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北美洲和南美洲交界處的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東(dong) 西兩(liang) 麵緊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獨特的地理優(you) 勢使巴拿馬“興(xing) 起於(yu) 海洋”。然而由於(yu) 塑料袋的大量遺棄,周圍海洋汙染加劇,與(yu) 海為(wei) 伴的巴拿馬人日益感受到來自環境的壓力。
從(cong) 7月20日起,巴拿馬政府正式宣布在全國範圍內(nei) 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此舉(ju) 使巴拿馬成為(wei) 中美洲第一個(ge) 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國家。
據當地媒體(ti) 報道,巴拿馬境內(nei) 所有超市、藥店和零售店從(cong) 20日起必須立即停止使用聚乙烯材質的塑料袋,而批發商店則可寬限至2020年。違反規定的商家將遭罰款,但一些例外情形可免遭處罰,例如盛放生食等。在超市購物時,依舊能夠使用環保袋,售價(jia) 為(wei) 70美分。
據路透社報道,隨著禁塑令的出台,在巴拿馬城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呼籲民眾(zhong)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標語。與(yu) 此同時,巴拿馬消費者保護局的300名官員也將檢查塑料袋的禁用情況,以確保民眾(zhong) 遵守新規則。其實,巴拿馬議會(hui) 在2018年就已經立法批準了禁塑令。不管是官方表態,還是民間倡議,都可以看到巴拿馬全國上下對禁止使用塑料袋、整治海洋環境的壯誌和決(jue) 心。
巴拿馬大部分國土與(yu) 海洋接壤,海洋資源是最重要的財富。1999年收回主權後,巴拿馬運河的樞紐作用極大提振了經濟。廣袤的海洋對巴政府而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依托海洋使巴拿馬的“西半球十字路口”地位不斷鞏固。
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海洋塑料垃圾的積聚,巴拿馬的海洋生態遭遇致命打擊。在巴拿馬近海,海龜、海豹等海洋動物經常因為(wei) 吞食塑料袋而喪(sang) 命,因塑料製品纏身而被折磨致死的動物也不在少數。此外,巴拿馬麵積小、生態係統調節能力弱,廢棄塑料袋因不可回收和不可降解,對該國生態係統挑戰不小。
英國麥克阿瑟基金會(hui) 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曾預測,如果對塑料袋不采取有效的遏製措施,全球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到2050年將超過魚類的重量。
廢棄塑料袋引起的白色汙染對於(yu) 生物多樣性的危害極大。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去年報道了一則令人震驚和痛心的消息。在泰國南部海域中發現了一隻死去的巨頭鯨,屍檢發現,這頭巨頭鯨體(ti) 內(nei) 竟有80多個(ge) 塑料袋,重達8公斤。這樣的例子隻是滄海一粟,據全球環境規劃署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萬(wan) 噸的塑料製品進入海洋,直接造成數以萬(wan) 計的海洋生物死亡。
塑料袋的使用周期極短,這就造成了巨大浪費。經測算,一個(ge) 塑料袋的使用時間大約在12分鍾,而當人類用完塑料袋後,這些遺棄的垃圾便會(hui) 囤積起來,甚至會(hui) 被直接傾(qing) 倒到海洋中。
如今全球範圍內(nei) 已經有多個(ge) 國家實施禁塑令,這些國家全部或部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英國去年1月發布環保計劃,宣布將在2042年之前消除所有塑料廢棄物。智利在今年2月正式頒布禁塑令,由此成為(wei) 拉美首個(ge) 全麵禁塑的國家。
對於(yu) 大部分沿海國家而言,廢棄塑料袋已經成為(wei) 脆弱生態係統的“難以承受之重”。每年經印尼進入海洋的塑料廢棄物達到130萬(wan) 噸。麵對日益迫切的環保形勢,印尼政府也重啟了包括禁塑令在內(nei) 的一係列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