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建恒安”為(wei) 例,剖析國內(nei) 公司是如何通過離岸公司實現間接上市的:
福建恒安在1985年剛剛設立的時候尚是一個(ge)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地方民營企業(ye) ,後來通過設立離岸公司的方式實現香港上市後,再以融得的資金注入購買(mai) 高科技應用微軟信息管理網絡而獲得了巨大的跨越,現已經發展成為(wei) 國內(nei) 占有控製地位、國際知名的紙業(ye) 龍頭企業(ye) 。這其中離岸公司可以說是發揮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我們(men) 可以看到,其實福建恒安上市步驟並不複雜,采取的正是間接上市通行的策略:
第一步:進行公司改製,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對於(yu) 規範的公司,此步可以略去);
第二步:以少量象征性資本注冊(ce) 維爾京(BVI)控股公司,再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或自行籌集外匯資金而增資,從(cong) 而有足夠的能力購買(mai) 境內(nei) 公司的控股權控股境內(nei) 公司(對於(yu) 境內(nei) 公司而言,這涉及海外投資的審批,而該境內(nei) 外公司若原為(wei) 內(nei) 資性質,則還涉及股權轉讓和企業(ye) 性質變更的審批);
第三步:在開曼或香港、百慕大注冊(ce) 離岸公司(即擬上市公司),進而由該開曼公司通過與(yu) BVI控股公司股東(dong) 換股而控股該BVI控股公司,而後將該開曼公司在境外上市。
福建恒安走的正是典型的“離岸融資上市”的“三步上籃”道路,這給我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非常完整的“離岸上市融資”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