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公司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英國工作許可製度概況

英國工作許可製度概況

1919-1920年期間,英國政府首次引入工作許可製度,主要為(wei) 限製英聯邦國家以外的勞務的湧入。對來自英聯邦國家的勞務則一直推行自由流入的政策,直至《1962年英聯邦移民法案》的頒布實施,英政府才對英聯邦國家的勞務流入加以控製(愛爾蘭(lan) 除外)。1972年,英政府實施《1971移民法案》,規定工作許可不準再頒給來自歐共體(ti) (EEC)以外的非熟練及半熟練工人,英聯邦國家的居民從(cong) 此不再享受任何特權。
2001年大選之後,為(wei) 彌補國內(nei) 某些部門技術人員的空缺,並提高英國經濟的競爭(zheng) 力,英政府將《高技能移民計劃》等新製度引進了工作許可製度體(ti) 係,作為(wei) 提升國民技能水平、減少非正規移民及非法勞務流入的措施之一。這也是英政府首次將工作許可製度與(yu) 移民製度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工作許可局也由此由教育和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劃入內(nei) 政部管理。


當前實施的工作許可製度較以往複雜並成熟得多,包括以下四個(ge) 部分:

(一)主體(ti) 方案(Main Scheme):包括工作許可(Work Permits)、第一許可(First Permissions)、培訓和工作經驗方案(Training and Work Experience Scheme)。
目前的《主體(ti) 方案》是在《1971移民法案》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裏,該方案分別在1981、1989及2000年經過了三次主要的複審。1981年複審是為(wei) 了提高審查效益,加快勞務的流動性以滿足企業(ye) 不斷增長的需求;1989年複審引進了兩(liang) 級製度(Two-Tier System),一級製度(Tier 1)的審批較為(wei) 簡潔,主要為(wei) 方便引進高級管理人員和英國特別空缺的人才,二級製度(Tier 2) 則繼續沿用以前較為(wei) 嚴(yan) 格的審批程序,申請人必須符合規定的一般性條件。在此之間,“關(guan) 鍵勞務”(keyworkers)的概念被引進主體(ti) 方案,意欲引進有特殊技能、有語言和文化水準的高水平人才。以上改革使得勞務製度更加簡便、透明、效益化,流動性更強,也更能滿足雇主的需求,同時帶來了以下兩(liang) 大變化:一是審批時間大為(wei) 縮短,由數周變為(wei) 數天;二是在工作許可局之下成立了“部門工作組”(Sectors Panels),其成員包括了雇主和貿易工會(hui) 的代表。部門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各經濟部門的實際情況,評估勞動力市場狀況,監控勞務缺乏程度和類別,並提出適當的建議。


(二)高技術移民方案(Highly Skilled Migrant Programme,HSMP):為(wei) 便於(yu) 引進國外有特殊技能和經驗的人士到英國就業(ye) 或開辦企業(ye) ,英政府在2002年1月發布該方案,並在2003年10月做了進一步修改,以進一步達到鼓勵人才輸入的目的。持此種工作許可的人士在英國居住滿4年後,可望獲取英國居留權。

HSMP為(wei) 非歐盟國家的居民開創了經濟移民的新天地。與(yu) 《主體(ti) 方案》不同,申請此種工作許可之前,不需要事前提供特定的工作崗位空缺,許可證直接發給申請工作者本人,不需與(yu) 雇主提供的工作相捆綁。此外,英國曆史上首次使用“分數製度”來頒發工作許可。為(wei) 成功獲取HSMP工作許可,申請人保證能夠在英國繼續其所選事業(ye) 的同時,還要在以下5個(ge) 領域獲取65分以上的成績:教育資質、工作經驗、以往收入、所選領域之成就、HSMP優(you) 先申請項目。

據統計,自2002年2月至2003年7月間,4861人申請HSMP工作許可,其中2978人(61%)成功獲取,並主要分布於(yu) 以下4個(ge) 領域:金融(包括會(hui) 計、銀行、投資等);商業(ye) 經理人(包括谘詢師、主管、執行官);信息和通信技術(ICT,包括軟件工程師、計算機專(zhuan) 家、電信專(zhuan) 家);醫療行業(ye) 。雖然此種工作許可數量相對甚微,但它的意義(yi) 在於(yu) :有意鼓勵企業(ye) 家們(men) 以英國為(wei) 家,並表明英國政府對獲取技術及更寬泛意義(yi) 上的全球競爭(zheng) 的態度。


(三)季節性農(nong) 工方案(Seasonal Agricultural Workers Scheme):主要是在農(nong) 忙季節,從(cong) 歐洲大陸雇傭(yong) 一些18-25歲左右的年輕人作為(wei) 英國農(nong) 場主們(men) 的幫手。目前實行操作員及配額管理製度。操作員(Operators,目前有7名)負責招募雇工並分配至農(nong) 場,還要保證他們(men) 獲得適當的工資及生活條件。配額主要用來進行方案管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配額數量一直是1萬(wan) 名,2001年升至15200名,至2003年達到25000名。

