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IZE ,一般稱為(wei) 伯利茲(zi) ,但是也經常翻譯成貝裏斯,白利茲(zi) 或百利茲(zi) 。本處所指貝裏斯公司,即貝裏斯國際商業(ye) 公司,乃根據貝裏斯國際商業(ye) 公司法注冊(ce) 成立,但不能於(yu) 貝裏斯當地經營業(ye) 務的公司。該等公司一般稱為(wei) 離岸公司、海外公司、免稅公司。
國名:Belize, 伯利茲(zi) (亦翻譯成貝裏斯,百利茲(zi) )
獨立日: 1981 年9月21日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yu) 寬之比約為(wei) 3∶2。旗麵主體(ti) 為(wei) 藍色,上下各有一紅色寬邊,正中為(wei) 白色圓地,其中繪有50片綠葉環繞的國徽。藍色代表藍天和海洋,紅色象征勝利和陽光;50片綠葉構成的飾環表示紀念該國自1950年開始為(wei) 爭(zheng) 取獨立而鬥爭(zheng) 幷最終取得勝利。
國徽: 圖案中間為(wei) 盾徽。盾麵左上方為(wei) 交叉著的撬杠和錘子,右上方為(wei) 交叉著的長斧和鋸子,這兩(liang) 組圖案象征該國的木材資源豐(feng) 富,是森林之國;下方為(wei) 航行於(yu) 海上的帆 船,代表該國的捕魚業(ye) 和航海業(ye) 。盾徽背後立有一棵紅木樹,這是伯利茲(zi) 的國樹;兩(liang) 側(ce) 站立著肩扛斧頭和撬杠的伐木工人,象征伯利茲(zi) 人民以伐木為(wei) 生計;下端的綬 帶上寫(xie) 著“我在林蔭中繁榮昌盛”。
自然地理:麵積22963平方公 裏。位於(yu) 中美洲東(dong) 北部。北和西北鄰墨西哥,西和南與(yu) 危地馬拉接壤,東(dong) 瀕加勒比海。海岸線長322公裏。境內(nei) 多山地、沼澤和熱帶叢(cong) 林。地形大致可分為(wei) 南、北 兩(liang) 個(ge) 部分:南半部地形以瑪雅山脈為(wei) 主體(ti) ,山脈為(wei) 西南—東(dong) 北走向。其支脈科克斯科姆山的維多利亞(ya) 峰海拔1121.97米,是全國最高峰。北半部為(wei) 海拔不到 61米的低地區,其中大部是沼澤;有伯利茲(zi) 河、紐河和翁多河流經。屬熱帶雨林氣候。
人口:22.1萬(wan) (1996年估計)。多為(wei) 混血種人和黑人,其中還有印第安人、瑪雅人、印度人、華人和白人。官方語言為(wei) 英語。近半數以上居民通用西班牙語或克裏奧爾語。居民中60%信奉天主教,其餘(yu) 多信奉基督教。
首都:貝爾莫潘(Belmopan)
簡史:原為(wei) 瑪雅人居住地。16世紀初 成為(wei) 西班牙殖民地。1638年英國殖民者入侵,1786年英國派駐行政官,取得實際管轄權。1862年英國正式宣布伯利茲(zi) 為(wei) 其殖民地,改名為(wei) 英屬洪都拉 斯。1956年4月根據新製定的憲法,伯利茲(zi) 舉(ju) 行了首次大選。人民統一黨(dang) 喬(qiao) 治?普賴斯獲勝,組成了立法院。1961年喬(qiao) 治?普賴斯被任命為(wei) 首席部長。1964年1月伯利茲(zi) 實行內(nei) 部自治,但國防、外交和治安仍由英國負責。1965年普賴斯出任總理,幷將立法機關(guan) 改為(wei) 兩(liang) 院製。1970年8月殖民地的首府由伯利茲(zi) 城遷到新建的城市貝爾(1973年6月改名為(wei) 貝爾莫潘)。早在1821年危地馬拉獨立後,曾宣布它繼承西班牙對伯利茲(zi) 的“主權”。英、危雙方多次商談以解決(jue) 爭(zheng) 端,直至1980年10月11日,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hui) 及聯大均以壓倒多數通過決(jue) 議,宣布伯應在一年內(nei) 獨立。1981年9月21日伯正式獨立,為(wei) 英聯邦成員國。
政治:1981年8月的獨立憲法 規定:英國女王是伯利茲(zi) 國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必須是伯利茲(zi) 公民)是英國女王在伯利茲(zi) 的代表;總督任命眾(zhong) 議院多數黨(dang) 領袖為(wei) 政府總理,幷根據眾(zhong) 議院多數黨(dang) 的提名任命總理,根據總理提名任命副總理、內(nei) 閣部長及反對黨(dang) 領袖。國民議會(hui) 是國家的立法機構。
外交:奉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優(you) 先發展同美國的關(guan) 係。1981年9月25日加入聯合國。1987年2月6日,伯利茲(zi) 同中國建交。
與(yu) 中國關(guan) 係:1989年10月11日,伯利茲(zi) 同台灣當局“建交”,同年10月23日中國中止同伯利茲(zi) 的外交關(guan) 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