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小企業(ye) ”,是指企業(ye) 的資金、產(chan) 能、市場份額等“硬實力”相對較小。中小酒廠當然也是。如果企業(ye) 主內(nei) 心自認弱小;那麽(me) 這個(ge) 企業(ye) 最多隻能為(wei) 主人掙上幾個(ge) 小錢(甚至在還沒有為(wei) 主人掙上任何錢)時就被他們(men) 心目中認為(wei) 自己無法抗衡的“大鱷”吞噬或湮沒了。
不對稱戰略和策略存在的前提,是要求運用不對稱戰略和策略的企業(ye) 明白:自己可以通過努力,靠軟實力來不斷求得硬實力的不斷強化;更明白自己的軟實力是什麽(me) 、如何才能強大。
因為(wei) 不對稱競爭(zheng) 的核心思想是尋求和發展自身獨特的、對手不可複製的局部競爭(zheng) 優(you) 勢來展開係列市場競爭(zheng) 活動。
隻要企業(ye) 有長期生存和發展願望,那麽(me) 在競爭(zheng) 中運用好不對稱的戰略和策略,並使之融匯協調,是十分關(guan) 鍵甚至不可或缺的。
一、小,不能“低”和“短”
1、務實,但不能慢
和國企或有資本背景者不同:大部分地處縣鄉(xiang) (鎮)的民營私營企業(ye) ,都是從(cong) 小到大的。
在從(cong) 小往大“長”的過程中,這些企業(ye) 主勤勤懇懇的開拓、積累,成為(wei) 令人們(men) 敬佩的創業(ye) 和自強的楷模。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對於(yu) 這些創業(ye) 英雄來說,他們(men) 往往會(hui) 養(yang) 成一個(ge) 不無偏差的認知:把“務實”和“高遠”對立起來——“先生存再發展”,是掛在大部分人嘴邊上的定律。
如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甚至本世紀初,這樣的認知沒有錯。因為(wei) 當時酒業(ye) 尚未過度競爭(zheng) 。時至今日,酒業(ye) 不僅(jin)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過多的品牌也早就導致行業(ye) 進入了惡性競爭(zheng) 時代,雖然有的地區尤其是縣級市場似乎尚未嚴(yan) 重到這樣的地步,但是我們(men)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比別人幸運上、
比如一旦大品牌“入侵”,它們(men) 是往往謀劃已久、方案既定。往往在一兩(liang) 年內(nei) 計劃在一兩(liang) 年迅速占據本地份額。這樣,本地酒廠就被迫應戰、“安居樂(le) 業(ye) ”式的生存方式就必須更改。
許多外來品牌長於(yu) 襲擾,專(zhuan) 找看似穩固卻對外來挑戰準備不足的縣級市場“攫取”一塊份額和利潤!
所以,近五年來,許多縣級酒廠的經營模式老化,成就了若幹個(ge) 全國性品牌(東(dong) 北、湖北為(wei) 數較多)
這是一個(ge) 人們(men) 容易低估其發展速度的時代。
不論大小,企業(ye) 切莫慢慢來。
2、小,不能低
“小”是相對的。在本地,外來品牌,即使是名酒,也存在人力不足、人脈不熟的困難。於(yu) 是許多本地企業(ye) 就以此自我安慰,以為(wei) 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外來品牌可以用把銷售團隊本土化的方法,輕易化解本地品牌的上述優(you) 勢!
所以,本地企業(ye) 的製勝關(guan) 鍵,並不全在於(yu) “本地”優(you) 勢,而是要在經營思路上不低於(yu) 外來品牌。換個(ge) 說法:當你的經營管理水平,諸如渠道管控和運作、團隊打造和執行等能力不亞(ya) 於(yu) 對手時,你的“本地”優(you) 勢才牢固!