英國政府在2002年對該方案進行了複審,主要對操作員的作用進行了修改,預計於(yu) 2004年1月起實施。新方案規定,操作員要根據農(nong) 場主們(men) 的用工要求製訂標書(shu) ,配額將根據操作員的投標情況予以分配。此外,操作員們(men) 還要提交三年期的農(nong) 忙時節雇工需求預測,以利於(yu) 政府製訂中長期規劃。

根據統計,2002年,有19372名外國人士在該方案許可下來英工作。其中,25%是波蘭(lan) 人,20%是烏(wu) 克蘭(lan) 人,18%來自波羅的海三國。


(四)部門方案(Sectors Based Scheme):為(wei) 滿足某些部門對低技術勞工的需求,2003年5月份,英政府推出《部門方案》,首先在“食品加工”和“賓館及餐飲”兩(liang) 部門試行。在“先到者優(you) 先”的原則下,授予兩(liang) 部門業(ye) 主們(men) 各1萬(wan) 名的勞工進口名額(其中允許從(cong) 歐盟東(dong) 擴國家招聘7500名勞工,從(cong) 其它國家招聘12500名),有效期截至到2004年1月。要求:國家職業(ye) 資格(NVQ)3級以下、國內(nei) 勞務短缺的職位;年紀在18-30歲之間。工作時間最長為(wei) 1年,勞工不須攜帶家小,簽證到期必須離開英國。英政府將根據部門實際需求情況定期進行審議或調整。

據統計,自2003年5月至8月6日止,申請人數為(wei) 2559,其中2108人申請食品加工業(ye) 工作許可(其中2/3為(wei) 肉食加工業(ye) ),451人申請賓館及餐飲業(ye) 工作許可。來自以下四個(ge) 國家的勞務占了申請總數的65%:烏(wu) 克蘭(lan) (24%)、波蘭(lan) (18%)、斯洛伐克(13%)、捷克(11%)。


三、外國勞務在英情況

以下主要介紹《主體(ti) 方案》之下、1995-2002年間的工作許可證頒發情況。由於(yu) “工作許可”(WP)及“第一許可”(FP)通常被用作國際勞務流動指標,且其頒發數量占到英國政府頒發總數的75%左右,因此,外國勞務在英國的行業(ye) 、職業(ye) 等分布情況,主要依據2000-2002年間WP、FP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一)總體(ti) 情況
據統計,1995-2002年間,WP、FP的申請數量逐年穩步上升,由38617份升至155216份,8年間翻了3番以上,其中1999-2000年間是增長最快的一年(42%),2001-2002年回落到20%左右,部分折射出當時ICT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衰狀況,也同時反映出當時英國醫療和其它部門的技術人員短缺狀態。
同時期的許可獲準情況與(yu) 申請情況大體(ti) 類同,年獲準率大約在83%(2002年)和92%(2000年)之間,獲準數量逐年上升,從(cong) 1995年的32704人增加至2002年的129041人,增長了295%。在2002年通過的許可中,71%是長期簽證(1年以上),29%為(wei) 短期簽證(1年以下)。
關(guan) 於(yu) 拒簽情況,雖然絕對數量逐年遞增,從(cong) 1995年的4811人增加到2002年的13773人,增長了185%,但拒簽率總體(ti) 上呈下降態勢。最容易被拒簽的國別,首先是印度(拒簽比例高達22%),其下依次是巴基斯坦、南非、菲律賓和中國。以上5個(ge) 國家占了被拒簽總數的一半左右。在被拒簽的行業(ye) 上,占最大比例的是衛生、ICT和管理。

(二)行業(ye) 分布情況
2000-2002年間,英政府共簽發WP、FP許可證238341份,主要分布在以下5大行業(ye) :衛生和醫療服務業(ye) (24.1%)、計算機行業(ye) (17.2%)、行政、商業(ye) 和管理服務業(ye) (12.7%)、教育和文化活動(8.4%)、金融服務業(ye) (8.0%)。
與(yu) 1995年時的情況相比,外國勞務的行業(ye) 分布發生了很大變化,工作許可的主體(ti) 已從(cong) 傳(chuan) 統的商業(ye) 服務轉向衛生和ICT行業(ye) 。如,在1995年占13.2%的金融服務業(ye) 下降至2002年的5.7%,零售業(ye) 及製造業(ye) 更是由1995年的11.7%、8.2%分別下降至2002年的1.4%、3.5%;與(yu) 此同時,在1995年僅(jin) 占比7.3%、7.6%的衛生和醫療服務業(ye) 以及計算機業(ye) 分別在2002年升至25.1%、14.1%。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計算機業(ye) 的工作許可總數自2000年以來已呈下降趨勢,並在2002年9月從(cong) 短缺名單中除去。

