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lan) 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麵積 24.41萬(wan) 平方公裏(包括內(nei) 陸水域)。英格蘭(lan) 地區13.04萬(wan) 平方公裏,蘇格蘭(lan) 7.88萬(wan) 平方公裏,威爾士2.08萬(wan) 平方公裏,北愛爾蘭(lan) 1.41萬(wan) 平方公裏。
人口 6140萬(wan) ,其中英格蘭(lan) 占83.6%,蘇格蘭(lan) 占8.6%,威爾士占4.9%,北愛爾蘭(lan) 占2.9%(2008年)。官方語言為(wei) 英語,威爾士北部還使用威爾士語,蘇格蘭(lan) 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lan) 部分地區仍使用蓋爾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蘭(lan) 教會(hui) (亦稱英國國教聖公會(hui) ,其成員約占英成人的60%)和蘇格蘭(lan) 教會(hui) (亦稱長老會(hui) ,有成年教徒59萬(wan) )。另有天主教會(hui) 及伊斯蘭(lan) 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和佛教等較大的宗教社團。
首都 倫(lun) 敦(London),人口756萬(wan) (2008年)。最熱月份為(wei) 7月,一般氣溫在13-22℃;最冷月份為(wei) 1月,一般氣溫在2-6℃。
國家元首 女王伊麗(li) 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24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簡況 島國,位於(yu) 歐洲西部,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lan) 、蘇格蘭(lan) 、威爾士)、愛爾蘭(lan) 島東(dong) 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yu) 歐洲大陸相望。海岸線總長11450公裏。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yu) -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過1100毫米,其中山區超過2000毫米,中部低地為(wei) 700-850毫米,東(dong) 部、東(dong) 南部隻有550毫米。每年2-3月最為(wei) 幹燥,10月至翌年1月最為(wei) 濕潤。
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dong) 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後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相繼入侵。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製度。829年英格蘭(lan) 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lan) ,建立諾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蘭(lan) 與(yu) 威爾士合並。1640年爆發資產(chan) 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wei) 共和國。1660年王朝複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製。1707年英格蘭(lan) 與(yu) 蘇格蘭(lan) 合並,1801年又與(yu) 愛爾蘭(lan) 合並。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wei) 世界上第一個(ge) 完成工業(ye) 革命的國家。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1921年愛爾蘭(lan) 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歸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開始衰落,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嚴(yan) 重削弱了英經濟實力。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獨立,英殖民體(ti) 係開始瓦解,但英仍是英聯邦53個(ge) 成員國的盟主。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塊領地。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ti) 。
政治 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出現“無多數議會(hui) ”,議會(hui) 第一大黨(dang) 保守黨(dang) 與(yu) 第三大黨(dang) 自民黨(dang) 組成英二戰後首個(ge) 聯合政府,保守黨(dang) 領袖戴維·卡梅倫(lun) (David Cameron)擔任首相,自民黨(dang) 領袖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擔任副首相,主要負責憲政改革。新政府上台後,積極采取措施,削減公共開支,降低財政赤字,防範主權債(zhai) 務風險,同時鼓勵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經濟複蘇;推出“大社會(hui) ”計劃,動員民眾(zhong) 充分參與(yu) 決(jue) 策,進行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改革。外交方麵,強調加強外交與(yu) 安全政策的協調,成立由首相直接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主張保持英核威懾力量;將阿富汗問題列為(wei) 外交第一要務;鞏固英美“特殊關(guan) 係”;積極推進英在歐盟的利益,重申英不加入歐元區、未經公投不向歐盟讓渡主權的立場;加大與(yu) 中國、印度等新興(xing) 力量的接觸力度;呼籲推動通過“兩(liang) 國方案”解決(jue) 巴以衝(chong) 突;重視國際發展問題,堅持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0.7%用於(yu) 海外援助目標。
