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地處鄂西北,是鄂、豫、川、陝毗鄰地區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全國著名曆史文化名城.馳名中外的三國遺址古隆中座落在城西,飲譽古今的諸葛亮、王維等文人墨客曾在這裏揮毫潑墨。襄樊市交通便利,資源豐(feng) 富,工業(ye) 基礎雄厚,城市功能齊全,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wei) 一個(ge) 充滿生機的現代化大城市。“襄陽好風日,留醉與(yu) 山翁”,襄樊人民誠摯歡迎海內(nei) 外朋友前來觀光旅遊,投資建廠。
襄樊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是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位於(yu) 素有“七省通衢”的襄樊市境內(nei) ,扼市區北大門,316、207國道穿區而過,毗鄰襄樊火車站和襄樊飛機場,區位十分優(you) 越。轄區政策麵積7.5平方公裏,建成區麵積5平方公裏,是襄樊2010年城市總體(ti) 發展規劃的中心區域,是我國軍(jun) 工企業(ye) 的重要聚集地和鄂、豫、川、陝毗鄰地區技術、智力最密集的地區。聚集了17家科研企業(ye) 、8家軍(jun) 轉民大中型企業(ye) ;匯集了襄樊學院、襄樊職業(ye) 技術學院等6所大中專(zhuan) 院校和2千多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1992年建區以來,開發區各項經濟指標每年均以40%以上的速度遞增,發展勢頭良好。
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六通一平”。高新技術創業(ye) 服務中心,火炬數字大廈、圖書(shu) 館、海關(guan) 大樓、標準廠房、商貿小區、四星級大酒店、專(zhuan) 家公寓、郵政分揀中心、諸葛亮文化廣場等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區內(nei) 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水、電、氣供應充足,政府網站、局域網、寬帶信息網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迅猛。區內(nei) 科技型生產(chan) 企業(ye) 近300家,其中被省科技廳認定高新技術企業(ye) 60家,八年來共承擔省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08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30項。初步形成了航空航天、新材料、電子與(yu) 信息技術、光機電一體(ti) 化四大支柱產(chan) 業(ye) 。區內(nei) 建有亞(ya) 洲唯一的民機座椅生產(chan) 基地和我國唯一的航空救生裝備研發中心以及我國最大的特種光學玻璃生產(chan) 基地。
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建區以來,共引進“三資”企業(ye) 36家,引進外資項目53個(ge) ,投資總額4.5億(yi) 美元,協議利用外資1.5億(yi) 美元。迄今為(wei) 止,已同美、英、日、法、德、南非、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yu) 合作。
高科技農(nong) 業(ye) 發展步伐加快。近年來,先後投資3000多萬(wan) 元建成了農(nong) 業(ye) 高科技示範園區。示範園融生產(chan) 經營、技術推廣、組織培育、觀光休閑為(wei) 一體(ti) 。其中有引進美國胖龍公司溫控設備的百畝(mu) 果菜園,引進法國溫控設施和技術的百畝(mu) 花卉園以及展示古今農(nong) 作技術並融觀光旅遊於(yu) 一體(ti) 的神農(nong) 觀光農(nong) 業(ye) 園。
新型管理體(ti) 製及運行機製日趨完善。高新區按照“小政府、大服務、高效能”的要求,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開發區管委會(hui) 享受市級人民政府經濟管理權限和相應的行政管理權限,積極推行“低稅區和零費樓”政策,實行一支筆審批、一個(ge) 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