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品牌打造的過程隻是一些方法與(yu) 技巧,隻要稍進行一些學習(xi) ,就能有所進步。核心在於(yu) 對品牌的係統化管理,規範化管理,科學化管理。要了解品牌管理的基本之道。
我們(men) 在這裏大講平衡,實際上還是在講世界的基本規律,講“道”,還是要回歸本原。隻要我們(men) 撐握這種本原,也就掌握了平衡管理的基本點。這對管理好品牌是基本的方法論與(yu) 保持的戰略高度
陰、陽這個(ge) 概念是中國古人所獨創的。陰陽講的就是平衡的關(guan) 係,而這種傳(chuan) 統在中國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有上萬(wan) 年以上的曆史。
《書(shu) 經》(中國的五經這五,也可稱為(wei) 中國現代憲法的先驅)曾這樣說:“茲(zi) 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在上古時,中國人把一人之下萬(wan) 萬(wan) 人之上的宰相的第一重要職權規定在憲綱大法之中,就是:燮到陰陽。
一、“道”是本原
《黃帝內(nei) 經》中曾有很詳細的說明:整個(ge) 宇宙是一個(ge) 陰陽兩(liang) 種力的振動體(ti) 。宇宙萬(wan) 物,其內(nei) 部都存在著陰陽、正反兩(liang) 種本質對立而又密不可分的力,經常不斷的互相作用。遠古以來,道學先驅就用男、女,天、地(乾、坤)來表示陰和陽。《詩經》裏有:“既景乃岡(gang) ,相其陰陽。”《易經》首先譾明了陰陽概念的來源,是伏羲氏和那時的學者們(men) “仰觀於(yu) 天,俯察於(yu) 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經過詳細調查研究而得到的實證的結論。
由此可見,陰陽平衡學說之古老,隻不過現在的企業(ye) 管理者,越現代越離遠古先賢發現的普通真理越遠了,這也可以說是常識,用常識來認知品牌管理平衡的大“道”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道”的理論,是客觀的,科學的,唯物的。絕不是什麽(me) 天神忽然在雲(yun) 裏火裏或天火鐫刻在石頭上的“神靈啟示”。
我們(men) 進行品牌管理,講品牌陰陽平衡之道,永遠超不過古人在“道”的闡述上,他們(men) 的是那樣的深刻與(yu) 悠遠。
“道”是常識,是本原。他不僅(jin) 是一般意義(yi) 上的人生之道,自然之道,亦是企業(ye) 管理之道,品牌發展之道。
陰陽深入一點來看,凡是正麵、表現、積極性的事物都屬陽,如:生命、善良、公平、正義(yi) 、光明、和平、熱情、喜樂(le) 、富足、幸福、生長、天空、太陽、上帝、健康……等等;所有反麵、隱藏、消級性的事物都屬陰、如:死亡、罪惡、不公、背義(yi) 、黑暗、以及疾病……等等。還有對方向或活動相反的情形,也有陰陽對待的觀念來表示,如:上下、前後、左右、東(dong) 西、南北、中外、正負、冷熱……等等。假如我們(men) 沒有經受過冷,便不會(hui) 知道什麽(me) 才是熱。沒有經受過憂愁,便不會(hui) 明白什麽(me) 才是喜樂(le) ,陰和陽永遠不能孤立存在。他們(men) 象一個(ge) 錢幣的正反兩(liang) 麵,是一個(ge) 整體(ti) 不可分割的兩(liang) 部分,二者不斷相互作用,沒有這麵,就絕不可能有那麵。這樣的作用不僅(jin) 存在於(yu) 萬(wan) 事萬(wan) 物,而人類的身體(ti) 、行為(wei) 、心理、個(ge) 性、思想等也都包含在這個(ge) 原理之中。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wei) 美,斯惡已;皆下相傾(qing)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萬(wan) 物負陰陽而抱陽。”
《易經》說陰陽矛盾在作用上是:相反相正,相克相生,相激相蕩,相輔相成。因此,陰陽矛盾就有了不同的形式:“如相生、相克、轉化、共存、互惠、相比(相對)和統一。
其中,得失關(guan) 係就是這樣。
得失律
由於(yu)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得和失都不是絕對的。表麵上看成“和”的事,實際上可能是“失”;而表麵上看來是“失”的東(dong) 西,實際上可能是“得”。道學者明白這個(ge) 道理,就不專(zhuan) 從(cong) 表現來判斷得失。
