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中德兩(liang) 國經濟界和政府多年來不懈的努力,中德經貿合作在各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兩(liang) 國互為(wei) 對方在本地區最大的貿易夥(huo) 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中德雙邊貿易有所縮水。按照中方統計,2009年中德貿易額為(wei) 1057.3億(yi) 美元,同比減少8.1%。其中我對德出口499.2億(yi) 美元,同比減少15.7%;自德進口558.1億(yi) 美元,與(yu) 2008年持平。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2009年德自華進口554億(yi) 歐元,下降8.7%;對華出口365億(yi) 歐元,增長7%。
2009年,我新批德企業(ye) 在華投資項目303個(ge) ,同比下降22.3%,但德方實際投入同比增長35.1%,達12.2億(yi) 美元。截至2009年底,我累計批準德企業(ye) 在華投資項目6579個(ge) ,合同德資金額291.9億(yi) 美元,德方實際投入163億(yi) 美元。德在華投資多為(wei) 生產(chan) 型項目,投資金額較大,技術含量較高。為(wei) 大家所熟知的有上海大眾(zhong) 汽車公司、一汽大眾(zhong) 汽車公司、華晨寶馬公司等。此外還有一些較大項目,如北京飛機維修工程公司、上海克虜伯不鏽鋼公司、揚子石化-巴斯夫公司和拜耳一體(ti) 化石化基地等。
隨著我國企業(ye) 實力的不斷增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ye) 把眼光投向了技術先進、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德國投資市場。據中方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在德投資總額已逾10.5億(yi) 美元。按企業(ye) 數量劃分,民營企業(ye) 和私人企業(ye) 約占70%,國有企業(ye) 占30%,但按照投資數額計算,國有企業(ye) 仍是在德中資企業(ye) 的投資主體(ti) 。從(cong) 地區分布來看,以經濟發達的北部、中部為(wei) 主。我國企業(ye) 傳(chuan) 統上分布在以下三個(ge) 地區:一是北部大漢堡地區。由於(yu) 該地區具備港口優(you) 勢,交通便利,因此是我國貿易、運輸等企業(ye) 青睞的投資地,也是中國企業(ye) 在歐洲最集中的地區。二是中部的魯爾區。這裏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中資公司主要集中在杜塞爾多夫、科隆等城市。三是金融之都、航空交通中心法蘭(lan) 克福周圍。這裏是我國銀行、航空企業(ye) 及商協會(hui) 機構集中的地區。近年來,高科技優(you) 勢明顯、中小企業(ye) 集中的南部地區,特別是慕尼黑、斯圖加特等城市成為(wei) 設立生產(chan) 型企業(ye) 的重要地區。從(cong) 投資行業(ye) 來看,貿易、運輸和銀行服務是我國傳(chuan) 統的投資行業(ye) 。近年來我國企業(ye) 赴德國並購顯著增加,並購集中在機械製造業(ye) ,並以機床製造業(ye) 為(wei) 主,但已開始向通信服務、新能源和環保領域擴展,如華為(wei) 集團和中興(xing) 公司等國內(nei) 著名企業(ye) 在德國設立了營銷服務公司和研發機構。近年來,中國企業(ye) 在德國的並購案主要有:上海華盛企業(ye) 集團收購威爾茲(zi) 鋼瓶廠;上工申貝集團收購杜克普—阿德勒公司;沈陽機床廠收購希思機床公司;大連機床廠參股齊默曼機床公司;哈爾濱量具刃具公司收購凱獅量具公司;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科堡機床公司;福建新大陸電腦公司收購德國JQG公司部分股權;杭州機床集團收購德國ABA Z&B Schleif公司60%股權;北京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德國太陽能技術企業(ye) Odersun公司10.27%股權等。
德國是我自歐洲引進技術最多的國家,全球範圍內(nei) 僅(jin) 次於(yu) 美國和日本。截至2009年底,我共批準自德技術引進項目13748個(ge) ,合同金額485.2億(yi) 美元。2009年,我新批準自德技術引進項目1216個(ge) ,合同金額27億(yi) 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1.2%和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