所以,盡管“小”,我們(men) 也要力爭(zheng) 和甚至全國性品牌一樣“高”。
3、“小”,更不能“短”
企業(ye) “小”,所以要長足發展,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如上所述,如果指望短期盈利了再說,那麽(me) 在競爭(zheng) 中就會(hui) 自居不利地位甚至自毀長城。
比如為(wei) 了短期贏利而降價(jia) ,雖然可能帶來銷量增加,不僅(jin) 可以收回成本,而且因為(wei) “本地”優(you) 勢,諸如運費、人力資源等成本低於(yu) 外來者,所以暫時可以贏利,但是如果對手足夠強大而且誌在必得,那它一定會(hui) 和你把價(jia) 格戰打下去,它明白,因為(wei) 你小,你有撐不住的時候,那時你讓出而被他占據的份額足以彌補它現在的“虧(kui) 損”。
所以,如何做好與(yu) 對手長期競爭(zheng) 而且勝在根本,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大企業(ye) 才需要考慮。短視不是小企業(ye) 的專(zhuan) 利。
短視不適合一切企業(ye) !
二、策略點勝、戰略製勝
1、起跑之前定輸贏
競爭(zheng) 意識,是當前任何企業(ye) 必備的經營意識,尤其在白酒這樣的過度競爭(zheng) 行業(ye) 。
如果因為(wei) “本地”優(you) 勢而忽略競爭(zheng) ,那麽(me) 競爭(zheng) 到來時,別人已經贏了大半。
所以即使暫時沒有競爭(zheng) 對手,也要給自己找個(ge) 對手或假想一個(ge) 對手。
比如: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周邊縣級、市級市場判斷,哪個(ge) 外來品牌可能入侵,或者即使它還沒有入侵,我們(men) 可以模擬一下它入侵時我們(men) 的應對和製勝方略。
這樣,自己就會(hui) 總在考慮和準備“求勝中求勝”,這樣的心態下,企業(ye) 的動能會(hui) 加大。
具備了競爭(zheng) 意識,準備了競爭(zheng) 型市場計劃,那就有可能贏在起跑之前。
而對於(yu) 完全新辦的酒廠和品牌,用瞄準假想對手的辦法來製定市場計劃,更有利於(yu) 一開始就加足企業(ye) 的動力、找準運行方向。
比如:即使暫時本地沒有外來競爭(zheng) 品牌,我們(men) 也可以學習(xi) 周邊開拓成功的外來品牌的方法模式和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條件改良後推行;如果本地已有外來品牌,則一開始就要把它看做自己超越的對象,取其長、刪其短,以“敵”為(wei) 師、成就自己。
一句話:思想力是萬(wan) 力之源。思路和方法上的勝利,遠比實際操作中的一時勝利重要。
2、知所先後:戰略方向在先、策略招數在後
當我們(men) 很清楚自己該怎麽(me) 做、這樣做會(hui) 有什麽(me) 效果時,硬實力的增強就有了把握。
中小企業(ye) ,無論是老的還是新的,都需要在進入市場前做好中期規劃(如果還沒做,趕緊補做),然後據此做好年度和月度計劃。
但是在紛繁複雜、瞬息萬(wan) 變的市場上,我們(men) 怎樣才能保持總是心中有數呢?我們(men) 的判斷和預計怎樣才能把持較高的準確度呢?我們(men) 的計劃如何能切實執行、達成目標而不流於(yu) 形式?
