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關(guan) 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海關(guan) 之一。1685 年(清朝康熙 24 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置了江海關(guan) ,至今已有320年的曆史。1950年2月16日江海關(guan) 正式更名為(wei)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海關(guan) 。上海海關(guan) 現有各類機構46個(ge) ,包括浦東(dong) 、機場、吳淞、浦江、外高橋保稅區、洋山等14個(ge) 隸屬海關(guan) ,現場業(ye) 務一處、二處、三處、駐郵局、車站辦事處等7個(ge) 派駐機構,內(nei) 設辦公室、法規處、監管通關(guan) 處等19個(ge) 職能處室(含緝私局),全國海關(guan) 進出口商品歸類中心上海分中心、海關(guan) 總署上海商品價(jia) 格信息處、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上海分中心等6個(ge) 其他機構。
上海海關(guan) 業(ye) 務工作主要特點:一是門類齊全。海、陸、空、郵運渠道進出境業(ye) 務俱全,監管的運輸工具包括海運船舶、空運航空器、陸運列車、汽車等;監管的貿易方式包括一般貿易、加工貿易、轉口貿易等20餘(yu) 種;監管類別分為(wei) 貿易性監管和非貿易性監管兩(liang) 大類。二是點多線長。僅(jin) 海運監管點就有碼頭41個(ge) ,泊位101個(ge) ,浮筒50檔,設有業(ye) 務現場44個(ge) 。三是業(ye) 務量大。近年來,上海海關(guan) 監管的進出口貨物總值、集裝箱量、征收稅款、統計報關(guan) 單量等均居全國海關(guan) 首位。尤其是隨著上海大口岸功能的進一步增強和輻射作用的發揮,上海口岸進出口量逐年增長。1998年以來,上海海關(guan) 監管的進出口貨物總值和征稅總額5年內(nei) 的平均增長幅度分別達到43.2%和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