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管理
企業重組上市IPO

認證製度

  認證製度,又成為(wei) 合格評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間接確定技術法規或標準中相關(guan) 要求被滿足的程序。它是為(wei) 進行認證工作而建立的一套程序和管理製度。其中包括認證和認可兩(liang) 類活動。

  19世紀末,隨著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的成熟,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chan) 品層出不窮,並且越來越複雜,普通消費者在購買(mai) 產(chan) 品時已經不可能自行鑒別產(chan) 品的質量了.與(yu) 此同似乎,對於(yu) 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產(chan) 品實行政府控製,以保證社會(hui) 秩序正常運行的要求也提出來了。

  1903年,英國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ge) 認證標誌,即使用BS字母組成的“風箏標誌”,標誌在鋼軌上,表明鋼軌符合質量標準,該標誌以英國國家標準為(wei) 檢驗依據,具有公正性和科學性。此後,許多國家紛紛起而效仿,建立起以本國標準為(wei) 依據的認證製度。

  二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國際貿易迅速增長,以歐盟和關(guan) 貿總協定(現為(wei) 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為(wei) 標誌,世界經濟呈現出國際和區域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認證製度的局限性暴露出來,一些國家的政府為(wei) 了推動本國產(chan) 品的出口,開始謀求雙邊一直多邊的認證製度,以區域性標準為(wei) 依據的認證製度首先在歐盟出現。這種區域性的認證製度的建立,克服了歐盟各成員國之間標準不統一和管理技術上的差異,簡化了貿易手續,保護了各成員國的利益。但是這對非歐盟成員國卻形成了非關(guan) 稅貿易壁壘。在這種背景下,促使國際電工委員會(hui) (IEC)考慮建立國際性的質量評定製度。

  1976年,IEC成立認證管理委員會(hui) (CMC)。CMC成立以後,完成了國際電工委員會(hui) 電子元器件國際標準認證製度的基本章程和程序規則的製定和頒布工作。受關(guan) 貿總協定的影響,1971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認證委員會(hui) ,並於(yu) 1985年改名為(wei) 合格評定委員會(hui) (CASCO),開始從(cong) 技術角度協調各國認證製度的內(nei) 容,促進各國認證機構的檢驗結果的相互認可,以消除各國由於(yu) 標準、檢驗、認證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所帶來的貿易困難,並進一步製定出國際性的認證製度。1993年結束的“烏(wu) 拉圭回合”談判,將質量認證擴展為(wei) “合格評定程序”。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