答案是:方向目標堅定不移、方法策略應變自如。
也就是說:堅持戰略方向和目標、準備多種策略及其備案。
許多企業(ye) 采取“跟隨法”,跟進對手的市場策略和方法。短期效果往往不錯,至少可以擾亂(luan) 甚至壓製對手。而是否具有長期或根本製勝的效應,那就要看企業(ye) 是否在“跟隨”的策略背後預先進行了戰略設置。如果“跟隨”到一定地步,可以把對手擾亂(luan) 到有利於(yu) 自己采取另外的策略,或者可以利用成本、執行力等優(you) 勢最終超越對手,這種“跟隨”就是有製勝力的。相反,如果隻有因為(wei) 自己沒有好的方法策略,或者賭氣才和對手“比著幹”,那很容易被對手帶入陷阱,要麽(me) 成本越來越大大,要麽(me) 忽略和失去自己的優(you) 勢。
比如,對手在渠道開展某種促銷活動,我們(men) 也做,當然可以分化對手的部分目標人群,但是如果我們(men) 的目的僅(jin) 此而已,既沒有超越對手的新意,或者執行力不如對手-全球品牌網-,那最終我們(men) 是在抬高對手的活動影響力;但如果我們(men) 形式上似乎和對手雷同,但是操作高於(yu) 對手或加入新的更好的意義(yi) ,那就可能打敗對手。而如果我們(men) 的目的是迷惑對手、讓其認為(wei) 我們(men) 僅(jin) 僅(jin) 是在跟隨,而實際上我們(men) 還有另外的配套措施,那勝算就更大了。
能夠這樣製定策略,根本原因在於(yu) 我們(men) 清楚自己在本戰略階段我們(men) 在做什麽(me) 、必須做什麽(me) 、要什麽(me) 、而不是隨意跟著對手的指揮棒起舞。
策略上的勝利,是一次次的突擊成功,是一步步的接近戰略性製勝。認識到了這一點,企業(ye) 就不會(hui) 僅(jin) 僅(jin) 執著於(yu) 某個(ge) 點的勝敗,而能夠全盤部署。
所以,最終的勝利是戰略上的勝利,
3、忽略戰略和空談戰略一樣是企業(ye) 大敵
由此可見:沒有策略當然不行、無法在競爭(zheng) 中求生求勝。但是僅(jin) 有策略是不夠的。戰略的階段性目標是指針。
而看清方向、設定目標,和企業(ye) 大小沒有關(guan) 係;而和企業(ye) 的資源、能力條件和外部競爭(zheng) 環境有關(guan) 。
許多企業(ye) 主因為(wei) “務實”,要麽(me) 認為(wei) 談戰略為(wei) 時過早,要麽(me) 幹脆認為(wei) 那是空談。實際上,每個(ge) 人。每個(ge) 企業(ye) 都有一定的中長期預想和期望,隻是迫於(yu) 當前實力“不敢想”。
“不敢想”和“亂(luan) 想空想”都是錯誤的。
因為(wei) 隻要你避不開競爭(zheng) ,你就必須想。
關(guan) 鍵是如何正確規劃。
三、構建戰略和策略一體(ti) 化的市場體(ti) 係
1、理清資源、能力和環境:
首先要理清這三方麵的當前的狀況,和可預見的未來狀況
這是製定戰略和策略的依據。中小企業(ye) 占據的硬性資源有限,但是可以“借勢借力”、可以集中優(you) 勢資源“各個(ge) 擊破”。所以,能力就起了很重要作用。同樣的資源放在不同能力的企業(ye) 手上,作用不同。
環境是客觀外部因素,如果資源和能力還可以靠自己努力有所改變globrand.com,那麽(me) 環境是不會(hui) 因我們(men) 的意誌而改變的。至少在我們(men) 還沒有成長為(wei) 行業(ye) 標杆以前是這樣。所以自身所處的環境的考察分析要十分審慎客觀。
這三個(ge) 方麵,單獨的都不足以幫企業(ye) 製定正確的戰略。而將他們(men) 結合起來分析,又易產(chan) 生不確定性,可以參考八部營銷公司研發的《不對稱競爭(zheng) 策略》分析工具。
所以,當中小企業(ye) 自身能力不足時,建議與(yu) 負責任的、有實力的戰略谘詢服務機構合作。
但是無論自己規劃,還是找專(zhuan) 業(ye) 機構,企業(ye) 主和決(jue) 策核心的追求目標是必須很清晰的。——這是企業(ye) 能夠成功的最根本因素!
