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國稅製特點
(一)直接稅為(wei) 主,間接稅為(wei) 輔
英國稅製由個(ge) 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石油稅、資本轉移稅、印花稅、土地開發稅,以及增值稅、關(guan) 稅、消費稅等組成。所得稅在其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占全部稅收收入的60%以上。1991年包括所得稅在內(nei) 的直接稅收入占全部稅收總額的67.3%。
間接稅在英國稅製中處於(yu) 輔助地位,其在全部稅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較低。1991年,英國間接稅收入占當年全部稅收總額的32.7%,低於(yu) 直接稅所占的比重。
(二)稅收收入和權限高度集中
英國是實行中央集權製的國家,稅收收入和權限高度集中於(yu) 中央。英國稅收分為(wei) 國稅和地方稅。國稅由中央政府掌握,占全國稅收收入的90%左右,是中央財政最主要的來源。地方稅由地方政府負責,占全國稅收收入的10%左右,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但不是主要來源。構成地方財政主要財源的是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補助。
與(yu) 稅收收入劃分相適應,英國的稅收權限也高度集中於(yu) 中央。全國的稅收立法權由中央掌握,地方隻對屬於(yu) 本級政府的地方稅才享有征收權及適當的稅率調整權和減免權等。但這些權限也受到中央的限製,如80年代英國頒布的地方稅收額封頂法就是顯著一例。
二、英國稅製的演變
英國的稅收製度,經曆過相當長的曆史發展階段。在壟斷資本主義(yi) 以前,英國稅製就較之其他資本主義(yi) 國家完善,並首創了所得稅,但此時是以間接稅為(wei) 主。1799年英國政府廢除了具有所得稅性質的"三級聯合稅"法案,正式頒布所得稅法。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樣是英國稅製改變的契機,大戰前的l911年,英國所得稅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僅(jin) 為(wei) 20%,而大戰後的1922年,就達45.1%。"二戰"後,英國政府取消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設置的一些臨(lin) 時稅製,開征了一些新稅種。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ti) 後,稅收製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具體(ti) 包括:①完善所得稅製,將兩(liang) 種獨立的所得稅,即基本所得稅和附加所得稅合並,實行統一所得稅,並統一使用累進稅率;②引進增值稅,取代了購買(mai) 稅,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實行的包羅萬(wan) 象的消費稅和選擇職業(ye) 稅;③降低關(guan) 稅稅率,在與(yu) 歐洲經濟共同體(ti) 國家貿易中,將關(guan) 稅稅率降低20%,這對其經濟的發展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盡管英國仍是一個(ge) 比較保守的國家,但在稅製改革方麵也多受外國的影響和推動。
80年代以來,英國有了一套完整的稅收製度,所得稅是英國稅製中的核心稅種。但是,英國經濟仍不能逃脫"滯脹"的命運。為(wei) 鼓勵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稅製改革成為(wei) 政府的一個(ge) 重要目標。其改革措施主要有:
1.降低個(ge) 人所得稅稅率,提高起征點。個(ge) 人所得稅最高由原來的83%降為(wei) 60%;基本稅率由原來的33%降為(wei) 30%,1988年以來降為(wei) 27%,最後預定降為(wei) 25%。同時,稅率檔次由原來的11級降為(wei) 6級,1988年又進一步規範化為(wei) 25%和40%兩(liang) 級。
2.調整公司所得稅稅率,鼓勵投資。公司所得稅稅率由原來的52%降為(wei) 1986年的35%。廢止對機械設備及生產(chan) 性建築物的特別折舊和庫存轉換製,以擴大稅基。取消國民保險附加稅和投資所得附加稅,減輕企業(ye) 負擔。
3.改革流轉稅製度,積極推行增值稅。將增值稅稅率由原來的8%分期提高到12.5%和15%,並擴大了增值稅稅基。上述逐步改革,形成了英國的現行稅製。
三、英國稅製結構
英國的稅製由直接稅和間接稅構成。
1.直接稅。主要有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及公司稅。個(ge) 人、合夥(huo) 企業(ye) 及信托要繳納所得稅,並就其資產(chan) 處置所獲資本利得繳納資本利得稅。公司就其利潤及資本利得繳納公司稅。 此外,英國還開征遺產(chan) 稅及贈與(yu) 稅。
2.間接稅。主要包括增值稅、關(guan) 稅、消費稅、印花稅。
四、英國稅法的表現形式
英國並無獨立的稅收法典。當涉及某一領域的法規數量太多時,都會(hui) 匯編統一的法案。另外,還有如下主要的稅收法律:
1891年的印花稅法
1970年的稅收管理法
1975年的石油稅法
1983年的增值稅法
1984年的遺產(chan) 稅法
1988年的公司所得稅法
1990年的資本折扣法
除上述法律外,法庭判決(jue) (即案例法)也起著補充性作用,不過,它隻是解釋性而不是立法性的,而且法庭判決(jue) 是以更高級法庭以往的判例作為(wei) 依據。
對那些稅法不夠清楚或存在疑問的地方,在實踐中形成的特別解釋或說明可用來提供指導,雖然它沒有法律效力,但一般都能得到采用,除非立法機關(guan) 的判決(jue) 導致權力的濫用。
五、英國稅務管理
負責稅務管理的是國內(nei) 收入局和關(guan) 稅與(yu) 消費稅署。後者主要負責增值稅、關(guan) 稅與(yu) 消費稅的征管,其餘(yu) 稅種則由前者負責。 1.納稅申報。公司稅按每個(ge) 財政年度(由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規定的稅率申報納稅。對個(ge) 人而言,其所得稅及資本利得稅則按納稅年度(4月6日至次年4月5日)申報。
稅款的征收一般以納稅人填寫(xie) 的納稅申報表為(wei) 依據。公司應在申報表之外附加其年度會(hui) 計報表,如果公司在正常的稅款支付期之前未能及時提供足夠的信息以便稅務官員估定稅款(財務結算期結束的9個(ge) 月之內(nei) ),那麽(me) 稅務當局可對其處以罰息。
個(ge) 人應在其納稅申報表中詳細填報其所得、利得及其申請的費用、津貼、折扣等。獨立個(ge) 人勞務者也必須在申報其應稅的經營或職業(ye) 所得時附送經營報表。雇員如元別的投資收入,可由其雇主代扣稅款(對於(yu) 此類納稅人,稅務機關(guan) 一般隔幾年才會(hui) 要求其填報納稅申報表)。納稅人一般須在收到報表30日之內(nei) 填報。
2.征收方式。英國對公司及個(ge) 人分別規定不同的規則,適用直接征收製或預扣製。
3.支付方式。公司一般在會(hui) 計年度結束後9個(ge) 月內(nei) 支付其稅款。
對個(ge) 人,如果稅款的預扣製不能實施,稅務機關(guan) 則會(hui) 采取直接征收製-雇員分季按估計收入預繳,待實際數字計算出來後再進行調整。
個(ge) 人應就其經營所得、職業(ye) 收入等在每年1月1日及7月1日分兩(liang) 次繳付稅款。非職業(ye) 性所得則以當年收入為(wei) 基礎在1月1日支付。資本利得及其他適用較高稅率的所得(如利息)則在下一年度的12月1日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