(三)職業(ye) 分布情況
2000-2002年間,“專(zhuan) 業(ye) 助理和技術職業(ye) ”一直是最大的職業(ye) 分布群體(ti) ,雖從(cong) 2001年起已呈下降趨勢,但每年占比仍高達50%以上。其中最主要的3個(ge) 類別是:1)衛生專(zhuan) 業(ye) 助理和衛生/醫療其它職業(ye) ,比如護士、放射線技師等,2002年有21458名外國勞務在此崗位就業(ye) ,占工作簽證頒發總數的24.2%;2)計算機分析人員、編程人員和其它IT相關(guan) 職業(ye) ,2002年為(wei) 10004人,占比11.3%;3)文學、藝術、體(ti) 育和文娛界人士及其相關(guan) 職業(ye) ,2002年為(wei) 5435人,占比6.1%。

其次是教師、律師等專(zhuan) 業(ye) 職業(ye) ,2002年為(wei) 21508人,占比24.3%,主要職業(ye) 類別是:1)工程師和技師,包括軟件工程師、計算機和電子工程師等,共9587人,占比10.8%;2)教師職業(ye) ,5814人,占比6.6%;3)醫生等衛生職業(ye) ,2520人,占比2.8%。以上三類職業(ye) 在近幾年中均呈增長態勢,特別是教師職業(ye) ,自2000-2002年的3年間,外國教師人數自1464上升至5814,提高了4.3個(ge) 百分點。
第三大職業(ye) 群體(ti) 是經理人和行政人員,2002年為(wei) 11603人,占工作許可證頒發總數的13.1%,但近幾年來無論是數量還是比例均呈下降態勢(2000年為(wei) 13484人,占比20.9%)。
除以上三大職業(ye) 群體(ti) ,其它職業(ye) 依年度不同,總體(ti) 隻占到工作許可總數的4-12%。此外,若按職業(ye) 細分,隻有8個(ge) 職業(ye) 工作許可證的頒發數量超過了5000份,但占到了總數的71%,這說明了工作許可製度實際上僅(jin) 側(ce) 重於(yu) 一小部分特定職業(ye) 的特點。

(四)國別分布情況
根據1995-2002年WP、FP頒發統計表,外國勞務的國別情況有較大變化。比如在1995年,美國是第一大勞務來源國,占外來勞務總數的32.6%(這一比例至今也沒有被突破),日本為(wei) 第二大來源國,占比10%;但至2002年,美、日勞務比例分別下降到10.8%和3.0%,在國別中排名分別下降到第二位和第七位。與(yu) 此同時,印度人異軍(jun) 突起,所占比例由1995年的8.3%上升至21.4%,人數由1997升至18999,在各國中排名第一位。除印度之外,勞務人數增加較多的國家還有菲律賓、南非和馬來西亞(ya) 。

(五)國別及職業(ye) 結合分布情況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特定的國家居民與(yu) 特定職業(ye) 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guan) 聯度。比如,來自菲律賓、津巴布韋和尼日利亞(ya) 的勞務主要從(cong) 事於(yu) 衛生專(zhuan) 業(ye) 助理行業(ye) ;工程師、技師和計算機行業(ye) 是印度人的首選職業(ye) ;來英國的美國人和日本人則主要在經理人和行政人員崗位上任職。
從(cong) 職業(ye) 情況來看,菲律賓人在“衛生專(zhuan) 業(ye) 助理”的工作許可頒發總數中,占據了1/3的比例;印度人則在“工程師”和“技術專(zhuan) 家”名額中占比70%,在“計算機分析員”和“計算機程序員”中占比78%;美國人在“商業(ye) 和金融專(zhuan) 業(ye) 助理”、“經理人”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的職位競爭(zheng) 中占絕對優(you) 勢。
但情況也在不斷變化之中。比如,2000年發給中國勞務的餐飲業(ye) 工作許可證占中國勞務獲取總數的14%左右,而這一比例在2002年上升到了21%。美、日在商業(ye) 經營和行政管理職位上的主導地位已被逐步銷弱。

(六)企業(ye) 內(nei) 部人員轉移情況
企業(ye) 內(nei) 部人員轉移所占比例較大一直是工作許可製度長期存在的一大特點。企業(ye) 內(nei) 部人員轉移是指跨國企業(ye) 把其內(nei) 部人員在不同時期派往不同的國家工作。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個(ge) 比例大約占到WP和FP的一半左右。但在2000年,此比例已下降至31%,至2002年更是下降至21%左右,一方麵說明需要工作許可的企業(ye) 人員轉移數目已基本停滯,另一方麵表明工作許可製度的進一步開放使其隻占較小比例。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