【蘇格蘭(lan) 和威爾士地方議會(hui) 和政府】1999年5月,蘇格蘭(lan) 和威爾士選舉(ju) 成立地方議會(hui) ,分別設129和60個(ge) 議席。7月1日,兩(liang) 地議會(hui) 和政府正式運作。蘇格蘭(lan) 議會(hui) 在地方政務、司法、衛生、教育、經濟發展等方麵享有一定的立法權和行政權,並享有部分征稅權,可將所得稅的基本稅率浮動3%。威爾士議會(hui) 主要在就業(ye) 、衛生、教育和環境等問題上擁有決(jue) 策權,但沒有調整稅率的權力。此舉(ju) 被視為(wei) 工黨(dang) 政府實施權力下放的標誌性成就。現任蘇格蘭(lan) 首席部長亞(ya) 曆克斯·薩蒙德(Alex Salmond),威爾士首席部長卡因·瓊斯(Carwyn Jones)。
【北愛爾蘭(lan) 自治政府】1998年4月10日,英國和愛爾蘭(lan) 政府及北愛衝(chong) 突各方簽署和平協議,後選舉(ju) 產(chan) 生北愛地方議會(hui) 。1999年11月,北愛議會(hui) 推舉(ju) 成立由北愛多黨(dang) 分享權力的北愛自治政府。英向北愛移交地方事務管理權,愛爾蘭(lan) 放棄對北愛領土的主權要求。12月,北愛自治政府正式運作,行使除國防、外交和稅收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權。南北愛部長理事會(hui) 、英愛政府間會(hui) 議、英愛理事會(hui) 等機製也正式啟動。這是北愛新教派與(yu) 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愛管理權,也是自1972年英對北愛實行直接統治以來,北愛首次擁有自治政府。但是,北愛各派在繳械等問題上的爭(zheng) 執使和平進程屢遭挫折,2002年10月14日,英政府被迫第4次中止北愛政府的運作。2003年11月,北愛地方議會(hui) 進行選舉(ju) ,強硬派民主統一黨(dang) 和對立的新芬黨(dang) 得勢。經過英愛政府的艱難斡旋,2004年12月8日,英首相布萊爾和愛總理埃亨宣布一攬子重啟和談的新建議。同年12月20日,北愛發生曆史上最大的銀行搶劫案,愛爾蘭(lan) 共和軍(jun) 被指控為(wei) 主謀,和平進程再度擱淺。2005年2月,英、愛政府確定愛爾蘭(lan) 共和軍(jun) 策劃了2004年12月北愛銀行搶劫案,愛爾蘭(lan) 共和軍(jun) 的政治組織新芬黨(dang) 承認對此事知情,但否認參與(yu) 銀行搶劫案。7月28日,愛爾蘭(lan) 共和軍(jun) 發表聲明,宣布從(cong) 即日起放棄武裝鬥爭(zheng) ,不再從(cong) 事任何非和平活動。承諾將同解除武裝國際獨立委員會(hui) 合作,並邀請新教和天主教代表共同監督聲明執行情況。29日,英北愛事務大臣海恩宣布,英軍(jun) 開始拆毀在北愛的部分軍(jun) 事設施並製訂分階段撤軍(jun) 計劃。2006年4月,英首相布萊爾和愛總理埃亨在北愛阿馬郡舉(ju) 行會(hui) 談,就北愛議會(hui) 恢複運作達成協議並設定時限。2007年3月9日,北愛地方議會(hui) 舉(ju) 行選舉(ju) ,民主統一黨(dang) 和新芬黨(dang) 得票總數過半。2007年3月26日,民主統一黨(dang) 和新芬黨(dang) 領袖在貝爾法斯特舉(ju) 行曆史上首次會(hui) 晤。2007年5月8日,北愛各方經過艱苦談判,就權力分配達成妥協,北愛地方聯合政府宣告重啟。現任首席部長為(wei) 民主統一黨(dang) 的彼得·魯賓遜(Peter Robinson),新芬黨(dang) 的馬丁·麥吉尼斯(Martin McGuinness)任副首席部長。
【憲法】英國憲法不是一個(ge) 獨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習(xi) 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hui) 法(1911、1949年)以及曆次修改的選舉(ju) 法、市自治法、郡議會(hui) 法等。政體(ti) 為(wei) 君主立憲製。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聖公會(hui) 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jun) 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hui) 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hui) ,批準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nei) 閣。蘇格蘭(lan) 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ti) 係。
【議會(hui) 】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君主、上院(貴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組成。上院議員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終身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hui) 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獲得通過,除92人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zhuan) 門的皇家委員會(hui) 推薦。2003年2月,英政府提出七項上院改革案,但均遭議會(hui) 否決(jue) ,改革上院的計劃暫時擱淺。2003年6月,內(nei) 閣改組後,撤消大法官事務辦公室,成立憲政事務部;2007年5月,憲政事務部並入新成立的司法部。2006年7月首次經過選舉(ju) 產(chan) 生了上院議長海曼女男爵(Baroness Hayman)。下院議員由普選產(chan) 生,采取簡單多數選舉(ju) 製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提議提前大選。本屆下院於(yu) 2010年5月選出。在650個(ge) 議席中,保守黨(dang) 占307席、工黨(dang) 占258席、自民黨(dang) 占57席、其他小黨(dang) 和無黨(dang) 派人士占28席。下院議長為(wei) 約翰·伯科(John Berc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