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一直處於(yu) 變動之中。為(wei) 了解決(jue) 出口欠退稅款問題,發揮出口退稅對出口商品結構的調節作用,國務院最近再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此次政策調整與(yu) 以往有很大不同,一是以往的政策調整都是退稅率的調高或調低,而這次在調低部分商品退稅率的同時,還調高了某些商品的退稅率,並取消了原油等商品的退稅;二是以往的政策調整都沒有涉及退稅款的分擔問題,此次調整則改變以往中央財政全額負擔的做法,改由中央、地方共同負擔出口退稅款。
新政策的出台並不意味著問題的徹底解決(jue) 。長期以來,關(guan) 於(yu) 出口退稅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ge) 方麵:一是出口退稅率是否必須是征稅稅率;二是地方是否應與(yu) 中央共同負擔出口退稅;三是能否取消出口退稅的指標管理。正確認識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必要性,客觀分析政策調整可能產(chan) 生的問題,對出口退稅政策的貫徹落實,對建立科學合理、相對穩定的退稅機製十分重要。
一、出口退稅率是否必須是征稅稅率
出口企業(ye) 及外貿出口主管部門認為(wei) ,出口退稅率應該是征稅稅率,這樣才能體(ti) 現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則。政府財稅主管部門則認為(wei) ,出口退稅率太高,導致退稅規模太大,財政難以承受,隻能降低出口退稅率。
出口退稅率是否必須是征稅稅率?在什麽(me) 水平才算合適?綜合考慮影響外貿出口的各種因素,出口退稅對外貿出口的作用,世貿組織的有關(guan) 規定等問題,出口退稅率可以低於(yu) 征稅稅率。將所有貨物的出口退稅率保持在征稅率的水平,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
第一,降低出口退稅率不違背WTO的規定。按照WTO的規則,出口退稅最大力度不能超過“零稅率”,否則將被視為(wei) 對出口產(chan) 品的政府補貼,受到製裁。但一國可以根據自己的政治、經濟目標和財政承受能力,從(cong) 實際出發,在法定征稅稅率以內(nei) ,確定適當的出口退稅水平,既可以選擇退稅和不退稅,也可以選擇多退稅和少退稅。
第二,出口退稅隻是影響外貿出口的因素之一。在國際市場需求規模一定的情況下,出口商品競爭(zheng) 力是影響出口規模的主要因素。出口退稅之所以能發揮鼓勵出口的作用,在於(yu) 出口商得到國家出口退稅後,可以通過降低出口商品價(jia) 格的方式增強其產(chan) 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zheng) 力。但勞動力成本、原料成本、運費等都是影響價(jia) 格的因素,除價(jia) 格外,技術水平、品牌效應、售後服務等諸多因素也會(hui) 影響出口商品的競爭(zheng) 力,因此,出口退稅隻是影響出口商品競爭(zheng) 力並進而影響出口的因素之一。
第三,國家增加或減少的出口退稅並非全部由我國出口企業(ye) 獲得或承擔。我國提高出口退稅率時,外國進口商往往壓低我國出口商品價(jia) 格,國家增加的退稅支出,有一部分變成了外國進口商節約的進貨成本。國家降低出口退稅率時,我國出口企業(ye) 增加的成本往往由三方麵承擔,一是供貨企業(ye) 在價(jia) 格上讓一塊,二是出口企業(ye) 從(cong) 盈利中消化一塊,三是外國進口商消化一塊。三方共同承擔減弱了降低退稅率對外貿出口的負麵影響。
第四,出口退稅對外貿出口的支持力度過大,會(hui) 對出口產(chan) 生負麵影響。近些年,我國許多出口商品運到外國後遭到反傾(qing) 銷調查,中國已經成為(wei) 反傾(qing) 銷的最大受害國,其中雖然不乏貿易保護的原因,但也與(yu) 我國許多商品競相壓價(jia) 導致價(jia) 格太低也有很大關(guan) 係。出口商之所以能壓價(jia) ,主要是基於(yu) 國家的退稅支持。在某些情況下,出口價(jia) 格被外商壓低後,出口量卻沒有增加,實際出口額反而下降了。