2、達成戰略的階段和總體(ti) 目標的辯證統一;
長期的戰略總目標,總是分階段實現的。
而階段目標往往看似和總目標不盡一致,比如,明明要打造品牌,但開始階段企業(ye) 可能完全不做專(zhuan) 門的品牌傳(chuan) 播、不進行品牌化運作,而先專(zhuan) 注於(yu) 渠道建設。這是正常的、務實的。關(guan) 鍵是經過若幹階段後,當企業(ye) 的資源和能力變得足夠了,專(zhuan) 門的品牌化運作就可以開始而且會(hui) 更得心應手。
所以,戰略並非空談,而是更高層麵的務實!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戰略是將我們(men) 的市場行為(wei) 規劃的更合理,更近商道而已,完全不必擔心它多耗費我們(men) 的資源!
3、真正的強勢策略:點麵結合,多重突破;
策略存在於(yu) 企業(ye) 的各個(ge) 經營環節,更是參與(yu) 市場所必須。
策略就是兵法所謂的“詭道”,可以變換無窮。有了上述戰略及其階段目標規劃,策略的製定就有了“定海神針”。
在“知所先後”的前提下,策略的製定以效果為(wei) 最核心追求。但是,自古以來,好拳師和好軍(jun) 師都知道“虛實相生”,靠單一的招式很難製勝,何況現在大家的策略能力加強了,甚至把某些招式用到極致了,比如很多終端促銷方式。因此,策略的製定一方麵要注重打組合拳,為(wei) 克敵製勝多準備突破點,比如在終端力求突破的同時,輔之以消費者拉動;另一方麵要注重點突破和麵突破的結合,比如,在做大型公關(guan) 活動以求經銷商層麵推動的同時,開動大客戶團購等,力求效應最大化,降低競爭(zheng) 成本。
4、一體(ti) 化核心:堅守和權變的統一
如上述,戰略本身首先是存在於(yu) 決(jue) 策者們(men) 的大腦意識中,所以,他需要實踐的檢驗。所以戰略及其階段目標存在調整的可能和必要。
但是,有了看似虛擬的戰略,我們(men) 的行動就不再是盲目的了。調整本身,就說明戰略存在的必要——畢竟調整是需要依據和參照的。自己改自己,總比被別人牽著走好。
再調整,決(jue) 策者的終極追求不會(hui) 變,也不可變。
這恰恰是中小企業(ye) 需要的:需要堅定、明確的目標,和與(yu) 之相匹配的實現階段步驟!
非常認同那個(ge) 許多專(zhuan) 家把戰略的起因上升到“使命”的高度,,因為(wei) 的確隻有有了行業(ye) 和個(ge) 人使命的決(jue) 策者,他們(men) 的戰略目標是百摧不廢的。
而策略,是實現戰略及其階段目標的手段,是現實的舉(ju) 措。策略本身可以任由變換,隻要目標明確、保持自我。
兩(liang) 者協調的關(guan) 鍵,在於(yu) 企業(ye) 中上層經常反思、經常回歸目標審視策略。並將審視和調整的結果及時和基層溝通。
5、最關(guan) 鍵因素:人!
說到這兒(er) ,人的因素產(chan) 生了:
決(jue) 策者,要有使命,要為(wei) 了使命尋求合適的戰略;
中層幹部,需要理解高層的使命和戰略並為(wei) 之製定合適的策略並組織實施;
而基層,要因為(wei) 使命和戰略帶來的美好願景而傾(qing) 力執行。
這樣,無論企業(ye) 大小、人多少,其上中下是可以協調溝通配合默契的。
反言之:人是企業(ye) 做好戰略策略一體(ti) 化的關(guan) 鍵,而最關(guan) 鍵的,是決(jue) 策者及其意識!
中小企業(ye) ,隻要其決(jue) 策者擁有使命和戰略,其策略和團隊就會(hui) 不斷壯大。
願中小酒廠們(men) 早日擁有屬於(yu) 自己的不對稱戰略和策略一體(ti) 化市場運營體(ti) 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