後,爭(zheng) 取利用客戶“花錢買(mai) 個(ge) 穩妥”的心態,多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