諺雲(yun)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充分說明了這個(ge) 定律。故事是這樣的:寒翁買(mai) 了一匹小馬給獨養(yang) 兒(er) 子過生日,由於(yu) 馬忽然失了蹤,於(yu) 是一家掃興(xing) 。過了一陣子,把馬找到了,兒(er) 子開心去騎馬,不料從(cong) 馬上摔下,跌斷了腿,後來就殘廢了。所以說,不幸失了馬,結果不一定是完全的不幸。故事繼續發展下去,不久,秦始皇修築長城,詔令全國青年分批去造城,大半的人都累死、凍死在長城。塞翁的兒(er) 子因為(wei) 殘廢而免役,反而得到保全,至少未去受苦。這故事非常明白地詮釋了禍福互相依依的道理。
要做一個(ge) 好的管理者,必須依照這相原理來製訂教育培訓或輔導政策,凡事不必把期望訂得過高。期望高,則失望大。製訂計劃不隻考慮效益,更要考慮效益後麵可以產(chan) 生的問題。天下沒有醫治萬(wan) 病的靈丹妙藥,問題和因難是層出不窮的,所謂一勞永逸隻是烏(wu) 托邦的幻想。有才能的管理者必須不時準備迎接各種不同的挑戰。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並不是麻木不仁,應該是一種合理的思考方法。
這個(ge) 定律也告訴我們(men) ,為(wei) 了“得”,而爭(zheng) 得你死我活,並非智慧之舉(ju) 。聰明人懂得如何與(yu) 人分享成果。為(wei) 搶一根骨頭,兩(liang) 敗俱傷(shang) ,狗咬狗方式的鬥爭(zheng) 是無謂的,能退一步的,反而得到更多。這個(ge) 定律的積極運用,就是老子所說:“既以為(wei) 人,已愈有;既以與(yu) 人,已愈多。”
這種豐(feng) 富的管理智慧有利於(yu) 我們(men) 在品牌管理中,把握管理中的平衡關(guan) 係。
二、“道”為(wei) 管理之本
認識大“道”,有一位道學高人必須被我們(men) 所認知,這就是鬼穀先生。
鬼穀先生是當世飽學之士,隱居鬼穀(穎川陽城),不傳(chuan) 鄉(xiang) 裏姓名,以鬼穀自號。他有許多弟子,其中四個(ge) 弟子在曆史上非常有名,兩(liang) 個(ge) 是軍(jun) 事名家:龐涓與(yu) 孫臏。後者著有《孫子(臏)兵法》一書(shu) 傳(chuan) 世。另外兩(liang) 個(ge) 是縱橫名家:蘇秦和張儀(yi) 。先生給予弟子的畢業(ye) 考試很奇特,他命畢業(ye) 生進入地下一個(ge) 深坑裏,抽了梯子,開始向他講演。如能感動他放下梯子,才能畢業(ye) 。蘇秦的演說,竟使先生淚下沾衣。蘇秦離山的時候,先生特別給他一部書(shu) ,說:“如遊說(就業(ye) )不得誌,可熟練之。”蘇秦在秦國努力了一年,秦惠王始終不肯聘用。弄得貧困潦倒,狼狽不堪。回到家中,“妻子下紉,嫂不為(wei) 炊,父母不與(yu) 言。”於(yu) 是他想到自殺。猛然記起老師的囑咐,夜裏把書(shu) 找出來。從(cong) 此日夜發奮,到了十分困倦時,用錐刺股,血流至足。
一年之後,揣摩成熟,書(shu) 中的策略,都能運用自如。於(yu) 是出發趙國、與(yu) 趙王“抵掌而談”,他為(wei) 趙設計一套抵製秦國的辦法。趙王大喜,立即任命蘇秦為(wei) 特使,佩帶相印綬,率領大批外交官員,坐著一百多輛兵車,載著無數金限,出發聯合五國,一同抗秦。秦國自此不敢出關(guan) 。六國因蘇秦的調度,“不費鬥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就把強秦製住。
大家都非常尊重蘇秦,請他持六國相印。
就象現在同時當上六個(ge) 大公司的總經理一般。這是人類曆史上絕無僅(jin) 有的事。後來蘇秦把先生給他的書(shu) ,編在一起,書(shu) 名《鬼穀子》。
《鬼穀子》第一章就把陰陽加以定義(yi) :“故言長生、安樂(le) 、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wei) 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型戮、誅罰為(wei) 陰,曰‘終’。”他說能運用陰陽,則“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察其事,論萬(wan) 物,別雌雄,見微知類,符應不失。”其威力就象飛蛇那樣的快利,又象後羿的神箭那樣準確。
由此得知,得陰陽之“道”,無認是為(wei) 國,為(wei) 企,為(wei) 民,都是立世之本。有了這樣大道學方法論,戰略高度,深度,廣度,就能從(cong) 一般信息中找到有用的元素,從(cong) 無數的經曆中找到經驗,從(cong) 經驗中形成自我的智慧,從(cong) 智慧中形成思想,在思想中形成理論,從(cong) 而指導企業(ye) 的發展,企業(ye) 品牌的建立。
生命的現實就是生活,生活的實質就是進化。宇宙之間,一切生命的形式都在時,空中不斷改善自己,並朝著更高的形式進化,這就是生存的天然目地。
生存之意明白,品牌之意義(yi) 隻是小道而己,他隻關(guan) 乎生民(“古者民不知衣服······故曰:知生之民。”)的一般意義(yi) 追求,要與(yu) 企業(ye) 發展需求相平衡就可以了。
平衡之道是基本之道,品牌管理的平衡是市場基本運用而己。