第五,出口退稅作為(wei) 財政支出的一種方式,不能置於(yu) 一種優(you) 先於(yu) 其他各項支出需要而必須足額保證的地位。我國財政一直麵臨(lin) 強大的支出壓力,養(yang) 老、教育、科研、環保等許多方麵的支出缺口都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應在統籌考慮各項支出需要和財力可能的基礎上,相應安排退稅支出的規模。
基於(yu) 以上分析,在確定出口退稅率時,可以根據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zheng) 力和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在財政承受能力之內(nei) ,對不同的出口商品實行不同的退稅率。對國家鼓勵出口而且在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力較差的一些高技術產(chan) 品和機電產(chan) 品,應將退稅率保持在征稅率的水平;對我國競爭(zheng) 力強的產(chan) 品,如一些勞動力密集型商品、在國際市場占有壟斷地位的商品,可以適當降低其出口退稅率;對某些資源性商品、破壞環境的商品等,則應取消出口退稅。
二、地方是否應與(yu) 中央共同負擔出口退稅
根據目前的分稅製財政體(ti) 製,增值稅屬於(yu) 中央地方共享稅,75%歸屬中央,25%歸屬地方,以往出口退稅全部由中央財政承擔,導致中央與(yu) 地方在增值稅收入和出口退稅的權力和義(yi) 務上不盡一致,中央財政難以承受。因此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將出口退稅改由中央、地方共同負擔。
從(cong) 國內(nei) 生產(chan) 和流通環節增值稅收入歸屬的角度看,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擔出口退稅有一定道理,但讓地方分擔出口退稅也會(hui) 產(chan) 生一定的問題。如果由地方分擔出口退稅款,隻能由出口企業(ye) 所在地負擔,但是出口退稅是退還出口貨物在國內(nei) 生產(chan) 流通各個(ge) 環節繳納的稅款,每個(ge) 環節的增值稅實際是在不同的地方繳納,由於(yu) 出口貨物在出口環節實行免征增值稅的政策,出口企業(ye) 所在地很可能沒有從(cong) 出口貨物中征收一分錢的增值稅。在沒有征稅的情況下,讓地方負擔出口退稅款,在道理上欠妥當。如果讓出口企業(ye) 所在地負擔部分出口退稅款,將導致出口越多,地方財政包袱越重的後果,地方政府鼓勵出口的積極性將受到影響,可能限製本地企業(ye) 到其他地區收購貨物出口,或者拖欠企業(ye) 的退稅款,對整個(ge) 外貿流通秩序將產(chan) 生負麵影響。因此,對地方分擔退稅款後可能引起的問題應引起重視。
增值稅的歸屬問題應該全麵分析。雖然國內(nei) 生產(chan) 和流通環節的增值稅由中央和地方共享,但是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全部歸屬中央,這些稅款有相當一部分被作為(wei) 進項稅抵扣了,直接減少了地方的增值稅收入。因此,從(cong) 權利和義(yi) 務對等的角度看,中央財政負擔全部出口退稅款,不能說沒有道理。
三、出口退稅指標管理不宜取消
目前,國家對出口退稅實行指標管理,退稅指標難以滿足出口退稅的需要,是出口欠退稅規模不斷擴大的原因。因此,外貿出口企業(ye) 和出口主管部門一直呼籲取消出口退稅指標管理。
表麵上看,出口退稅實行指標管理是導致欠退稅的原因,實則不然。指標管理僅(jin) 僅(jin) 是出口退稅資金管理的一種方式,指標安排不足才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出口退稅規模超出國家財政承受能力才是出口欠退稅的終極原因。因此,希望通過取消指標管理的方式解決(jue) 出口欠退稅問題是不現實的。而且,出口退稅尤其是直接的資金退庫,是財政支出的一種方式,不能不受預算支出計劃的約束。根據《預算法》的規定,國家預算必須是完整的,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應該納入預算,出口退稅是中央財政很大的一筆支出,不將其納入預算,不符合《預算法》的要求。因此,目前不宜取消出口退稅的指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