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加拿大統計局最新公布的評估外國跨國公司活動的報告,充分研究與(yu) 分析了在加拿大經營的外國跨國公司在加投資、經營和發展的現狀,極具權威性和學術性,報告還詳盡分析了外資控股企業(ye) 通過投資於(yu) 創新、先進技術和熟練工人等領域,以及對知識創造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對加拿大經濟的影響。故摘其主要內(nei) 容翻譯出來,供國內(nei) 企業(ye) 和學者參考:
由於(yu) 外資控股企業(ye) 與(yu) 很多國內(nei) 競爭(zheng) 對手相比往往擁有較高的生產(chan) 率,在上述這些領域的投資通常能轉化為(wei) 優(you) 異的市場業(ye) 績。
過去三十年,相對於(yu) 內(nei) 資工廠而言,製造業(ye) 領域中外資控股工廠的勞動生產(chan) 率大幅增長。加拿大統計局分析了跨國公司對加拿大經濟的重要性,該報告揭示了加拿大統計局所做的大量分析研究的結果。 外國跨國公司對加經濟做出了十分有價(jia) 值的貢獻。與(yu) 國內(nei) 競爭(zheng) 對手相比,外資工廠不僅(jin) 具有更高的生產(chan) 率,而且更為(wei) 資本密集型,支付更高薪酬,且雇用更多白領工人。
外資控股工廠具有更高的生產(chan) 率是由多方麵因素造成的,如規模效應、行會(hui) 成員、先進技術的應用、以及研發的投入。即使不考慮上述因素,內(nei) 資公司與(yu) 外國跨國公司業(ye) 績表現還是有很大差距。盡管考慮到規模和行業(ye) 的差異,跨國公司仍比內(nei) 資公司具備業(ye) 績上的優(you) 勢。
外國跨國公司與(yu) 外向型的內(nei) 資企業(ye) 相差無幾 該報告也謹慎地反對就此得出結論:即外國跨國公司工廠“就是”比加拿大本地的競爭(zheng) 對手“更好”。
外向型的加拿大企業(ye) ——在出口市場活躍的企業(ye) 或在海外經營生產(chan) 業(ye) 務的企業(ye) ――與(yu) 外國跨國公司相比通常毫不遜色。報告中所描述的新的研究發現外資控股企業(ye) 與(yu) 母公司是國際性的加資企業(ye) 幾乎無差異。這兩(liang) 類企業(ye) 每個(ge) 工人的增加值和總產(chan) 出、工資、熟練工人以及技術的使用情況都非常相似。在研發和創新方麵,如果考慮企業(ye) 規模,年齡和行業(ye) 等因素,加拿大外向型企業(ye) 比外國跨國公司的業(ye) 績略勝一籌。
長期以來外國跨國公司在加拿大國內(nei) 市場占有相當份量該報告中描述的幾項研究表明,從(cong) 公司資產(chan) 份額和收入來看,外國跨國公司長期以來在加拿大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
研究注意到近幾十年來,在加跨國公司活動的改變程度與(yu) 當地有關(guan) 外商直接投資管理規定的重大轉變相吻合。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管製較為(wei) 嚴(yan) 格的時代,外資控股的非金融資產(chan) 份額下降,隨後由於(yu) 引入較寬鬆的管製環境,份額反彈。所以,目前跨國公司活動的水平基本和曆史水平持平。到2005年,非金融行業(ye) 的外資控股水平最多維持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同等水平。
外資控股集中在經濟的非金融領域,如以營運收入衡量,更是如此,這部分是由於(yu) 在金融和保險業(ye) ,尤其是在銀行業(ye) 對外資控股的規定較為(wei) 嚴(yan) 格。外國公司通常轉向能更加充分發揮自己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經濟領域,包括規模和資本密集帶來高回報的經濟領域,以及憑借新的創新技術贏得競爭(zheng) 的高科技領域。
自2000年以來,在非金融行業(ye) 的營運收入中,外資控股企業(ye) 的份額一直比較穩定,徘徊在30%左右。從(cong) 資產(chan) 方麵看,2005年,外資控股企業(ye) 在非金融行業(ye) 的資產(chan) 占27.2%, 自2001年以來,基本維持不變。但是,由於(yu) 這些外企在過去三十年中對累計生產(chan) 率增長所做出的總體(ti) 貢獻,它們(men) 對於(yu) 塑造加拿大的經濟業(ye) 績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外資控股的跨國公司在三個(ge) 方麵對生產(chan) 率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第一,與(yu) 內(nei) 資工廠相比,外資控股的企業(ye) 生產(chan) 率增長相對較快;第二,外資控股企業(ye) 對內(nei) 資企業(ye) 存在生產(chan) 率外溢(技術外溢);第三,與(yu) 僅(jin) 是本地企業(ye) 的合並相比,有外國生產(chan) 商參與(yu) 的合並往往在生產(chan) 率、工資、盈利能力或市場份額等方麵獲益。過去二十年間,盡管外資控股企業(ye) 在製造業(ye) 領域的就業(ye) 比重少於(yu) 40%, 但三分之二的勞動生產(chan) 率增長卻來自於(yu) 這些企業(ye) 。
外國跨國公司為(wei) 總部就業(ye) 增長做出貢獻
該報告還分析了外企總部近期就業(ye) 趨勢所產(chan) 生的影響。對於(yu) 外資並購會(hui) 在總體(ti) 上導致產(chan) 業(ye) 空心化,報告幾乎沒有發現證據,證明跨國公司消減總部就業(ye) 並移至國外。
1999年至2005年外資並購案件並沒有使駐加的企業(ye) 總部數量或總部就業(ye) 減少。同期,外資並購不僅(jin) 沒有使總部減少,反而建立了更多新的總部,在總部的就業(ye) 也與(yu) 並購前同樣高。
從(cong) 1999年到2007年,外資控股企業(ye) 總部的總就業(ye) 人數平均是內(nei) 資企業(ye) 總部總就業(ye) 人數的一半。盡管如此,此間外企對總部就業(ye) 增長的貢獻幾乎相當於(yu) 內(nei) 資企業(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