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蒙牛開曼群島注冊香港上市案例

WORD格式圖標 PDF格式圖標 

2008年蒙牛中報的抬頭寫(xie) 的是“中國蒙牛乳業(ye) 有限公司,於(yu) 開曼群島注冊(ce) 成立之有限公司”。其股權結構,2002年6月5日,摩根士丹利在開曼注冊(ce) 了兩(liang) 家殼公司:中國乳業(ye) 控股(China Dairy Holdings)和摩根士丹利乳業(ye) 控股(MS Dairy Holdings),第一家作為(wei) 未來接收自己對“蒙牛”投資資金的賬戶公司,第二家作為(wei) 對“蒙牛”進行投資的股東(dong) 公司。其後,中國乳業(ye) 控股又在毛裏求斯設立了全資子公司中國乳業(ye) 毛裏求斯有限公司(China Dairy Mauritius Ltd.),該公司實際控製後來的“蒙牛股份”。

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業(ye) 登陸香港股市,公開發售3.5億(yi) 股,在香港獲得206倍的超額認購率,一次性凍結資金283億(yi) 港元,共募集資金13.74億(yi) 港元,全麵攤薄市盈率達19倍。盡管如此,蒙牛攜手境外資本的發展路徑也仍是毀譽參半。

摩根、英聯和鼎輝三家國際機構分別於(yu) 2002年10月和2003年10月兩(liang) 次向蒙牛注資。首輪增資,摩根、英聯和鼎輝三家國際機構聯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注入了2597萬(wan) 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1億(yi) ),同時取得49%的股權;二次增資注入3523萬(wan) 美元。此舉(ju) 等於(yu) 三家投資機構承認公司的價(jia) 值為(wei) 14億(yi) 元人民幣,兩(liang) 次市贏率分別為(wei) 10和7.3倍。對蒙牛來說,出價(jia) 公道。

正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對於(yu) 蒙牛而言,這並不是一筆劃算的買(mai) 賣。
第一次注資後,蒙牛管理團隊所持有的股票在第一年隻享有戰略投資人所持股票1/10的收益權,而三家投資機構享有蒙牛90.6%的收益權,隻有完成約定的“表現目標”這些股票才能與(yu) 投資人的股票實現同股同權。二次增資中,三位“天使”的要求卻是更加貪婪了。三家投資機構提出了發行可換股債(zhai) 券,其認購的可換股債(zhai) 券除了具有期滿前可贖回,可轉為(wei) 普通股的可轉債(zhai) 屬性,它還可以和普通股一樣享受股息。可換股文件鎖定了三家戰略投資者的投資成本,保證了一旦蒙牛業(ye) 績出現下滑時的投資風險。三家國際投資機構還取得了所謂的認股權:在十年內(nei) 一次或分多批按每股淨資產(chan) 購買(mai) 開曼群島(蒙牛上市的主體(ti) )股票。此般設計正說明了三家老牌投資者把玩風險的高超技藝。

摩根、英聯、鼎輝約4.77億(yi) 港幣的投入在本次IPO已經套現3.925億(yi) 港元。巨額可轉債(zhai) 於(yu) 蒙牛上市十二個(ge) 月(2005年6月)後將使他們(men) 持股比例達到31.2%,價(jia) 值約為(wei) 19億(yi) 港元。與(yu) “三大國際投資機構”的豐(feng) 厚收益相比,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隻得到價(jia) 值不到兩(liang) 億(yi) 的股票,持股比例僅(jin) 為(wei) 4.6%,2005年可轉債(zhai) 行使後還將進一步下降到3.3%,且五年內(nei) 不能變現。牛根生還被要求做出五年內(nei) 不加盟競爭(zheng) 對手的承諾。更嚴(yan) 重的是如果蒙牛不能續寫(xie) 業(ye) 績增長的神話,摩根最終對牛根生團隊失去耐心,完全有能力像新浪罷免王誌東(dong) 那樣對待牛根生。

2004年12月20日,蒙牛乳業(ye) (2319)公布,三家外資股東(dong) MS Dairy、CDH及 Actis,合共減持168,238,371股股份,售價(jia) 為(wei) 每股6.06港元,減持量占公司總股本約12.3%。三家外資股東(dong) 的持股比例相應由31.2%降低為(wei) 18.9%,且不排除其再次減持的可能。這次減持三家外資機構共套現10億(yi) 多港幣。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