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公司
企業重組上市IPO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簡稱GIC),亞(ya) 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資者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一直被稱為(wei) "亞(ya) 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資者",目前管理的資產(chan) 超過千億(yi) 美元,其規模與(yu) 巴菲特掌管的投資帝國Berkshire相當。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簡介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成立於(yu) 1981年5月22日,是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投資機構,其主要任務是管理新加坡的外匯儲(chu) 備,跨出新加坡國界向海外大舉(ju) 投資。由於(yu) 關(guan) 係到國家利益,公司的管理層、內(nei) 部結構、管理的資金、在海外的運作以及業(ye) 績等都諱莫如深。但為(wei) 了因應越來越大的挑戰,同時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近年來才逐漸露出真麵目。成立之初由李光耀親(qin) 自擔任主席,吳慶瑞擔任副主席,但李光耀依然擔任公司董事長。現任總裁為(wei) 李一添,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曾被邀請擔任GIC顧問。


GIC的投資,包含股票、固定收益證券以及貨幣基金、不動產(chan) 以及其它特殊的投資項目,其目標是經由穩健的全球投資獲取長期優(you) 異的資產(chan) 報酬,以打敗同產(chan) 業(ye) 指數為(wei) 目標,當然由於(yu) 這些資金是新加坡的國家資產(chan) ,所以在投資時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GIC價(jia) 值觀

GIC的價(jia) 值觀是:廉潔、群策群力、精益求精、長遠投資觀以及謹慎決(jue) 策。


GIC子公司

GIC下轄三家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The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GIC不動產(chan) 投資有限公司(GIC Real Estate Pte Ltd)以及GIC特殊投資有限公司(GIC Special Investments Pte Ltd)。



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掌管資產(chan) 管理部門以及企業(ye) 服務部門,前者負責執行GIC在公開市場的投資操作,諸如股票、固定收益證券以及貨幣市場工具等,後者則提供遂行投資所需的諸如企業(ye) 規劃、金融服務、內(nei) 部稽核、風險控管、信息技術、行政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等整合性的服務


GIC特殊投資有限公司是GIC專(zhuan) 門投資未上市公司的分支,為(wei) 了獲取優(you) 異的長期投資報酬,GIC必須讓投資觸角遍布各個(ge) 領域,包含創業(ye) 投資、合資、過渡性融資、買(mai) 斷、垃圾債(zhai) 券以及企業(ye) 重整等等。


GIC不動產(chan) 投資有限公司,顧名思義(yi) 則是掌管GIC不動產(chan) 投資的分支,經由直接或間接投資世界各地的不動產(chan) ,該公司已逐漸成為(wei) GIC穩定長期投資報酬的重要貢獻者。


GIC投資

目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有200多名投資專(zhuan) 家,其中新加坡人占60%。現階段,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管理的資產(chan) 超過了1000億(yi) 美元,已躋身於(yu) 全球最大的10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行列。它在世界各地的2000多家公司中有投資,其一半資金投在美國和加拿大,歐洲國家占25%,日本及東(dong) 南亞(ya) 國家占25%。

GIC於(yu) 1995年即進入中國大陸,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發起股東(dong) 之一。在台灣,GIC也是其QFII史上最大的投資人之一,其投資遍布上市與(yu) 未上市公司,諸如宏全國際與(yu) 台茂開發等。2004年1月,GIC購得台灣《蘋果日報》主要股份。

GIC的爭(zheng) 議和曆史

由於(yu) 公司為(wei) 非上市公司,雖然負責管理政府資產(chan) 卻從(cong) 不公布財務報表、高層管理人員薪資等基本情況,引起一些批評人士的擔憂與(yu) 指責,特別是李光耀本人依然擔任該公司最高管理職務,引發外界猜疑。


不久前該公司舉(ju) 行了成立20周年的慶祝活動,逐漸揭開其神秘的麵紗。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雖不是一家掛牌公司,但其財務情況是人們(men) 一向關(guan) 注的。因為(wei) 該公司管理的是“民財”,是國庫的外匯儲(chu) 備。政府投資公司的資金都是投入海外市場的,無疑也被許多外國集團視為(wei) 潛在的大股東(dong) 。由於(yu) 政府投資公司總是守口如瓶,所以它一直籠罩在神秘色彩中。不過,畢竟時代不同了,當市場都在講求開放之際,政府投資公司也趁它步入20 歲的時候,盡可能地解除外界對它的種種誤會(hui) ,擺脫“神秘組織”的形象。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文章近日揭開了政府投資公司麵紗。


1971年,美國政府暫停美元轉換為(wei) 黃金。新加坡那個(ge) 時期的儲(chu) 備大部分是英鎊和美元。財政部為(wei) 轉移焦點,把投資組合改而包括黃金、德國馬克、日元及瑞士法郎。後來,日元在4個(ge) 月內(nei) 從(cong) 360日元上揚至1971年8月時的308日元兌(dui) 1美元。新加坡現有的貨幣多元化政策便是從(cong) 這個(ge) 經驗延用至今。


另一方麵,在70年代兩(liang) 次石油危機時,投資者留意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會(hui) 議,就像他們(men) 今天觀察紐約自動報價(jia) 股市一樣。當時全球通貨膨脹,大大衝(chong) 擊了債(zhai) 券和證券投資。幸好,那時候新加坡的儲(chu) 備大部分是現金和短期債(zhai) 券。


政府投資公司1981年才成立,政府投資公司負責人員的專(zhuan) 業(ye) 背景,主要是通過80年代和90年代的通貨緊縮形成的。

華爾街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狂瀉。紐約道瓊斯工業(ye) 股票指數隔夜暴跌500點至大約1700點。那時,市場充滿恐慌情緒,要拋售股票已經太遲了。因此,政府投資公司決(jue) 定大舉(ju) 進入政府債(zhai) 券市場,期待能找個(ge) 安全避風港和改善流動率。該公司的債(zhai) 券部門人員在亞(ya) 洲交易時間,趕緊“橫掃”所有可找到的5大工業(ye) 國政府債(zhai) 券。股市持續受驚,直到美國聯邦儲(chu) 備局向投資者保證,將為(wei) 市場提供流動能力。一周後,塵埃落定時,政府投資公司在股票的虧(kui) 損,大體(ti) 上已被債(zhai) 券的收益所抵消。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的海灣戰爭(zheng) ,導致石油價(jia) 格大漲至每桶40美元,而且軍(jun) 事衝(chong) 突將維持多久是個(ge) 未知數。不過,政府投資公司決(jue) 定把眼光放得更遠,因猜測美國聯邦儲(chu) 備局將放緩貨幣政策而增持股票。等到炸彈落在巴格達時,股市已收複了所有的失地。


按投資的本質來看,如果在“下注”後,平均取得60%的回報是好事,當然條件為(wei) 其餘(yu) 的四成不能是大大削弱實力的損失。亞(ya) 洲金融危機時,政府投資公司預料到泰銖的問題,但卻沒有料想到這種效應會(hui) 蔓延到馬來西亞(ya) 、印尼及韓國。公司的儲(chu) 備能渡過亞(ya) 洲金融危機,是因為(wei) 投資在亞(ya) 洲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比例很小。該公司大部分的儲(chu) 備是在發達市場,所以反而從(cong) 亞(ya) 洲金融危機中獲利。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